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娱乐> 娱乐八卦> 正文

与诗词谈一场“恋爱”古典诗词是我们救赎的力量

黄山晨刊 2017-09-13 14:14 大字
□杨方

年轻的时候就喜欢“亲近”诗词,那个时候与诗词“恋爱”、附庸风雅是许多年轻人的时尚标签。如今,随着《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向上吧!诗词》等各地电视台文化节目对古典诗词的普及与浸润,我再一次着实领略了清流般的文化气韵和传统诗词之美,每到周末我都看得津津有味。

但也有许多不喜欢诗词的人会发出不同的甚至鄙视和不屑的声音,“读诗词有什么用?”“诗词能当饭吃?”这些声音曾一度让许多热爱诗词的人没有自信,感到很孤独很羞愧。最近读《民国风度》一书,其中,《叶嘉莹:一生与诗词“恋爱”的美丽女人》中叶嘉莹先生以她毕生的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叶嘉莹说,我们国家是富裕了,经济上也改善了很多,人心反而变得不像原先那么单纯了。她认为,古典诗词是我们救赎的力量。诗词里面有高洁的精神世界,自己要做的就是“打开一扇门,把不懂诗的人接引到里面来”。让年轻人认识到人生、感情、心念之间有这么美好的东西。

叶先生是国学大师里讲诗词的“一把手”,有人把旁听叶嘉莹的诗词课比作“偷吃仙丹”。诗人席慕蓉、作家白先勇像两个“追星族”,非常羡慕做叶嘉莹老师的学生。听过叶先生课的人,没有不受到感动和影响的。《民国风度》里这样记载:加拿大的实业家蔡章阁,只听过她一次讲演,就愿意出资为她建设研究所大楼。南开大学为她兴建迦陵学舍,又有很多人慷慨解囊。澳门的实业家沈秉和决定做“略带诗意”的资本家,将自己比作叶先生的“小小书童”。

叶嘉莹先生一生都在“与诗词恋爱”。庆幸的是,我年轻的时候也非常痴迷,我会把喜欢的诗词用心谱上我熟悉的音乐唱出来,直到现在仍然与诗词“恋爱”着,我感到很幸福很开心。忽然又想起《叶嘉莹,一生与诗词“恋爱”的美丽女人》中的一个细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有一次叶嘉莹先生探亲,在火车上看见一位年轻人拿着本《唐诗三百首》,高兴得不得了。八十年代初正是我的青春时期,当时我也曾时常随身带着一本《唐诗三百首》。而现在,我多么希望正值青春年少的儿子也会像当初的我那样,至少在年轻的时候与诗词谈一场缠绵悱恻的“恋爱”。

新闻推荐

诺兰:不用特效全部实拍

IMAX摄像机被绑在战斗机上进行拍摄距上一部《星际穿越》三年后,备受期待的克里斯托弗·诺兰新作《敦刻尔克》昨日以IMAX、2D等版本上映。作为一名“守旧”的导演,诺兰在电影上对于实拍和技术规格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