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归来” 兴故乡 筒车村变了样
核桃种植获得丰收。□吴双桂本报记者郭菁
这个秋天,四川乡旮旯生态农业公司副总经理陈开燕格外忙碌,手机天天响个不停。一方面,公司在安岳县偏岩镇筒车村种植的500多亩核桃刚刚采摘完毕正等着装箱上市,经销商催货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另一方面,在村里养殖的1500只土鸡正等着出笼,最后一道检查她还得去把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这让陈开燕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重返“农门”
开荒坡种核桃获专利
现年37岁的陈开燕出生在筒车村,她从小便开始思考如何改变命运,跳出“农门”。2003年高中毕业后,陈开燕只身到县城打工和创业,先后卖过服装、开过美发店,婚后又和丈夫开了家餐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本以为日子就这样平淡地过下去了,没想到,2013年,电视上一条关于核桃种植专业户反哺家乡的新闻让陈开燕的思想发生了转变。“年轻人都走了,村里很冷清,只剩下老人、小孩。”曾经一度迫切希望离开贫穷小山村的陈开燕,一刹那间有了返乡创业、带领乡亲一起富裕起来的想法。
和丈夫商量后,陈开燕当即转让了餐馆,再把前些年挣的钱都拿出来作为创业的启动资金。
由于政府大力扶持农村产业发展,而筒车村的土地和气候也适合核桃树生长,陈开燕决定发展核桃种植。她流转了筒车村关山附近的560亩荒坡地,成立了核桃种植合作社。聘请了村民来合作社务工,又请来专业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核桃种植、采摘、后期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培训。
2013年10月,陈开燕在关山的坡地上种下了2万余株核桃树苗。经过四年的辛苦付出,地里的核桃越长越好,合作社越做越大,不仅解决了全村50多名贫困户的就业问题,还发展了核桃油加工产业。2017年,合作社还获得核桃油加工工艺实用新型专利1项。
发展壮大
成立公司引雁归
合作社越来越红火,陈开燕又开始发展林下经济,她在核桃林里套种了100多亩丹参和200多亩冬瓜,又放养了1500只土鸡,还种了150亩柠檬。
陈开燕喜滋滋地说,仅丹参和冬瓜两种作物,年产值就可增加200余万元。再加上核桃,合作社的年产值能达到300余万元。
2017年,陈开燕成立四川乡旮旯生态农业公司,为当地村民提供了80多个就业岗位,还吸引了部分外出务工的村民返乡就业。
跟着陈开燕干了3年多的村民黄成淑告诉记者,自家3亩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租金就有1万多元,再加上自己种核桃的工钱,收入很不错。
陈鹏飞是今年返乡的农民工,他想跟着陈开燕学经验再自己创业。“回来才能兼顾家人和事业。”陈鹏飞说。
陈开燕的创业成功让不少村民看到了希望,鼓励了不少人回家建设家乡,过去“飞”出去的“大雁”又纷纷“飞”了回来。对此,筒车村党支部书记陈庆顺感叹道:“外出打工的村民回来创业,村里又热闹了。”
新闻推荐
周阿姨在守摊。□本报记者朱梦蝶文/图中秋节到了,家人团圆是中秋节的主题。离开熟悉的老家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工不少,...
安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安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