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5大“尬”词
“打call”表示加油、鼓励
2017年即将过去。如果让你选择用“尬词”来描述2017年,你会想到些什么?
这一年,“怒汉”吴京携《战狼2》杀进50亿+,但他却被能唱会跳的“年度艺人”马云轻松打翻在地(《功守道》);柯洁大战阿尔法狗,国足克服恐韩症,央媒痛批“王者农药”;有人尬舞,有人跑步,有人摔跤……接下来,大家该为2018年“打call”啦!
freestyle
“你有freestyle吗?”2017年娱乐圈的画龙点睛之笔来自吴亦凡在《中国有嘻哈》上的这句口头禅。6月27日,“freestyle”在百度搜索指数突破22万,并持续数天,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也被刷爆。
之后,freestyle带起了一波节奏,各行各业都要找到和freestyle的连接点:相声新势力“踢馆”时要用freestyle,国外厨师来华做粤菜剁肉要剁出freestyle,做头发也要做出freestyle……
甚至有自媒体用freestyle来解读艺术:正是杜尚那个freestyle的签名,开创了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也让达利、毕加索等大师意识到艺术原来还可以这么freestyle;还有一个叫波洛克的美国大叔,用颜料在画板上随意泼溅的freestyle,成为抽象表现主义的大师。解读还可以继续:现代舞是舞蹈界的freestyle,跑酷是健身界的freestyle,Fusion菜是烹饪界的freestyle……
有人说,freestyle是《中国好声音》时代,汪峰最爱说的“你的梦想是什么”的升级版。freestyle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但所有中国人的freestyle加起来,就是China style。
freestyle应该是一种free的lifestyle,一种自由的生活态度;或许可以说是“放飞自我”——从这个角度来看,“尬舞”的大爷大妈们是有freestyle的,他们才不在乎别人看得尬,自己开心就好。
freestyle流行起来的深层原因是,当吴亦凡问那些Rapper有没有freestyle时,我们也在心里自问:我有freestyle吗?
保温杯
一个摄影师对保温杯的无意吐槽,经过媒体的发酵,终于成就了一场舆论狂欢。
“不可想象啊!不可想象啊!当年铁汉一般的男人,如今端着保温杯向我走来。”摄影师口中“当年铁汉一般的男人”,正是黑豹乐队鼓手赵明义。美人迟暮,铁汉渐老,总是令人感伤。于是,中年人开始怀旧,提前产生“中年危机”的90后开始焦虑。而所有这些一言难尽的微妙情绪,都集中在这只保温杯上。
“你和中年危机之间,只差一只保温杯”、“保温杯是最好的中年标配”、“记住,中年危机最后的倔强,绝不拿泡着枸杞的保温杯”……这些关于“中年焦虑”的调侃,让保温杯成为爆款。京东大数据显示,“保温杯事件”后下单购买保温杯的,已婚用户占76%,销量前三地区是广东、北京、江苏。
黑豹乐队倒是会玩:黑豹30周年演唱会的门票预售一直不温不火,赵明义和保温杯一起进入公众视野之后,这场演唱会的门票在一周内售罄,主力是根本没听过黑豹乐队的年轻人。保温杯厂商也迅速介入,成为黑豹乐队的赞助商,并打出这样的广告语:“杯中不只茉莉和枸杞,还有摇滚和你。”
“保温杯”这个梗,主要是在年轻人当中发酵的。这是一个崇尚年轻的社会,年轻就是好,年轻就是受宠,于是出现了“1988年生的中年女子”等说法。对于保持年轻态最焦虑的人群,不是80后,而是正当年的90后。那种“提早进入中年期”的沮丧感,让他们扎心。所以有了这样的表述:“鹿晗居然拎着保温杯去开会,一点都不像90后”。
真正的中年人倒没有那么焦虑——尽管面对“中年油腻”的猛烈攻击,他们仍能一笑置之。赵明义就是这么说的:“听说我的保温杯在微博上火了?我已经用了20年保温杯了。”
“王者农药”
将《王者荣耀》称为“王者农药”的人,是基于这种判断:这款游戏“有毒”。
“有毒”在于它让人沉迷:根据极光大数据发布的《王者荣耀研究报告》,截至2017年5月,《王者荣耀》注册用户达2.01亿,这些用户日均使用次数为2.33次,日均使用时长为47.2分钟。
成年玩家的沉迷固然“有毒”,但他们毕竟有着一种叫做“玩家之悔”的自我克制机制,即“只要一想到玩游戏的时间可以干许多别的事,一种突如其来的可怕的空虚感就会紧紧地抓住我们”;至于未成年玩家的沉迷,则是社会舆论所不能接受的,比如那个多次被引述的“王者坑”案例——13岁杭州男孩痴迷《王者荣耀》,被父亲没收手机后跳楼,抢救醒来第一句话居然是“我要登录账号”,从最后这个细节,可见舆论的倾向。于是,有了某教师的《我怼天怼地怼“王者”》一文,以及“人民网一评《王者荣耀》: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人民网二评《王者荣耀》:加强‘社交游戏\’监管刻不容缓”,腾讯也因此推出针对未成年人的防沉迷措施。因此,《王者荣耀》也针对未成年人推出了防沉迷措施。
新华社文章指出,“怒怼《王者荣耀》,怼的是我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窘境”,核心点之一就是“必须解决围绕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基本生活而发生的挑战”。有些孩子“打农药”的初衷是大家都在玩,自己不玩就没有共同话题,这就是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社交平台的变化。
家长们不妨这样学学:“我们要做的,是告诉他们,你沉浸的世界我懂,但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外面的世界也看一眼?”
人设
人设,即人物设定,原本指创作者对小说、影视剧、动漫中的人物进行角色定位,现在则扩展为“标签化的人格”。可以说,明星是时下对人设运用得最为娴熟的群体,他们务求定位明确,以便增加辨识度,并精准投放到目标人群:女明星偏偏叫“×爷”,是为了消解长相太美艳给女粉丝带来的威胁感;男明星被捧为“老干部”,为的是收割女人心;“国民××”则是强调男女老少都吃香;此外,“傻白甜”、“天然呆”、“蠢萌”等人设也各有市场。
人设并非一成不变,比如演员刘涛就经历了“国民媳妇——贤妻——总攻”的人设进化;人设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固然接广告接到手软,但一旦崩塌,后果就是灾难性的——歌手薛之谦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吃瓜群众围观他的人设一步步崩塌。以至于有段子手调侃道:“娱乐圈经纪人开始抢注‘低配人设\’:现在很多娱乐圈经纪人意识到,为明星配备的人设越高,就会跌得越惨;而如果以低配人设出道,做一点好事就会疯狂加分。”
人设是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所称的“印象管理”。因为社会交往本身就是一个舞台,每个人都会在人前扮演属于自己的角色,而这个角色是经过修饰的。因此,普通人也有人设,或者说表演型人格。比如,日常中的你是A面,社交媒体中的你则是B面。现实中你可能累成狗,朋友圈中的你却永远云淡风轻、岁月静好——是为了维持最后一点倔强,或者,是一种必要的社交礼仪。
归根结底,追逐“人设”是这个快时代的必然。人性太复杂,人们没有时间好好解读他人,而简单直白的标签化人格就好懂多了。只是,人设就好比面具,人总不能一辈子戴着面具做人,面具底下的你,总得有点实在的东西吧?
打call
“我要给你打电话!”如果你还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这句话,那真是太尬了——此处的“打电话”即“打call”的变体,表示加油、鼓励。
“打call”一词的流行,也是小圈子文化延展到大众文化领域的一个例子。“打call”源自日本粉丝应援文化,指偶像在台上表演时,台下观众跟随音乐的节奏,用呼喊、挥动荧光棒等方式与偶像进行互动。这种互动是有组织的,而不是乱来,服装要整齐划一,喊什么口号、什么时候喊、做什么动作,也统统有规矩,菜鸟要经前辈教导后才能掌握诀窍。具体做法参见日剧《最完美的离婚》里男主角光生乱入“打call”团那一段。
用粉丝的话来说,“打call”是对偶像的一种爱的表达方式。而一场live如果没有台上台下的互动,就不算成功。“打call”某种意义上是放飞自我,就像《最完美的离婚》中所表现的那样,木讷的光生起初不知所措,浑身不自在,渐渐融入之后,他发现了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不仅释放身心,同时也找到了认同感。
近一两年来,在一些自媒体人的带动下,“打call”渐渐为大众熟知,其含义和使用场景都发生了变化。最大的变化发生在场景上,原先的“打call”必须在现场,且是一个群体行为;如今的“打call”,则变成了网络发声,一个人也可以“打call”,唯一能保持群体性的,也不过是呼吁队友在“打call”时注意“保持队形”。最关键的是,那种互动感没了,粉丝单方面在网络上默默地给偶像“打call”,不在乎有没有回应。
不过,作为一个热词,“打call”确实有取代“加油”的势头。
◎邝新华
新闻推荐
■臧玉华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幅图片,是一群僧人,穿着颜色深浅不一的袈裟,上有一行字:今年的流行色都在这里了。买菜途中,迎面一棵法国梧桐,树叶微卷,将落未落,色彩丰富,有层次感,是谢幕前的美。不禁哑然失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