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娱乐八卦> 正文

编剧吕莳媛:不要轻易对人下判断

澎湃新闻 2021-03-23 17:49 大字

从《出境事务所》,到《谁先爱上他的》,到《我们与恶的距离》,再到《她们创业的那些事儿》,吕莳媛以编剧身份的每次亮相,都着实让人印象深刻。

十多年前,电视制作人出身的吕莳媛,以编剧身份再出发,作品屡屡入围台湾金钟和金马。其中《我们与恶的距离》以独特视角切入,剖开现实肌理,聚焦社会话题,更是在大陆和台湾地区都引发超高关注,好评无数。

今年的新作《她们创业的那些事儿》,再度以职场女性为主人公,讲述女性创业故事,将这个过程中的艰辛不易、欣喜骄傲,以女性笔触描绘开来。“女性在职场、家庭、感情上都需面对颇多的抉择,男性当然也需面对许多世俗观念的挑战,但也许是自己是女人的关系,更有感触!”吕莳媛这样说道。《她们创业的那些事儿》海报

《她们创业的那些事儿》海报

“只就自己生活体验来看,女性在自己与社会期待中扮演的,还是偏向照顾者的角度。全心创业要面对责难压力:家庭有照顾好?先生、公婆的想法?孩子有照顾好了吗?家里打扫干净了吗?这也不一定是在创业时的困扰上,在职场上也是一样。当然,男性在职场上也是有其他的竞争压力,比如职等、薪资、够养家?也是要面对社会价值对男性的期待。”

在前期创作中,吕莳媛自认,花最多时间的是在剧中金融业者郑义男的职业方面,“我对银行的理解程度大概就是“领钱存钱”的单位,完全是另一个世界的思考逻辑,与几位金融界人士聊了几回,但真的落笔时,细节上还是需要剧本顾问的帮助。”

《她们创业的那些事儿》最为有趣的一点是,无论是三个女主人公,还是女配角们,都并非过往台剧中常见到的“完美女孩”。她们中,有的擅用性魅力被人看作“出卖色相”,有的缺乏主见,有的精致利己,有的作为母亲“出轨不顾家”,但每位女性却也都生动鲜活,有其独特的人物魅力。可贵的是,同为女性的吕莳媛,满怀同理心,没有用刻板的教条和男权社会的标准去书写、框定形形色色的女性。“每个人外显的特质都有很多背后成长的因素造成,尽量不要轻易对人、对事下判断,这真的需要练习。”

作为编剧,吕莳媛作品不高产,但却部部质量上乘。在采访结尾,她透露了自己的“拖稿方式”:“平日就要灌输甲方“编剧好难啊,谁不想准时交稿早早拿钱”的概念。时间来不及就先发制人,说我写不出来!真的被催了,就说不要逼我封锁你!”可以说是非常真实有用的编剧生活小诀窍了。

【对话】

澎湃新闻:职场中女性创业者与男性创业者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是相同的吗?还是不一样?

吕莳媛:其实对创业的部分了解并没有那么深刻,只能就自己生活体验来看,女性在自己与社会的期待中扮演着还是偏向照顾者的角度,全心创业要面对更多是自己对自己的责难压力——家庭有照顾好?先生、公婆的想法?孩子有照顾好了吗?家里打扫干净了吗?这也不一定是在创业上,在职场上也是一样,男性在职场上也是有其他的竞争压力,比如职等、薪资、够养家?也是要面对社会价值对男性的期待。林心如饰演公冶小茑

林心如饰演公冶小茑

澎湃新闻:三位女性主人公都很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能否聊聊在对三位女主的人设设计上的搭配考虑和创作过程?以及她们在你的真实生活中有原型吗?你最喜欢哪个人物?

吕莳媛:三位女主在原著中的设定就蛮独特,剧本上只是在强化角色特质,生活上的真实原型没有特别去参考!当然每个角色都必须有编剧的某些特质,比较能共情吧。比如小茑对于孩子的看法,可能很接近我,我只要儿子在我身边,我脑子就是一片空白,对于外在的事情常无法聚焦。

自己觉得最特别或心疼的是珍妮(义男的前女友)!有钱有脑、自负却能洞悉人心,但面对爱情却又那么卑微跟真实!简嫚书饰演林美季

简嫚书饰演林美季

澎湃新闻:林美季在剧中是一位蛮具有独特性的女性形象,因为外貌和圆融性格得到职场上的优势,但同时,也因为这种女性魅力,常常被贴上“花瓶”“出卖色相”之类的恶意标签,被一些男性看轻也被职场上的一些女性看轻。对这个人物,以及对这一类女性的遭遇,你是如何看待的?

吕莳媛:年轻时,自己也是很爱给别人贴恶意标签的那种人,其实年纪大顶多克制一点点,需要不停地提醒自己,每个人外显的特质,都有很多背后成长的因素造成,尽量不要轻易对人、对事下判断,这真的需要练习。陈意涵饰演夏芷

陈意涵饰演夏芷

澎湃新闻:剧中展现了女性在职场中的部分艰难处境,比如性骚扰,比如要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来获取信任等等,在你的职场生涯中,有因为女性身份而遇到阻碍或者困境的时刻吗?作为女性,你个人会觉得这些问题,应该寄希望于谁来解决?怎样来解决?

吕莳媛:我的职场多在影视产业,可能外貌气质一直属于“女警”的状态,没感觉因女性身份遇到阻碍或困境或性骚扰。遇到困境也是因为自己白目,比如没准备好就当制作人,拍了一部剧欠了一屁股债这种!作为老派梦幻的女性,当然也希望远处奔来一个国王伸手解救我所有的困境,铺好一条康庄大道任我奔驰!但现实就是必须自己去解决,或者是根本没法解决。

我遇到困境时是常问自己:现在老天要我学什么?这个TIMING不解决会死人吗?不会死人就放着!有时候“时间”会改变我们的思绪、外在的困境。若是真的过不去,就先想好备案,最差的状况就不干了,直球对决!脑子也就是这个程度而已(笑)。澎湃新闻:《我们与恶的距离》《谁先爱上他的》《她们创业的那些事儿》,都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和对社会现象的关照。其实相比纯爱啊,偶像啊,现实主义的剧集是很难写的,为什么这些年来会迎难而上去创作这样的故事?之前看你的一个采访,好像你有提到过:觉得台湾地区缺乏社会写实剧的关键。比较好奇你为何会这样看?

吕莳媛:我是觉得以自己的年纪,写纯爱、偶像比较难吧,也写不过在线的厉害编剧。但最近常觉得我们怎么写现实,都写不过现实的戏剧性,照着写还会被说浮夸、巧合!

我没印象有说过台湾地区缺乏社会写实,我是常说自己社教派,有了孩子之后真的会关注世界的状态,希望孩子长大后身处的世界比我们现在美好!我本身真不是一个有才华的编剧,真人真事给我的刺激反而可以让我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

澎湃新闻:在影视剧创作中,对社会问题的关切,一旦呈现得不好,就很容易变成空洞的口号和政治正确,这一点,你认为应该如何避免?

吕莳媛:我也很怕自己变这样啊!只能尽量提醒自己从人、从角色个性出发,不要忘记自己写的是戏,要有戏剧成分、要有冲突对立、要有血有泪!

澎湃新闻:在你的作品中,那些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和批判,更多的是借角色之口表达你的观点,还是创作剧情中需要角色这样去说,而并不代表你的个人观点呢?

吕莳媛:要看什么样的对话,才能分辨是自己观点还是别人观点(搔头),编剧的工作就是要去切入各种观点、各个角色写对白,当然一定有个人观点的。

澎湃新闻:现在回头来看《她们创业的那些事儿》,有没有自己还不够满意的地方?你觉得经历这部戏的创作后,有没有学到一些你觉得很重要的东西?

吕莳媛:回头看每部作品播出时,比较会看观众反应,去猜想或理解与观众之间的落差,但非常确定当时的自己是尽全力去完成,有时是当时能力与状态的问题,所以要练习平常心去看待,编剧“生”完剧本,任务就算完成,剩下的就是这个剧本的造化了!(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蒙古国的沙尘问题有多严重?

原创那日苏地球知识局收录于话题#北方旷野之息19#救救人类自己16(⊙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N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