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娱乐热点> 正文

那些年 我们交过的防晒智商税

澎湃新闻 2020-06-12 09:34 大字

原创 王路 物质生活参考

物质生活参考

作者:王路

来源:物质生活参考(ID:wzshck)

01.

这半年来,意外成为半永久脸部挂件的口罩,以胜于任何雄辩的事实告诉我们,最硬核的防晒,永远是“物理遮挡”。

于是诞生了一种新的恐慌:出门防晒不止是为了避免晒黑和晒伤,也是为了避免在脸上晒出令人尴尬的口罩印儿。

作为一枚不精致不讲究的女纸,我很多年都对防晒没什么概念,军训时晒得面目黧黑也未觉困扰,毕竟大家都晒成了差不多的色号。直到大学时代一次海边度假,因为防晒草率把自己晒伤,才认识到兹事体大。

从此一入防晒深似海。SPF、PDD、PA、UVA、UVB、MPD、化学防晒、生物防晒……一大堆名词蜂拥而来,真假科普铺天盖地,莫说直男困惑,直女也难免步步踩坑,一不留神就得交智商税。

防晒霜篇

但凡对防晒稍有概念的人,第一个了解的术语多半会是SPF,即防晒指数(Sun Protection Factor)。

SPF是防晒化妆品时最主要的性能指标之一,会用明显的字体字号印在包装上。判断标准也挺简单:SPF数值越高,防晒力越强,三岁孩子都能看懂。

但这个“防晒力”内涵过于宽泛,以至于造成许多误解和忽悠。其中比较经典的两大误解,一是 “SPF越高,越不容易晒黑”,二是“SPF加倍,遮盖力也就加倍”。

其实从计算方式上就能看出来,SPF其实跟晒不晒黑没啥关系,它主要负责的是晒伤。

这里要引入一个概念:“最小红斑量”。它指的是能在皮肤上引起清晰可见的红斑的紫外线照射的最低剂量 (J/m) 或最短时间 (秒)。防晒产品的SPF数值,大致等于(使用防晒用品后的最小红斑量)÷(未用防晒品之后的最小红斑量)[1]。

注意,这里说的是“红斑”,而不是“黑色素沉着量”。紫外线中,导致毛细血管扩张、产生红斑,造成皮肤灼烧、疼痛感的,是中波紫外线(UVB),而SPF衡量的正是产品阻挡UVB的能力。

对于希望在暴晒下保持美白的妹子和汉子们来说,包装瓶上SPF数值高低虽然也重要,但不是重点,重点是PA后面跟的加号。

在紫外线中,长波紫外线(UVA)才是导致晒黑的罪魁祸首。而PA(全称“UVA防护指数分级”Protection Grade of UVA),正是专门表示防晒用品对UVA防御能力的标准[2]。我国法规允许从PA+到PA++++四个级别的产品标识,四个加号是最高级别。

简单粗暴地概括,就是SPF防晒红和晒伤,PA防晒黑。

此外,SPF和PA数值,主要体现的是遮挡UVB、UVA的时间,而不是阻隔率。譬如,一个人不做任何防晒措施,在阳光照射下20分钟后皮肤会变红,那么用了SPF15的产品,在同等自然条件下,就可以在20×15=300分钟后才会皮肤变红。而单就阻隔率而言,SPF不同的防晒产品其实相差并不悬殊。SPF30的产品能阻隔96.7%的UVB,SPF15的产品则能阻隔93.3%,并不会等比例地高出一倍。[3]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SPF和PA数值与阻隔紫外线的时间相关,但具体时间长短也要视外界条件而论。比如在城市和在紫外线照射强烈的海边,同一瓶防晒霜能抵挡的时间显然不同。而且无论SPF多高的产品,都需要每隔两三个小时补一次。

两年前,曾经有人舍身求真理,用后背测试了15款防晒霜。由于有锤有真相,火爆一时,立刻成了许多人买防晒霜时的参考。但如此硬核的人肉测试,作为产品评测却仍然不够严谨。首先,每一格中用量不同,自然影响防晒效果。其次,大多数防晒产品都是需要提前涂的,但各种乳、油、霜的提前量都不尽相同,这也足以影响实验效果。

看似简洁直观的对比图,也未必能真实反映出产品的防晒效果。何况有些防晒霜防晒效果固然好,质地却也相对厚重,可能导致毛孔阻塞等等问题。

像任何化妆品一样,商家的包装和美妆博主的安利再天花乱坠,用在自己脸上的效果,还是要靠亲自实践才知道。

防晒物品篇

“15宫格人肉测试”虽然不足以作为权威参考,但也并非毫无建设性。它至少十分确凿地表明,小哥后背上最有效的防晒手段,是锡纸。

可见防晒化妆品再好,还是不如物理遮挡管用。所以遮阳伞、太阳镜永远是夏季刚需,宽檐帽、防晒衣也在这几年越来越流行。

衡量衣物防晒的也有一个重要指数,就是“紫外线防护指数”UPF(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其计算方式,是(皮肤无防护时计算出的紫外线辐射平均效应)÷(皮肤有织物时计算出的紫外线辐射平均效应)。

另一个重要指数T(UVA)AV,即UVA的通过率。数值越低,表明防护效果越好。根据国家标准,同时满足UPF大于40、T(UVA)AV小于5%这两个条件的产品,才能称为有防紫外线功能。

换言之,如果商家号称卖的是防晒衣或防紫外线伞,却拿不出符合标准的数值,那么基本可以划归为耍流氓。

防晒品的另一个令人烦恼之处,是它们相对都比较容易损耗。防晒霜不宜囤货,需要趁开封趁早用。防晒衣和伞也是同理,经过一段时间的穿着、洗涤,其防晒力会逐渐下降,退化成普通衣物。

从这个角度来说,防晒真的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02.

防晒一事上,也颇能看出东西审美差异。在东亚,防晒黑的课题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比防晒伤更重要,主打防晒黑的PA标准最初也是日本化妆品工业联合会提出的。

而在欧美,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为了晒出令人羡慕的古铜色皮肤,许多防晒霜不但不防晒黑,还要添加美黑成分。这也是欧美街头不管如何暴晒都少见有人打伞遮阳的原因。

东方审美中,对皮肤美丽的要求是“肤如凝脂”,通俗点叫“一白遮百丑”。当年大S曾有名言曰,希望肌肤白得很彻底,没有丝毫血色也无所谓,“希望能和卫生纸一样白”[4]。

社交媒体兴起前,女明星们占据着皮肤保养和美妆的绝对话语权。大S大概可以算是当年最火的美妆博主。

遥想十来年前,即便是对外貌不怎么上心的女孩,大概也都多多少少读过几页她的《美容大王》。此书的风靡一时固然和她在《流星花园》爆红以及在综艺中积累的人气有关,但更有说服力的,还是她本人肉眼可见的外貌改善。

童年照片里的大S看上去像个肤色偏黑的假小子。但成为女明星的她,却以“白到发亮”著称。变化如此惊人,当然令人好奇。

作为一个连脚后跟都要精心保养的精致女明星,大S的防晒秘笈当然也十分严格。涂抹防晒乳霜当然是必修课,在此基础上,她还在物理意义上严防死守。即便是在盛夏的台湾垦丁拍戏,她都要穿长袖长裤,戴“铁面人”防晒帽,把自己遮得尽可能严实。

其中最硬核的,大概把防晒做到头发丝。因为“柔顺长发是禁不起阳光暴晒的”,所以在片场时,只要没有她的戏份,洋伞绝不离手,保护长发不被晒伤。

再回过头去看《流星花园》,大S这个发量和发质,也算不辜负她付出这么大代价呵护了。《美容大王》里大S为了变白,简直是拼到了拿命来换,听起来几乎有几分励志色彩。但每个名人的励志故事,往往都会有个令人跌破眼镜的结局。

《美容大王》出版两年后,大S又出了一本续集,名叫《揭发女明星》,在当时算是相当大胆地讲出了业内常用的医美手段。其中关于美白的一章无情指出:女明星晒不黑的秘密,就是打美白针[5]。

文中更是直言:

“防晒的确很重要!但是如果光靠防晒来变白,大王要凭着良心说,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防晒就只能用来防止晒黑,如果你要变白,就得用别的方法。

……我们晒黑的速度远比美白的速度快上N倍,如果想要由白变黑,不用一个小时就可以变得很黑,可是如果是晒黑了想要变白,光靠吃维他命C,可能要吃十年才会白回来一点点吧!”

所以努力防晒防止变黑是真实可行的,而要想通过努力防晒或吃VC从黑变白,那就是编故事了。

但还是要感谢大S,她的直言相告至少告诉了我们两件事。

首先,凡是宣称能美白的防晒品,都得好好掂量掂量。

其次,该防晒时还是要防晒,尽量别把自己晒太黑。毕竟,打美白针真的不便宜。

参考资料:

[1] Luna:《又该选购防晒了,这篇超全选防晒指南你需要复习一下》,果壳公号2019年3月16日

[2] 《防晒科普知识之一:紫外线让皮肤很受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2019年6月27日

[3] 黄蓉芳、王葳:《阴雨天也需防晒》,《广州日报》2017年7月2日

[4] 徐熙媛:《美容大王》,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年3月

[5] 徐熙媛:《揭发女明星——美容大王2》,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年3月

*头图购自视觉中国

图片系视频或网络截图

- END -

原标题:《那些年,我们交过的防晒智商税》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超300位明星加入618直播带货队伍直播带货,能否成就娱乐圈新爆点?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影视行业,尤其是电影行业不景气已经成为行业内公认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影视从业者,尤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