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日报小记者探访历史文化名村 高山村 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

玉林日报 2019-12-11 07:24 大字

小记者在牟家祠堂参观。(本报记者 陈瑜 摄)

马若芸小记者在体验茶泡制作。

本报讯(记者 刘力)高山村,广西目前仅有的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之一。这里民风和谐,古往今来,高山村崇文重教,以书馨袭世、人才辈出而享誉广西,被称为“进士村”“广西文化第一村”,先后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广西历史文化名村”等称号。12月7日下午,在老师的带领下,玉林日报小记者团的80名小记者以一份敬仰之心走进高山村,开启一场文化体验之旅。

在高山村村委门前广场集合完,小记者团的老师按照高低年级将小记者分成两个班,活动分开进行。高年级的小记者先参观高山村历史展馆,低年级的小记者则参观古村落和牟家祠堂,并观摩非物质文化遗产 茶泡的制作过程。

在高山村历史展馆,一幅幅图片记录着高山村的历史,一段段文字清晰介绍了高山村的发展历程。高山村村委会主任陈代勤热情地给小记者作详细的讲解。小记者饶有兴趣地驻足观看,边听边做笔记。“哇!距离我们这么近的高山村居然有这么神奇的历史……”有的小记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高山村历史悠久,人才辈出,这得益于该村一直以来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高山村人脑海里根深蒂固。据介绍,明万历年间(公元1574年)高山村办学蔚然成风,牟氏家族就办起了第一个私塾 “独堆坡书房”,各姓氏也竟相开办各式的蒙馆、学馆、私塾、书房等15间。而当听到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于明崇祯年间(公元1637年)曾经过高山村,并住在古树旁客店的历史时,小记者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很想到现场一探究竟。

行走在高山村古村落,面对一座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小记者心中的“为什么”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陈代勤一一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来到村中的几棵参天古树前时,小记者停下脚步询问树的名称、年龄,有几个好动的小记者还爬到树上释放童真。古树旁边的一间砖瓦房据说就是徐霞客当年住过的客栈,房子已经很破旧,现在已经成为了小卖部。陈代勤主任给小记者说了一段故事:徐霞客住店的当晚,听到街头有急促的马蹄声,客栈主人悄悄开门探看,只见一群官兵提着“贼匪”首级得胜而归。半夜,有一“探者”前来投宿,与徐霞客交谈时告知实情 这群官兵素与贼匪勾结,此次奉命剿匪,已事先向贼匪通报。这段故事听起来有点毛骨悚然,但也增添了几分神秘。

小记者兴致最浓的内容当属非物质文化遗产 茶泡的制作过程。茶泡是一种味道清甜的泡茶甜品,又是一种经精雕细錾、耐人观赏的工艺品。玉林茶泡制作技艺于2016年10月成功入选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但由于玉林茶泡全为手工操作,制作繁杂,工艺要求高,难以大规模生产。高山村文书杨美惠为小记者展示了茶泡的制作过程。杨美惠告诉小记者,制作茶泡的原材料必须要5公斤以上的“老水”冬瓜,洗净去皮切块之后,然后按成品茶泡大小把冬瓜切成小块。杨美惠说:“制作茶泡不叫雕而叫錾。”她一边讲解,一边将瓜块取出,持刀欲錾。制作茶泡的工具多达几十种,均为黄铜精制而成。一方四角的冬瓜块儿,全靠錾刻者画图构形于心,有字有花,杨美惠手艺精湛,她的每一个作品几乎都是一气呵成的,让小记者赞叹不已。在杨美惠的邀请下,几位小记者得以体验了茶泡的制作过程,这个经历对于他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下午5时许,采风活动结束,小记者坐上公交车,依依不舍离开了高山村。

新闻推荐

想想头都大!别让孩子在寒假里“颓废”了! 相约组团来这里

小记者在高山村合影。(本报记者陈瑜摄)小记者在参观高山村历史展馆。(本报记者刘力摄)本报讯(记者谢卓玲)掐指一算,发现这个学期...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