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娱乐八卦> 正文

不要总想着赐予“花总”斗酒店的勇气

济南时报 2019-01-23 14:13 大字

2018年11月,微博网友“花总丢了金箍棒”曝光酒店卫生乱象,引爆舆论。仅几个小时之后,花总的个人信息被曝光在网上。从此,花总走上艰难的维权之路。近日,在“2018个人信息安全大会暨首届南都‘啄木鸟安全奖’颁奖典礼”上,他拒绝了“隐私斗士奖”。“我有什么好斗的呢?我真的怂了”。(1月22日中国青年报)

一则《杯子的秘密》,一个人生的转场。若是有“撤销键”可以按下,花总大概是不会扮演堂吉诃德去的。奔波了近两个月、花费了十数万元,到现在,个人信息泄露源头在哪,花总仍不得而知。这让人泄气,更叫人无奈。就算梁静茹唱一百遍的《勇气》,估计也不会逆转花总认怂服输的心。

时至今日,有两个逻辑是渐次清晰的:一则,企业逐利和遮羞的心理,是自古而然的事情。有人总喜欢傻乎乎问:为什么出事后当事企业不是想着去解决问题、而是想着去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个问题看似很有哲理,其实很低幼。但凡制度或法律有缺口,企业就从不是什么天然的道德人,穷尽一切手段止损是利益至上的条件反射。二则,花总认怂还是死拼,这是个人选择自由,没必要绑着一个手无寸铁的普通公民去跟利益集团决斗。能在公益道德的驱使之下抛出《杯子的秘密》,这已经是功德无量的事情,于情于理于法,都该褒奖这种行为,而不该寄予更高价值期待、施加更大的公德压力。

花总多次说,下次不会站出来了、“承受不起”。从入住歧视到死亡威胁,个人隐私保护领域多少有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意思;加之被曝光的高端酒店依然安然无恙地端坐在“高端”的神龛之上,说破真相的后果反倒成了“逆淘汰”的一种不识相。这种愤懑与无力感,与其说来自于灰黑产业链的癫狂与商界潜规则的强悍,倒不如说,其代偿的职能责任未能及时补位、公共治理的反应不够迅疾。

令人遗憾的是,酒店业“杯子的秘密”迄今未能引起足够重视,行业标准与卫生监管仍似大而无当。事件曝光后,相关协会轻描淡写为“个别问题”,涉事酒店也没有将之视为多大的形象危机。另一方面,花总个人面对的打击报复早已僭越了法治底线,而在追溯作奸犯科者上,监管部门无人牵头、无人主管。最后的结果是,一场公共事件蜕化为私人恩怨,除了提醒入住酒店的消费者小心看不见的卫生风险,好像也并没有增益或推进秩序与规范的进程。

花总斗酒店的故事,并未有喜剧收场。但这也没什么要紧的,只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要总是跑偏了——总想着赐予个人某种力量去扮英雄、演青天,而忽略了最该战斗、最能战斗的“责任方”。 (邓海建)

新闻推荐

太巧合!女星驾豪车出车祸,余文乐携娇妻现身成“吃瓜群众”

据港媒报道称,香港女星陈贝儿近日驾驶豪华跑车行驶过程中却遭遇追尾,随后周围圈群众纷纷围观,有网友在抓拍“车祸现场”照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