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娱乐八卦> 正文

明星+博士≠特权□孙博雅

济南日报 2019-02-13 11:31 大字

黎青 作

翟天临在演艺圈走的一直是“学霸人设”,1月底,他在微博上抛出自己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证实自己将去北大任光华管理学院的博士后。一纸录取通知书,证明他的“与众不同”和“过分优秀”。但他本人的表现,却让质疑排山倒海而来,连知网都不知道,连一篇核心论文都没发表,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小论文查重率高达40%,这个博士到底是怎么来的?被抄袭的黄立华教授在朋友圈表示要“打假”,而就在几天前的央视春晚舞台上,翟天临还身穿警服,在小品《“儿子”来了》中扮演了一个专门负责打假的警察。

博士作为学历教育中的最高层次,培养的是深入的、专业的学术研究能力,只有拿出对等的学术成果才能成为合格的博士。在校攻读期间发表符合要求的论文,是对每一个博士的正常要求,但因为学位级别高,对研究水准要求自然也高。这一点对于普通博士和明星博士都应该是一样的。

调查显示,中国现在有200万在读博士生和研究生,39%以上的博士研究生有抑郁或者焦虑的症状,这个数据是正常人群的6倍以上。对很多博士而言,是感受不到光环、鲜花和掌声的,陪伴他们的只有无穷无尽的压力、清贫和孤独。大部分人在读博期间,一年365天有360天都在看论文做实验,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每个月工资不过两三千。而“翟博士”四年读博期间,至少主演了11部戏、参演了7部戏,做了24个代言、录了17个综艺。一个马不停蹄保持工作状态的博士,哪里来的时间搞科研,只凭微博上晒出的自己写论文写到崩溃样子的照片来证明自己读博期间的辛苦吗?

博士学位对于他来说,或许只是一个卖弄“高智商学霸”的噱头,可对多数真正踏实做研究读博的人来说,这是一份养家的工作,是改变命运的机会,是一种为生民立命的志业,是一份带着信仰的学术生命。我们一直在提倡教育公平、招考公平、上升公平,而“翟天临事件”却给了学术圈的科研人员们一个沉重打击,学术应该是神圣的,而不是明星们镀金的砝码。哪怕个人违规,高校也应该守住学术端正的底线,守住学术圈这一片净土。

新闻推荐

北京电影学院成立翟天临事件调查组: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

北京头条客户端2月11日消息,演员翟天临近日被爆出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一篇学术性质文章有疑似抄袭行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