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娱乐八卦> 正文

古代的学校什么样? ◎杨本科

亳州晚报 2019-09-06 08:02 大字

[摘要]◎杨本科

岳麓书院

“教”是会意字,意思是一手拿一根棍棒打一个孩子,孩子的头上还有被打的两个记号,说明其本意是以棍棒训子,令其遵循长辈的意志。“育”是形声字,它的篆书字形是个颠倒的“子”字,古人认为颠倒之子即不顺之子,也即不孝之子,以骨肉之情感化、教导不顺之子谓之“育”。由此可见,“教育”二字的古意就是培养人的良好品德,当然,培养的手段离不开棍棒政策。最早把“教育”连起来用的是孟子。《孟子·尽心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最早的教育是劳动教育,就像狮妈妈教小狮子捕捉猎物一样,没有特定的组织形式,也没有特定的教育场所和教育制度。现在我们能够知道最早记载的学校出现在夏朝,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出现了专门的脑力劳动者,向奴隶主贵族子弟单独传授“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所在的场所成为“校”,后来泛指学校。

商周两代,学校教育由国家进行管理,即古书中说的“学在官府”,这是因为只有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才能入学受教育。春秋时期产生了私学。最早的私学创立者是孔子。他的儒学注重诗、书、礼、乐,同时重视言、德、政、文等才能的培养。当时与儒学并称两大显学的是墨学。孔子以后,官学和私学并重,形成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双轨制。古时候的最高学府叫太学、国子学、成均,宋仲基主演的《成均馆绯闻》说的就是发生在成均馆中的校园故事。战国时齐宣王曾在都城设立稷下学宫,并设有祭酒等领导人员,荀子就曾担任这个职位,他所作的《劝学篇》,堪称我国最早的教育学论文。

到了周朝,学校还被称为“庠”“序”,所以《孟子·梁惠王上》里面就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但是那时候的学校分为国学和乡学,乡学教育平民的子弟,国学培养贵族的子弟。国学有大学和小学之分,小学设在王宫南边左侧,大学则设在国都的南郊。周天子的学校叫辟雍,诸侯国的大学叫泮宫,泮宫前面有个半月形的水池,所以古代的学生入学又叫入泮或者游泮。

当时的教育内容因国学和乡学而有所不同。以国学而论,包括了德、行、艺、仪四个方面,具体内容则为六艺:礼(规章制度)、乐(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骑马驾车)、书(历史)、数(阴阳五行、占卜)。大学以诗、书、礼、乐为重点,小学则以书、数为重点。《礼记·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道德高尚、热爱人民、对人民有益的人。

魏晋南北朝以后,在太学以外,还有了国子学,但是只招收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弟入学,以下的去太学。隋文帝对教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一个是创立以国子寺总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隋炀帝时又改国子寺为国子监,职能相当于后来的教育部。

唐代由中央设立的学校分为两类,国子监统一领导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六学”,其中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属于大学性质,律学、书学、算学属于专门学院性质,有点像现在的教育部直属大学。除此之外,还有门下省管辖的弘文馆和太子东宫管辖的崇文馆,这“二馆”仅限皇亲国戚及三品以上官员子弟入学,算是旁系。人把这两类学校简称为“六学二馆”。唐代还有一些比较细致的分科,比如太医署开设了医学,秘书省开设了小学。地方上有府学、州学、县学,甚至是市学和镇学。

唐代的学校在考试方面,很接近现代的学校。各个学科按照学习的内容,设定了一定的修业年限,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试(旬试)、期终考试(岁考)及毕业考试,不及格必须重修,三次不及格者,延长学习年限九年;仍不及格,则勒令退学。

唐代明文规定,学生与老师初次见面时敬奉的礼物,即所谓“束脩”之礼,类似于现在学生交学费,只是那时候主要以绢纱为主。并规定,国子学和太学,每人送绢三匹;四门学二匹,其他学一匹,绢之外还有酒肉,数量不定。送礼时还要举行一定的缴纳仪式,以示敬重。那时候有很多外国留学生就读,如新罗、百济、高丽、日本等国,其中以日本学生最多,影响最为深远。

国子监后来与国子学逐渐融合,到了明代成为兼有行政机关和最高学府两种性质的机构,直至清代,成为国家唯一的最高学府,不再是教育管理行政机构。国子监最高职务称祭酒,亦称国子祭酒,副职称司业,一般都由学识渊博、声望较高的儒家学者担任。除此之外还有监丞、典簿、典籍等中层;负责讲解经义的是博士和助教,在国子监学习的人叫监生。

书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教育场所。起初,书院只是私人读书治学的地方,有精舍、精庐、学馆等多种称呼。也有一些书院设在宫中,主要负责整理和校勘国家藏书,比如丽正修书院、集贤殿书院等。大约到唐代中晚期,一些私人书院才开始教授生徒,书院才有了教育功能。

历史上著名的书院有:石鼓书院、岳麓书院、睢阳书院(应天府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太室书院)、茅山书院等,前四者又被合称为“四大书院”。岳麓书院目前由湖南大学管理,仍在正常使用。朱熹制定的《白鹿洞学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整而系统的书院学规。

中国的古人也很重视家庭教育,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孟母三迁。南北朝末年和隋代初年,颜之推搜集历代家教典故,结合自己的家教实践,著成《颜氏家训》一书,这也是我国第一部家庭教育专著。明清以后,家训更为流行,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朱子家训》。旧时家庭教育的启蒙教材是“三百千”,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此外还有《幼学琼林》《笠翁对韵》等。

新闻推荐

替梁静茹“承认离婚” 范玮琪人设再次坍塌

本报特稿近日,范玮琪回应梁静茹婚变一事成功上了热搜,正当网友们忙着吐槽范玮琪不顾闺蜜情连连补刀之时,有网友已经发现,梁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