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期话题:学校杜绝买零食 家长不断提供钱

玉林日报 2011-10-19 06:53 大字

主持人火树:家长把学龄期孩子送到学校,可教育的主要任务仍然在家庭。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主要是受家长的影响,因此,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要求,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学会用钱管钱,更要学会抵挡零食和一切不良嗜好的诱惑。

让零用钱变成“灵”用钱

文龙强(玉林市名山供销合作社):作为成长中的小孩子,谁都期盼自己能拥有一笔零用钱,哪怕只是少少的几块钱。但是,给孩子零用钱后,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合理地使用,这是每一位家长都应该思考的问题。首先,要给且宜少。孩子上学后,有时候有点零用钱的话,可以买些自己想要的文具和书籍,但是父母给的零用钱不能太多,以免孩子养成浪费或与人攀比的陋习。其次,要给且“灵”用。父母给孩子零花钱后,应当引导孩子如何更好地使用,同时可以让孩子学会简单的理财,或者让孩子用一个小本子把每一笔零用钱的用处都详细记录下来,让他从中理解哪些是可以合理使用,哪些是能省掉的,这样孩子在“灵”用中既学会了理财,又能养成节俭的习惯。总之,笔者认为,如果条件允许,是应该定期给一些零用钱孩子们的,但不能过多过滥,并且要教会孩子如何让零用钱变成“灵”用钱,那样,何乐而不为呢?

发挥家庭教育优势,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庞岸萍(博白县水鸣高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启蒙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庭的教育方法正确与否影响着孩子的观念能否健康成长。因此,家长们要树立一个好榜样,给孩子上好人生的第一课。理财,是成年人必备的功课之一,对于孩子,也是一门必修课。这一门必修课需要由家长首先执教。从小朋友上学开始,家长便要教育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家长在给孩子零花钱的同时,可以让他列一张消费清单,然后给他分析哪些东西是须用的,哪些东西是不必要买的,教育他们不要乱花钱。平时让孩子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其体会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样他们就会懂得珍惜父母的血汗钱。父母不是孩子们索求无度的金库,千万别养成孩子钱来伸手的坏习惯,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优势,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零用钱也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手段

张伟华(福绵管理区地方税务局):给孩子适当的零用钱,能让孩子学会合理消费,这对他们长大后独立生活大有裨益,关键是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使用零用钱。

笔者认为,最好是让孩子订出一份使用零用钱计划,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父母也可以适当给孩子提出将零用钱用于购买学习资料、学习用具、生活用品等建议,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合理消费观念和自立的能力,要求孩子做好账目记录,监督零用钱的去处,懂得金钱是劳动所得、是用来满足生活需要的,了解基本消费和奢侈消费的区别,认识节约是对劳动的尊重,杜绝奢侈消费、攀比心理消费观念,引导孩子理性消费的能力,向孩子渗透开源节流的意识,促进孩子的自主意识。

从认识下手逐步进行引导

阮达沛(博白县英桥镇中心小学):对于孩子吃零食的问题,不应该仅仅从强迫孩子不买零食上下功夫。笔者认为,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从精神层面去引导、教育。理由有三:一是“民以食为天”,吃零食也是其中之一。不仅小孩子喜欢吃东西,大人也不例外。二是吃零食当然对小孩子的成长并无裨益。特别是现在的许多小食品,并无任何的监督机制,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质量不合格的小食品,有些甚至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大人有必要限制小孩子吃零食,但强迫性的拒绝反而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三是正确引导教育是最好的途径。小孩子间的影响、攀比风气是非常严重的,大人应该多和孩子去购买一些水果来吃,当小孩子提出要去买零食时,只要大人在身边的话就尽量地拒绝或教育孩子买一些质量合格的零食。小孩子在大人言传身教下,久而久之,自然会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

询问目的,适量给予

史秋兰(玉林师范学院文传学院广电09班):提到零食这个词,相信很多人都是爱恨交加的。爱它美味好吃,恨它热量高,对健康有害。小孩子普遍都很喜欢吃零食,像我哥哥他们的孩子,吃了零食再怎么叫他吃饭他都不愿吃的。零食代替了孩子们的饭菜,长期以往他们就得不到可以吸收的营养,影响生长发育。但是,有时候零食又可以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在学校,生日的同学总会买一些零食回来请大家吃,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同学间的交流,促进大家的友谊。所以,家长在给孩子零用钱的时候应该事先询问孩子要钱的用途及目的,切不可给太多,误了孩子的成长,又不应该不给,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下期话题预告:

从贫困山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忘不了全村人集资助学的恩情。但刚刚在城里扎下根的他,却没有能力一一达成乡亲们的许多要求。村民们因此说他忘恩负义,他也困惑不已——《滴水之恩,如何以涌泉相报》?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读者朋友提出自己的见解。来稿请限300字以内。截稿日期:2011年10月29日。

滴水之恩,如何以涌泉相报?

□小尘

朋友晓峰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他考上大学那年,贫困的父母找来父老乡亲,东拼西凑筹够了学费。大学毕业后,晓峰通过自己的努力,进了城里的一个单位工作。晓峰记得他开着单位的小轿车回家乡的那一天,一些村民前来看晓峰的风光。他们在赞美之余不忘告诉晓峰:“有出息了,以后多帮忙。”

接下来的日子麻烦不断,二叔的侄儿无证驾驶被罚款,找晓峰;三婶的女儿无证经营被罚款,找晓峰。类似这样的事情让晓峰苦不堪言,但他还是怀着感恩的心,尽量托朋友帮他们解决了。最近,三姑的儿子中专毕业找不到工作,叫晓峰帮忙,晓峰帮不了,没有答应三姑。接着,五叔娶儿媳,向晓峰借1万元摆喜酒,晓峰没钱,婉拒了五叔。

于是,村里人说晓峰吃水忘了挖井人。在父老乡亲的眼里,晓峰在城里工作,神通广大。但对晓峰而言,他只是普通员工,能力有限。滴水之恩,如何以涌泉相报?

新闻推荐

在做好“加减乘除法”中促进企业提速增效

...

博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博白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