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男主角”曹德旺:我们胜在信息透明
原创 项西行 陌上美国
1
今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American Factory》,有两个独特之处,第一个是在片头打出英文名的时候,下面特别加了中文名《美国工厂》。另一个就是在导演在领取小金人的时候,激动地用中文大声说出“谢谢曹德旺”!
曹德旺是中国汽车玻璃巨头福耀集团的老总,他做出决定,接手了一家位于美国俄亥俄州小镇倒闭的通用汽车厂,改造玻璃。几年来,中方外派人员和当地美国工人携手努力,让福耀美国分厂走上正轨,同时也拯救了当地经济。在这个艰难创业的过程中,双方形成了深厚的战斗情谊,但同时也经历了在文化,制度和理念上的冲突与矛盾。
2
这部记录片的一个创举是,福耀集团的内部会议,曹德旺在美国的一言一行,摄像机随时跟拍,积累了大量原始胶片后,进行后期制作,裁剪出这么一部不到两个小时的作品。那么作为“霸道总裁”的曹德旺,就不担心公司经营机密外泄,或者媒体故意歪曲,影响他们的公众形象吗?
对此,曹德旺是这样对人民网记者解释的:
“我去美国投资的时候,美国人并不相信这么大的项目落地是由中国的民营企业来做,包括承包工程的承包商也不相信。我想,与其让他们偷偷摸摸地打听和偷看,倒不如让人去拍,传播出去。后来他们终于相信福耀是可以做起来的”。
曹德旺选择了大大方方,而不是偷偷摸摸。这既显示了创业者的胸襟和自信,其实也是在公共关系掌控上的一个高招。在这里我们先不谈公众的知情权这样正义的视角,单单从企业的自身利益来看:
“偷偷摸摸”的“好处”是,信息由圈内人秘密掌控,好像占据了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但缺点也不小,第一,“机密”一旦外泄,会引发外界对动机的无穷想象;第二,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外界和公众永远是后果的被动承受者,那么决策者就必须对一切负面的后果承担责任。
相反,“大大方方”的“坏处”很明显:一个有争议的政策,比如福耀集团对美国工会的打压,引发公众的批评怎么办?或者一个令人不安的数据,比如去年年底新冠疫情在武汉的涌动,导致社会的惊惶怎么办?但是信息透明的好处是,把判断能力还给社会,因为公众有其独立思维。
通俗点说,搞信息封锁,可以用任贤齐的一句歌词一言以蔽之:“你总是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其实你根本没那么坚强”!
3
举个例子,福耀美国工厂的开幕庆典筹备前,管理人员给嘉宾安排了遮雨棚,在美国视察的曹德旺听到后,带着一脸憨厚的表情却斩钉截铁地说:“不会下雨的,不需要遮棚”, 让照章办事的美国经理当场晕倒。这个细节,如果不是大大方方地表现在屏幕上,而是内部人士小道消息爆料,我想必然会引发公众对这种“一拍脑袋做决定”的家长式粗暴管理的嘲笑。
曹德旺对此的解释是:“我们在那边呆了几年才投资的,对那里的气候有很细心地观察,那一段时间不会下雨”。对我这个在概率和优化方面有一点点心得的人来说,他这个解释还真挺靠谱的。
一个科学的决策,是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来达到实际效果的最优。具体到这个简单的例子,制作永久性遮雨棚,会有一定成本,而不准备雨棚导致嘉宾被雨淋,固然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它给福耀分厂带来形象上的失分,也是有代价的,甚至可以量化。在这几个变量之间的优化组合中,如果下雨概率小到了一定程度,那么曹德旺不建雨棚的决策,对于一个勤俭起家的民营企业来说,恰恰可能就是最高效优化的方案(就算万一下雨了,还可以派专人给嘉宾撑伞嘛)。
有一次和朋友聊到了电影的这个情节,我把以上的辩护词一说,朋友说:咦,有道理。曹德旺不请你去当发言人可惜了。我一听就乐了,其实还真是这个道理,如果信息透明的话,在一个鼓励独立思考的环境中,批评者固然会批评得毫不留情,而公众中的支持者也会发声相助,决策者就不必“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了。
4
盖雨棚仅仅是一个小插曲,整个片子里最引发争议的,就是福耀高层对美国工会势力的坚决反对。听闻美国工人酝酿在福耀分厂成立工会,获得和资方进行集体讨价还价的权力,曹德旺面对导演的镜头直言不讳:如果工会要来,我就撤资。
也许曹德旺所不知道的是,影片导演Bognar和Reichert都是美国知名的左倾人士,工会的铁杆支持者,所以他们的镜头毫不留情,把福耀对付工会的所有手腕都揭了底:
曹德旺把美方管理人员全部撤换,聘用了一位深谙中国理念,同时熟悉美国规则的美籍华人出任总经理。他们斥资一百万,聘用了一家叫“劳工关系研究所”(Labor Relationship Institute,IRI)的咨询公司,名字挺高大上,其实专门是给蓝领工人做思想工作,说服他们反对工会的,英语叫Union Avoidance Firm。福耀以公司培训为名,每天强制工人参加反工会学习班,被灌输工会入驻后工人会面临的悲惨前景。在这样的洗恼下,果然有超过60%的工人最终投票选择了对工会说不,曹德旺们胜利了。
根据中华网报道,《美国工厂》在美国公映前,曹德旺提前看到了成片,当时跟他一起看纪录片的福耀管理层很担忧,担心怼工会的情节会引发争论。但是曹德旺不担心。
在一个镜头里,曹德旺在公司大会上对着坐在下面的中国工人说:“希望你们的表现能改变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看来,他的主要出发点,是通过福耀办厂,向美国人民传达来自中国的正能量,即使自己被批评了,也在所不惜。
但是曹德旺也许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给工会拆台的操作手法,固然引起包括制片导演这类左派人士的侧目,却也可能给自己争取到了某些意想不到的盟友。
5
要讲这个例子,就不能不提到一个名叫Mark Janus的人。
Mark Janus是美国伊利诺斯州政府的一个雇员,他不是工会成员,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自己的每月工资单上被扣了45块,流入了工会的财务。长期以来,由于非工会成员也可以享受到工会从雇佣方争取到的福利,所以绝大部分人对这样的自动缴费觉得无可厚非。
但是Mark Janus却有点不忿。
与此同时,有一家自称叫“自由公义中心”(Liberty Justice Center)的非盈利机构,其使命和福耀雇佣的“美国劳工关系研究所”差不多,都是专门和工会过不去。在2017年,他们评估最高法院的风向正在转向反工会,所以急着找人和工会打官司。
于是这家机构就和Mark Janus一拍即合,该中心无偿给他提供法律服务,控告工会,官司一级一级打上。在去年,最高法院下了判决,以5:4的接近比分,判定工会自动从非会员工资中扣钱的行为违法。更有甚者,自由公义中心还在组织打官司,逼迫工会把过去以这种渠道收上来的钱再吐出来。
如此,工会面临巨大威胁,却又无可奈何。
有证据表明,自称是发源于民间草根组织的这个“自由公义中心”,和“美国劳工关系研究所”一样,都是立场保守的大财团为了对抗工会而赞助成立的。另一个传闻是,Mark Janus这个人,其实原来在有工会保护的单位干的挺欢,他特意换工作到伊利诺伊政府部门,就是保守组织派进去打“钓鱼”官司的,换个通俗的说法,这就是一“碰瓷”的。
这些传闻,众说纷纭,大家可以去自行判断。
说了这么多背景,道理就是一个,在美国社会,左右两派分庭抗礼,右派的反工会立场经年不息根深蒂固,他们最厉害的招数,是从最高法院的层次向工会开刀。相比之下,福耀雇佣一家说客公司离间工人和工会感情的做法,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基本不大可能激起社会的反弹。
我们知道,美国的保守派,对中国资本在本土的扩张,怀有深深的戒心。但是,在反工会方面,他们反倒和中国民营资本不谋而合了。从这个角度而言,曹德旺公开透明的反工会举措,就算没有让他们争取到朋友,至少给他们减少了一个潜在的敌人。
当然,信息透明的先决条件,是整个的决策过程严格守法。而从记录片的细节看,福耀的做法并非滴水不漏。有一个镜头,福耀管理层谈到某些是“刺儿头”的工人,坚守支持工会的态度屡教不改,怎么劝也不听。于是一个工头就开口了:我几天我就让他消失。也就是将其雷掉,以起到杀鸡儆猴的奇效。
这样的打击报复行为,是违反美国法律的,如果受害者有意起诉,纪录片中的对话就会成为呈堂证供。
所以,曹德旺在《美国工厂》中的“透明”政策,会不会给他的厂带来法律上的麻烦,我们还要静观其变。
原标题:《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男主角”曹德旺:我们胜在信息透明》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观察家如果说抄袭是最表层的“不端”,那么这种披着学术外套搞导师崇拜的现象,恐怕是更深层次的“不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