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娱乐八卦> 正文

文坛上,那些乘风破浪的姐姐们

济南时报 2020-07-01 15:42 大字

张爱玲铁凝严歌苓

□新时报记者 徐敏

近期,《乘风破浪的姐姐们》综艺热播。娱乐圈姐姐们的生活,代表着成熟的姐姐们的另一种可能性:话语权、底气、精致、表演欲、自由……其实在文学史上,虽然大多数历史时期是男性占有绝对的主导和话语权,但也出现过一些闪耀着非凡文学才能的姐姐们。她们从泥泞的现实中破土而出,奋力成长和盛开,给文坛增添了属于女性的声音,为文学史提供了一个更加多样和丰富的时代。

诗词光辉闪耀千古的女词人

在男性集权的中国古代社会,女性能够接受良好教育、读书知史的机会并不多。然而就是在高度发达的男性社会中,出现了一名至今都闪烁着耀眼光芒的女性文人——济南籍词人李清照。李清照前半生生活优渥婚姻幸福,靖康之难后家破夫亡,颠沛流离。从现有史料上来看,李清照性格上并不太“乘风破浪”,而是一名聪颖善感的传统女性,但是她“自有一种风格”的婉约清新的词作,在南渡词人中横空出世,大放异彩,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乘风破浪。

不管是“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还是“宠柳娇花”“柳眼梅腮”,都是李清照从独特的女性视角提炼出来的别开生面、精妙清亮、风韵天然的词句。清朝文论家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称这些词句“人工天巧,可称绝唱”。据说丈夫赵明诚读到李清照“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几句之后,连声赞叹,又不甘心输给妻子,于是接连创作了很多词篇和李清照的这首混在一起供人赏鉴。不过,文人们选出的最佳依然是李清照的这几句。

李清照最石破天惊的创作,当属在《声声慢·寻寻觅觅》的开头连用了14个叠字,开创了词坛之前无古人,从动作、环境到心理感受,这14个叠字多层次地表现出一名寡居女性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恍惚悲凉的心态,更是千古首创。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创造力和艺术成就最高的女作家,改变了男子一统文坛的格局,至今她搅动的文坛“风浪”依然是文学史上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与李清照差不多同时代,还有一名能诗擅词的才女朱淑真。关于朱淑真的史料留存甚少,甚至连其籍贯都因资料不明朗而存在争议。目前仅知,朱淑真由父母包办婚姻,所嫁非人,一生婚姻生活十分不幸。她的词作主要表现没有爱情的婚姻所引发的忧愁怨嗟、孤独寂寞。最著名的是一首《减字木兰花》:“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学界观点认为,朱淑真的词作所写的愁恨表面上与前期的闺怨词没有太大区别,但深层里却是一名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是一名读书识礼的女子与不幸婚姻独立抗争的呐喊。

从现存的少数词作中,不难看出朱淑真的惊人之才。可惜她抱恨而死,诗词遗稿也被父母付之一炬,这不能不算是女性文学的巨大遗憾。

灿若群星的现代文坛女作家们

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在《许子东现代文学课》一书中写道:“鲁迅是一座山,后面很多作家都是山,被这座最高的山的影子遮盖了,但张爱玲是一条河。”无论从家庭出身、人生经历还是写作成就来看,张爱玲都堪称现代文学史上关注度最高的女作家。

多数读者都读过张爱玲笔下那些或是缱绻、或是残酷或是无奈的故事。实际上从她作品的艺术成就来看,张爱玲的开拓之处在于让“女人第一次发出这么不浪漫的声音”。张爱玲的爱情故事基本上都是悲剧,除了《倾城之恋》。翻译家傅雷写过一篇文章,赞扬《金锁记》,批评《倾城之恋》,觉得这只是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但把张爱玲放回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脉络里看,会发现《倾城之恋》很特别。

在张爱玲之前,男性作家写过为数众多的爱情小说,比如鲁迅的《伤逝》,郁达夫的《春风沉醉的晚上》,茅盾的《创造》,巴金的《家》,曹禺的《雷雨》。这些小说里爱情的基本模式都是男性给女性讲文化、讲知识、讲道理,唤醒女性;有的女性超越了男性,有的女性和男性分开,但她们都是相信爱情。而《倾城之恋》中的女人则在盘算,“原来他是要精神恋爱”“精神恋爱的话是听不懂的,不过没有关系……”“将来找家具、找佣人,都是听我的”。张爱玲笔下的女人,满脑子想的都是“饭票”的现实问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这是女人第一次发出这么世俗、这么实际、这么不浪漫的声音,也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女性声音。

可以说,以张爱玲为代表的现代女性作家,她们的征程是站在旧时代的船舷上乘风破浪。在此之前,也没有过哪一个历史时期集中出现过如此多的性格鲜明、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们。

除了张爱玲之外,还有女作家吕碧城。革命者秋瑾遇难时她用英文写《革命女侠秋瑾传》;她自己经商积累了可观的财富;她还参加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并盛装演讲,让世人领略中国女性的风采。当然,吕碧城的文字诸如《雪绘词》《晓珠词》,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苏青也是与张爱玲同时期的著名才女。1943年,她的小说《结婚十年》在期刊上连载,受到上海市民的热情追捧,合集出版后共印了36版,畅销程度一度超过张爱玲的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萧红、丁玲、石评梅、凌淑华等姐姐们乘风破浪,给了我们一个更加丰富的文学时代。

当代文坛半壁江山的“她盛宴”

在当代文坛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作家中的姐姐们已经扛起了文坛的“半边天”。近些年来,不仅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女作家,并且女性写作在整体格局上也更加丰富多彩,春兰秋菊,各有其妙。这些女作家们站在时代的潮头上,以卓越的风姿踩着键盘舞蹈着。2017年太白文艺出版社专门出版了一套《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大系·小说卷》,收录了铁凝、张抗抗、林白等女作家的系列作品。

有知乎网友评价说,铁凝的作品,是“真的可以让人领略到小说的美好的”。铁凝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短篇小说《哦,香雪》一鸣惊人,至今仍是中国当代短篇小说的代表篇目。她运用散文化的语言,既有朴素的描写,也有清新的抒情,将香雪纯真美好的心灵世界与山区安静甜美的自然景色交织在一起,朦胧的快乐和希冀之中透出淡淡的伤感,创造了一个单纯、精致、隽永、余味悠长的艺术世界。

而在创作中后期,铁凝在“审丑”风格的作品中,挖掘人性的阴暗面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如长篇小说《玫瑰门》,大胆地将扭曲的人性撕开来展现,改变了人们传统观念中关于“母亲”的形象,更多的是赋予其被伤害和被扭曲的女人的特征。铁凝的文字,不仅能经受时间的检验,而且具有直抵人心和触动心灵的力量。

如果要数始终以高产、高热度和高曝光率活跃在文坛以及影视界的女作家,无疑是严歌苓。在过去的很多年中,严歌苓几乎以每年一部的速度出版新作,并且质量不减。严歌苓还制造了其著作改编成影视剧“拍一部火一部”的现象,从最早张艾嘉执导的影片《少女小渔》,到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归来》,再有冯小刚导演的《芳华》,以及曾经风靡一时的电视剧《小姨多鹤》,都是出自她笔下。而娱乐圈一些乘风破浪的姐姐们,也正是因出演严歌苓著作改编的影视作品而走红。在文坛和影视界,严歌苓俨然一块金字招牌,多年来持续活跃在一线。她用一支笔搅动着当代文坛的风云,打下了当代女性作家在海内外的崇高地位。

很多读者都能说出在文坛上举重若轻的那些女作家,比如王安忆、迟子建、毕淑敏,比如宗璞、池莉、林白等等。同男作家相比,女作家以女性细腻的笔触、敏锐的情感、独特的审美视角,柔美而坚韧地书写着我们的时代,记录着活在当下的女性的百态,这何尝不是一种“乘风破浪”。

新闻推荐

娱论“姐姐”凭什么刷屏?

娱论有一个节目被期待良久,但却在预告和宣传并不充分的前提下,在上周五悄然上线。但还是没有逃过观众的火眼金睛,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