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娱乐热点> 正文

球鞋也成“期货”只炒不穿,谁来买单?

济南日报 2019-09-03 11:26 大字

最近有句话很流行,“10年前你错过炒房,5年前你错过炒比特币,现在难道你还要错过炒鞋吗?”前几天,“炒鞋”成为新浪微博的热搜,一度冲到热度榜第7位。炒鞋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出圈”,成为公众一时关注的热点。

收藏限量版球鞋,曾只是一些人的小众爱好,但近年来随着“球鞋文化”在国内兴起,加上一些运动品牌制造饥饿营销噱头,通过带货、限量、抽签发售等方式来刺激市场,球鞋已不是单纯的运动用品了,逐渐变成了“炒鞋”玩家的生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其视为“掘金”的方式,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鞋市不断曝出售假、鉴定造假等问题。

◎本期主持:曹雅欣

◎点评嘉宾:

知乎 产品经理贺赫

百度百家号 中国经济网

36氪 娱乐独角兽

红星新闻签约作者 李光斗

微信公众号 一德菁英汇

基金从业者 蒋光祥

新华社每日电讯 周自扬

评论员 李红军

◎委托人:黄女士

◎方式:读者来电

◎话题:真正想穿鞋的买不到,买到鞋的人不为穿。这个世界怎么了?

炒鞋的火爆普通人想象不到

央广网的一则报道称,8月19日,在成交量前100的球鞋中,26个热门款的成交金额已达到4.5亿元,超过同日新三板9431家公司的成交量。在“炒鞋团”的推动下,出现了交易所,衍生了AJ、耐克、阿迪达斯三大指数,更有千奇百怪的炒鞋指南。

知乎 产品经理贺赫

炒鞋究竟有多火?比如,深圳万象天地AJ旗舰店开业第一天,几百人冒雨排队,摇号抢限量款。比如,圈内传出各种传奇故事:“男孩一面墙,堪比一套房”“大学生炒鞋年入50万”“炒鞋赚首付”“币圈大佬卖币炒鞋”……更有20岁华裔小年轻Allen Kuo,靠炒鞋年入百万。再比如,今年3月,一款名为AJ6樱花粉的球鞋发售采用线上“摇号”,竟有30万人参与了这双1399元运动鞋的摇号。

限量款一直都有,以前只流行于某个小圈子。如今,买鞋堪比买房、打新股、申领北上广深车牌号一般充满仪式感。打开“毒”App,一款女鞋的发售价格为1299元,短短4天时间,最高交易价格达到12000元,涨幅高达4-9倍,如今价格停留在5000-10000元。不同的尺码价格截然不同,38.5码最便宜为5289元,42.5码最贵为9889元,两者差价达4600元。其中,页面实时更新交易数据,价格也随之波动不断。

百度百家号 中国经济网

“中年人炒股,年轻人炒鞋”,这句话已经在球鞋圈里流传了几年。炒鞋能赚到什么程度?拿疯涨的球鞋价格来说,更直观。2017年2月,阿迪达斯新款“椰子鞋”发布,售价不到2000元,一周内便飙涨至1万元;2017年9月,NIKE旗下一款名为Off-White×Air Jordan 1的球鞋,每双售价1299元,在官方发售后没过多久,就被炒到12000元,这双白黑红配色的AJ1,短短两年内价格飙到7万元,涨幅超过4500%;2018年,特拉维斯·斯科特和Air Jordan合作,一双售价1299元的球鞋,不到一个月,直线涨至8000元。

在钢铁直男大本营“虎扑”流传着一个炒鞋发大财的故事:一个二十四五岁的男生,从大学开始炒鞋,一年能赚50万元。潮流单品交易平台“毒”APP数据显示,今年5月,最热卖的几款鞋市场交易价格与发售价格相比,涨幅均在100%以上,个别球鞋甚至涨幅达430%。

什么鞋值得炒炒它图个啥?

仔细观察,其实身边的年轻人“炒鞋”已经不是新闻,炒家对于套路也是轻车熟路。如今的运动品牌,如阿迪、耐克、乔丹,已不仅仅只是售卖基本的篮球鞋、足球鞋,不断推出的设计师款、限量版、网红版等正是炒鞋的背后力量。

36氪 娱乐独角兽

一双鞋能够成为被炒的爆款,至少具备以下因素之一:一是联名限量,OffWhite与AJ1的联名款,炒卖价从4000+到25000元不等;李宁为纪念韦德在NBA的最后一个赛季,发售了一款原价1999元的限量款球鞋,在美国最大的球鞋电商平台Stock X官网上被炒到了接近4万元的价格;二是名人同款,“吴亦凡Air Jordan 1蜘蛛侠”“樱木花道同款AJ6”的带货效应不容忽视;三是自身历史地位,例如自1985年耐克为“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的签名鞋款而始,拥有“鞋圈圣经”地位的AJ,又或是侃爷Kanye West和阿迪达斯合作,估值过10亿美元的Yeezy,品牌一次次的“元年初代复刻”,俨然成为屡试不爽的圈钱游戏。

红星新闻签约作者 李光斗

炒鞋成为潮流,与消费群体的转移有关。一位球鞋爱好者说:“毕竟,你总不可能指望我们再去倒腾古董、字画吧?我们这波人大部分是受体育文化影响成长起来的,体育就是一个大IP。”在体育文化和潮流文化浸润中成长起来的00后,某一商品是否给他们带来“燃”“潮”“酷”“独一无二”的体验感始终是他们关注的焦点。球鞋将体育精神和时尚潮流融合在一起,成了一种符号化、身份化的象征,要问年轻人为什么会这么不惜花大价钱购买球鞋,他们会说:“不要问,问就是热爱。”

其次,“买鞋也能挣大钱”这一“花钱”变“挣钱”的消费方式无疑让许多年轻人发现了一个比“做网红”“开直播”更加方便快捷的“暴富”机会。而且炒鞋比炒股、炒币

等更简单,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没有过于复杂的技术含量,有时候只需要几千块钱的投入,再转卖出去,中间的差价就能够让这些年轻人大赚一笔,何乐而不为。因此,鞋圈的投机色彩越来越重,炒鞋市场开始像滚雪球一般越做越大。

交易有风险炒鞋需谨慎

当买鞋这件事带上了“炒”的概念,其本质就发生了改变。购买者为此花费不菲的金钱,无疑需要担负巨大风险。事实上与股市一样,鞋市也有风险,当大量持有丰厚资本的庄家进场,散户和消费者往往就成了被收割的“韭菜”。

微信公众号 一德菁英汇

某APP又推出一个新功能,“预售转寄”!就是在球鞋还未上市时,买家购买了预售,拥有球鞋的未来所有权,而后将这个权利进行转卖,全程连鞋的影子都没见着就买卖个热火朝天。这不就是“期权”?买家根据对球鞋后市的涨跌预判进行买空卖空,全程无实物电子交易。看似简便、快捷、低成本、无顾虑,但全程无监管!

如果你认为这种看似所谓“权利”交易与监管无关,只要留好购销凭证,到期“实物交割”即可,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平台”无需现货完全可以独立坐庄,而通过多次“交易”,买家信息早已隐藏在茫茫市场中,最后你收到的可能不是一双饱含运动文化价值的“情怀”,更可能收到的是一份来自“莆田”的“侵害”。即便最终被发现了,“平台”到时把责任推给那些本就不存在的“寄售方”,便也无处申诉。

基金从业者 蒋光祥

炒鞋虽然目前只是小众市场,但跟过往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油你涨”“苹什么”相比,炒鞋的投资门槛更低,对年轻人(包括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学生)具有魔幻般的吸引力。很多年轻人开始“炒

鞋”的初衷,往往是卖不掉还能自己穿出

去“浪”,可一旦尝到甜头,胆子就会越来

越大,开始尝试“加杠杆”。一些家境一

般的学生往往以借呗、花呗、信用卡套现

的方式借钱,透支额度通常已超越自身承受能力,一旦出现意外,往往会出现难以收场的结果。

球鞋并不是刚需商品,替代品满地,不会因材质增加了高科技含量、设计多么有时代感而改变,从甚嚣尘上到无人问津可能只需一个夜晚。

呼吁“鞋穿不炒”市场需要监管和理性

日前,售鞋平台“毒”App发布“鞋穿不炒”倡议,引发多家媒体报道肯定与转载。人民日报海外版更直接引用了“鞋穿不炒,理性消费”的观点,肯定了“毒”App对“共创良性潮流消费市场环境”的呼吁。显然,“毒”APP意识到:一些平台卖家恶意炒鞋的行为是杀鸡取卵,已经严重影响到真正热爱球鞋的年轻消费者,也终将影响到球鞋行业的未来。

新华社每日电讯 周自扬

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对一些炒鞋平台的投机行为,也不能视而不见。如今,“炒鞋”已经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有些炒鞋App在其中扮演了不太光彩的角色。比如,有些平台玩起了只炒作鞋的归属权的“云炒鞋”乱象,还有些平台可能涉及金融违法行为。应该通过严格监管和积极引导,让“鞋穿不炒”成为一种共识。

当然,炒鞋的核心是人,扭转观念必不可少。消费者酷爱球鞋并非坏事,愿意出溢价购买心仪的球鞋也是个人选择,但在球鞋消费和交易中还是要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投机。尤其青少年是球鞋主力消费人群,更需克制攀比心理,量力而为。唯有构建理性的球鞋市场和交易环境,才能让更多真正热爱球鞋的人享受到球鞋带来的愉悦。

评论员 李红军

他们炒鞋的目的就是让你甘心情愿地多掏钱,你却在虚荣心的驱使下甘愿充当冤大头,实在得不偿失。当个成熟的消费者,这话说说容易,做起来很难,尤其在卖点和噱头充斥于市的当下,缺乏理性思维,不经意间便会成为卖点和噱头的牺牲品。更可悲的是,充当了炒鞋的牺牲品竟然浑然不知。

当个心智成熟的消费者,就要学会理性消费,不盲目跟风。要知道,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鞋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何必为了满足虚荣心而去花些冤枉钱?

微言微语

●网友@虾鱼酱:70后希望80后接盘股市,80后结果跑去炒房了;80后希望90后接盘房子,90后结果跑去炒币了;90后希望00后接盘比特币,结果00后跑去炒鞋了。

●网友@哈利宝宝:鞋圈还有一个词叫做“十动然鱼”:收到AJ,十分感动,然后放上闲鱼转卖。

●网友@玩心:贵州茅台股价突破千元,足足经历了十余年;但在鞋交所,“一双鞋破万跟玩似的”。

●网友@孟浩失心疯:炒鞋的倒倒手就发了大财,专心造鞋的富贵鸟却破产了。

新闻推荐

《三时三餐·女人篇》:虽然是熟悉的配方 但依然那么好看

国内许多观众对罗英石PD一点都不陌生,有人说他“承包了我一年的综艺”。罗PD几乎全年无休地在推出新综艺,往往是一档综艺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