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娱乐热点> 正文

AI换脸与技术伦理 美国学者沃勒斯坦去世

澎湃新闻 2019-09-02 08:44 大字

【国内】AI换脸软件与技术伦理

8月30日晚间,一款名为“ZAO”的AI换脸软件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病毒式传播,用户只需上传照片,便可一键换脸影视作品明星,高度的趣味性、便捷性和社交性让这款软件在短时间内获得海量下载和转发,牢牢攥住朋友圈和热搜榜。然而,“ZAO”在一夜爆红后,迅速遭到舆论反噬,其“霸王条款”和技术隐患引发全网声讨。

“ZAO”所用的技术Deepfake问世于2017年,曾被用于色情电影的换脸合成,盖尔·加朵、斯嘉丽·约翰逊等女明星深受其害,以致约翰逊发布声明表示:“互联网就好像一个巨大的黑暗虫洞,正在将自己吞噬。”而后,AI换脸技术也被用来恶搞政治人物。Deepfake的滥用在欧美引来口诛笔伐,而“ZAO”则在中国互联网延续了这场未竟的技术伦理讨论。

“ZAO”引发争议的一个关键是其对用户信息使用权的过度索取。在大多数人都会不假思索同意的“用户协议”中,“ZAO”运营者要求:“你同意或者确保实际权利人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以及“ZAO”用户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责,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

在引发网民讨伐后,“ZAO”方面很快删除了“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权”等内容,并承诺用户信息使用完全合法且保护用户隐私。然而,当媒体将这一条款摘出来摆在用户面前时,很难不引起用户的恐慌。

“大家”微信公号的“张3丰”写道:“这一次换脸软件引发的担忧格外强烈,或许是因为,从根本上来说,“脸”(或许还有指纹)是我们个人的最后一道屏障了,在“看脸的时代”,脸就是我们本身。支付系统开发了人脸识别,各种监控系统也可以通过人脸识别锁定“嫌疑人”,住酒店乘坐飞机,都需要人脸识别……”而在使用任何网络应用都需要我们贡献部分隐私的时代,“我们已经陷入得如此之深,以至于都已经忘记世界上还有更有尊严的生活方式。”

蚂蚁金服方面很快公开回应,支付宝的3D人脸识别技术能够“有效地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至于用户肖像滥用问题,极棒实验室安全研究员宋宇昊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ZAO”从用户处获得的信息主要是肖像图片,从技术角度而言,它并不比其他上传照片的App有更多风险,但“ZAO”向用户索取了更多的肖像使用授权,这意味着用户会暴露更多的风险。”

“ZAO”引发网络争议的另一个关键在于版权问题。为了避免版权纠纷,“ZAO”在版权声明中表示:“短视频和表情素材,除了特别声明是“ZAO”跟合作方进行版权合作的之外,均来自于用户自发的上传,“ZAO”不享有素材的商业版权。”而如果用户使用“侵犯他人名誉权、肖像权、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等合法权利”,造成任何第三方损害,用户应当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并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还要一并赔偿“ZAO”及其关联公司遭受损失。

“差评”微信公号形象地解读这一条款:“要是这些电影片段里的主角,比如陈冠希告 “ZAO”侵犯了自己的肖像权,那 “ZAO”可以直接甩锅给你,说是你侵犯的。就算它有错,判了它赔钱,它也可以再找你来赔偿。简单来说,就是横竖都跟它 “ZAO”没半毛钱,都是用户的责任呗。”

“差评”认为,尽管很多应用都会将免责条款都会隐藏在用户协议中,但“ZAO”的用户协议中,无论是撇清责任还是索要权利都做的太过度了。

尽管人们常说“技术是中立的”,然而“技术的社会使用”却从来不是中立的,Deepfake这一技术从诞生之初就沾染了某种灰暗的色彩,而“ZAO”的用户协议中的“霸王条款”很难让人们信任这一技术的应用。

在“ZAO”刷屏的同一天,《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报告称,中国网民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近年来,在移动互联网及其应用服务狂飙突进的过程中,中国互联网用户的网络媒介素养和权利意识也在逐渐凸显,争论越来越多地摆上台面。围绕百度、今日头条、滴滴等互联网公司的隐私争议此起彼伏。2018年初,支付宝的年度账单默认勾选《芝麻服务协议》也引发相似的全民讨论。

“中国人对隐私问题的态度更开放,也相对来说没那么敏感。如果他们可以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就愿意这么做。”去年,李彦宏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发言曾引起轩然大波。这一言论指向中国互联网用户在“隐私”问题上的某种隐忍,也暴露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对于用户信息使用的心态。

数字化和网络化愈发成为当代人生存状态难以割舍的一部分,人们在享受互联网便利的同时,必然让渡部分个人信息,以此参与到互联网生存空间的共建中。数据使用与隐私的边界到底在哪里?这一问题没有理所当然的答案,寻找答案是一个需要参与互联网生存空间建设的各方不断讨价还价、争论拉锯最终达成动态共识的过程,互联网居民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讨论完成自我教育。在基本共识达成后,更需要恰如其分的立法和持续不断的监管,在互联网空间建立人与人共处和交流的秩序,以及更有尊严的生活方式。

【国际】鲍里斯·约翰逊暂停议会

8月28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宣布,将“暂停”(suspend)英国议会的运作,从9月10日起至10月15日为止,英国议会将因此暂停运作,首相此举也得到了英国女王的允许。原本依照惯例,英国议会将在秋季休会三周,而鲍里斯·约翰逊的这一举动直接让议会多休会了两个礼拜,达到五周。英国首相的举动被普遍认为是为了强行通过无协议脱欧(No Deal Brexit),即“硬脱欧”。前任首相特蕾莎·梅经由与欧盟方面的谈判,将原定的脱欧日期3月29日推延到了10月31日,而此次“休会”,将使得反对硬脱欧的议员在时间上面临相当程度的压力。

作为英国政坛的话题人物,鲍里斯·约翰逊的从政生涯从来免不了争议,而这次的暂停议会举措更是引发了英国各界的强烈反弹。不仅包括在野的工党在内的反对派大加斥责,各方媒体基于各自立场也纷纷谴责首相的做法,或对英国宪政机制感到担忧;同属保守党阵营的、反对硬脱欧的政治人物也纷纷表态反对约翰逊,其措辞都相当严厉。

根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报道,英国多名政界人士对鲍里斯·约翰逊此举提出了不同程度的批评。在野党的工党领袖杰里米·科宾直言约翰逊首相是在“抢劫英国的民主制度”,同时承诺将设法阻止议会停摆,以阻止约翰逊强行通过硬脱欧协议的企图。不过与约翰逊关系密切的保守党“脱欧派”大腕迈克尔·戈夫(Michael Gove)则表示,首相的意图并不是打压反对硬脱欧的政治力量。尽管戈夫试图出面平息,但保守党内的反对声音也持续延烧。下议院议长约翰·伯考(John Bercow)表示首相此举是一种“宪政暴动”(constitutional outrage),前任财相哈蒙德(Philip Hammond)则认为政府这么做相当不民主。除此之外,来自自由民主党和苏格兰等反对派的批评声也此起彼伏,自由民主党和苏格兰民族党的党魁都批评保守党当局对民意的漠视,对民主的不尊重。

媒体舆论方面,一向立场中立的BBC综合发布了各方对此事的观点,但也提到约翰逊让议会延长休会期会引发各方震荡,包括对于约翰逊此举是否合法的复议;而在经济与金融方面,约翰逊的休会举措一经推出,就让英镑汇率大幅下跌,有从业者反映这或许意味着英国无协议脱欧几成定局,导致各方对英国经济开始失去信心。路透社也在后续的报道中跟进了市场与投资者对于英国经济的担忧,称如今英国各大企业和消费者头上笼罩着“一层阴云”,同时对于硬脱欧一旦成定局会对英国经济造成什么影响也有所预测,其中底层劳工或许会遭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被普遍认为立场较为保守的《泰晤士报》提到,一些反对硬脱欧的保守党议员或许会联手工党议员,在周末加开议会以抗衡约翰逊的硬脱欧决策;但同时也提到,如今工党等反对力量面临严重的分裂,不仅党内互相攻讦,其支持者内部也有多重分裂,或会对反对硬脱欧的势力造成打击。极为畅销的《太阳报》则表示约翰逊此举像是在“打脸”议会,因为过往三年,在脱欧公投结果出来之后,英国议会就一直在试图用各种手段否定这项来自人民的决议,如果说议会是在逆民意而行,那么约翰逊的休会举动看上去也有其合理性。

被认为立场偏左派的《独立报》则免不了对约翰逊大加挞伐。该报发表了保守党议员Heidi Allen的一篇文章,她表示约翰逊的一意孤行并不是什么令人惊讶的事情,他无非是在用尽一切手段来落实他此前公开发表的政见而已,但即便如此暂停议会一事也是非常糟糕的,因为约翰逊正变得越来越像个独裁者。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媒体也持续关注着英国政局,《外交政策》就延续了对约翰逊“独裁者”形象的描摹,并表示这位话题首相正变得越来越像在1649年命丧断头台的查理一世——尽管结果可能不会如历史那般血腥,但约翰逊的确已经对英国的民主制度造成极大程度的伤害了。

另一家左派媒体《卫报》同样对于暂停议会的鲍里斯展开了大力批评。John Rees在给《卫报》写的社论文章里就表示,把约翰逊比作查理一世的说法并不是什么取巧的修辞而已,尽管两人的确有着不同点,但约翰逊在独断专行这一点上正在向这位17世纪的英国国王;并且,面对着保守党内严重的分裂,约翰逊或许也将和查理一世一样逐渐被孤立。不过《独立报》倒是援引一位爱尔兰政府官员的说法,将约翰逊和处死了查理一世、废除君主制的“护国主”克伦威尔相提并论,因为约翰逊宣布休止议会的举动,或许是护国主之后英伦三岛最为“反民主”的举动。考虑到克伦威尔对爱尔兰天主教徒的迫害,这种说法也称得上是极为严厉的抨击了。《卫报》另一位作者Owen Jones怒斥鲍里斯·约翰逊正在摧毁前人用鲜血给英国人带来的民主制度,同时还将矛头对准了保守党及其拥趸,认为保守党在过去一段时间试图将自己包装为贴近民众的、“革命的”形象,然而事实上其背后的资助者们依然一如既往的保守和反动。

《卫报》另一位撰稿人John Grace则把首相的举动和女王联系起来,表示约翰逊正在让女王乃至整个王室都要面临公众的再度检视。如同BBC王室事务记者戴蒙德所说的,虽然政府是“女王陛下的政府”,但原则上女王并不能对她的大臣们的任何决议表达观点,换句话说,女王需要做的就是点头,当约翰逊要求延长议会休会期,那么女王就会同意。此前约翰逊当选保守党党魁之后,就有过舆论表示期待女王在任命首相时会不会采取不符合惯例、但也不违法的“特权”,让王室得以干政并阻挠约翰逊上台,然而事实证明王室并不会打破延续数世纪的惯例,尽管女王当众揶揄称不知道为何还有人想接首相这份工作,一度引人捧腹。

约翰逊宣布暂停议会的举动获女王点头之后,英国民众的反映不一,但对王室的信赖度似乎有所下跌。在推特的英国地区话题榜上,废除王室的话题热度持续不减。近来安德鲁王子也被怀疑曾出入已故美国富豪爱泼斯坦的宅邸,疑似接受来自未成年女性的性服务,并且也有受害者出面指认安德鲁王子。原本有民众期待英国女王能够行使一下“非常手段”,阻碍约翰逊的休会提议,但女王选择了惯例,最终让对王室的反对声浪持续扩大。如今看来,约翰逊正在一步步实现他的政见承诺,他的举措的确伤害了英国民主宪政,在各方阵营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分裂的情况下,10月31日的脱欧死线或许仍将进一步激化英国的社会矛盾和宪政危机,一旦反对力量拿不出足够分量的对策,这个老牌强国的前路将变得极不明朗且危机迭起。

【国际】美国社会学家、经济史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去世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经济史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于8月31日逝世,享年89岁。这位著述颇丰、影响颇广的社会学大师,以其世界体系理论闻名,同时也工于经济史及社会学方法论等领域。一般认为,沃勒斯坦的学术思考受到了马克思、布罗代尔、卡尔·波兰尼等多家影响,而他的著作,如今也早已成为后辈学人的必读之作。

沃勒斯坦于193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他的求学生涯都在哥伦比亚大学度过,从1951年到1959年间,他从哥大先后获取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就读期间,沃勒斯坦还在1951至1953年间从军,退伍后继续学业,并完成了以麦卡锡主义为研究对象的硕士论文,得到了不少好评。沃勒斯坦在博士期间的导师是罗伯特·斯塔顿·林德(Robert Staughton Lynd),在他的指导下,沃勒斯坦完成了博士论文,主要是针对西非两国加纳和科特迪瓦的研究。此后沃勒斯坦又在哥大开始了他的任教生涯。在哥大任教末期,沃勒斯坦也经历了当时轰轰烈烈的1968年哥伦比亚大学学生抗议运动,这场抗议运动主要针对哥大校方与美国国防分析研究所的关系,同时也抗议了校方在一些校园政策和措施上的种族主义倾向,沃勒斯坦则支持发起抗议运动的学生。事件平息之后不久,沃勒斯坦也结束了在哥大的教职,转而到加拿大的麦吉尔大学任教了五年时光。

一般认为,沃勒斯坦的学术研究有着较为明显的阶段划分,在他的研究生涯初期,一直到他结束在加拿大的任教生涯为止,沃勒斯坦更多关注非洲的政治与社会议题,尽管他也亲身参与了美国的政治运动,并且对其他地区的议题也有所关注和思考。从1976年开始,沃勒斯坦的研究范围不再集中于非洲,此时他得到了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大学的邀请,成为该校费尔南·布罗代尔经济、历史体系和文明研究中心(Fernand Braudel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Economies, Historical Systems and Civilization at Binghamton University in New York)的负责人,该研究中心着眼于更大范围的社会历史议题,也关注更长跨度的历史阶段,同时注重跨学科研究取向。沃勒斯坦在宾汉姆顿大学一直担任社会学教授,直至1999年退休。从2000开始,他又以高级研究员的身份任职于耶鲁大学。

沃勒斯坦最为著名的“世界体系”理论,出自他成书于1974年的《现代世界体系》四卷本。在沃勒斯坦的思考架构中,所谓“第三世界”一类的提法是不准确的,他着眼于自16世纪以降的资本主义发展史,认为世界是一个通过复杂的经济交换关系连结在一起的社会体系,借由发达的核心地区对半边陲区域、边陲区域实行经济控制。除了用核心、边陲等概念对世界体系进行空间划分之外,沃勒斯坦也从时间层面试图定义世界体系,包括界定短期内经济波动的“周期律”、指代经济长期增长或衰退的“长期趋势”、代表体系内部冲突的“矛盾”,以及昭示体系或将面临终结的“危机”等。这套学说在沃勒斯坦看来更多是一种研究方法,而非成体系的理论,但世界体系一经提出就在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属左翼阵营的埃及学者萨米尔·阿明等人则进一步扩展了世界体系的学术讨论和影响力。当然,沃勒斯坦和他的世界体系也招来了不少学术批评,除了新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学人的意见以外,一些同属左翼立场的学者也认为,沃勒斯坦此说过于重视经济因素的影响,而忽略了一个世界体系之中的文化维度议题。

沃勒斯坦去世的消息传出后,社交网络上也纷纷有人开始悼念。美国社会学家卡尔霍恩(Craig Calhoun)就发了推特纪念沃勒斯坦,称他是我们时代最为伟大的知识分子,他笃信正义,并且在糟糕的世态下也不放弃希望。

新闻推荐

吃韩国明星离婚的瓜 论男性对胸部大小的偏好

最近几天,韩国又一对当初甜蜜无比的姐弟恋夫妇安宰贤和具惠善在闹离婚。当然如果你根本不认识他们俩也很正常,男方在中国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