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穿上“时装” 宝藏“掀潮”

柳州日报 2017-12-07 09:51 大字

12月3日,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一期播出,就在豆瓣网获9.4分,B站播放22万次,弹幕3万次,“国家宝藏”也因此上了热搜榜。

说起博物馆,总让人想起深宫大院;说起文物,它也仿佛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远。而《国家宝藏》的成功,便是让那些被束之高阁的文物“活”了过来。它们不再是冰冷的,而是与鲜活的历史和国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也与许多人的生命相关。

在首期节目中,石鼓引出了故宫守护人梁家五代人的故事。1931年,为了保护百万件国宝不被日寇洗劫,故宫人决定将一万三千箱文物南迁。梁家第一代故宫守护人梁廷炜辗转全国16年,将石鼓护送到南京。抗战胜利后,他的儿子又将石鼓完好无损地运回北京。如今,梁金生老先生作为梁家第五代故宫守护人,继续守护着石鼓和故宫的其他文物。梁家五个孩子的名字,即以石鼓所到地的名字命名。从一件石鼓,观众们认识了梁家五代故宫守护人,而故宫186万件宝物的背后又有多少故事?

以《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为代表,央视文化节目打造了文化综艺的新标杆。而《国家宝藏》着力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节目第一期介绍了珍藏于故宫博物院内的三件文物——千里江山图、各种釉彩大瓶和石鼓,分别起用李晨、王凯和梁家辉担任“国宝守护人”,为观众呈现了国宝文物的“前世”,再描绘文物的“今生”,即让守护者的接班人讲述自己的动人故事。或许历史的伟大之处也正在于此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世之人,实现跨越时空的连接。

其实,博物馆文化的流行早有端倪。近年来,故宫周边手办(指收藏性人物模型)、礼品以活泼的风格引领新的潮流,而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也风靡一时。昔日深宅大院般的博物馆连同珍藏的文物,大有从“冷门”一跃成为“潮牌”的趋势。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宝藏》播出的时机,无疑是非常合适的。

(杜若)

新闻推荐

《爱情找对门》首用“大数据配对”和“盲眼社交” “大朋友”赵屹鸥帮你寻找灵魂伴侣

深圳卫视交友类节目《爱情找对门》开播后受观众热捧,节目首度采用“大数据配对”和“盲眼社交”的模式新颖独特,主持人赵屹鸥的风格活泼又老练,也给观众留下鲜明印象。昨日,赵屹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