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娱乐> 娱乐八卦> 正文

蝙蝠侠弟弟de朋友圈

华西都市报 2017-09-01 03:19 大字

卡西获奥斯卡影帝。

卡西与妻子刚刚离婚。

年轻时候的阿弗莱克兄弟

本·阿弗莱克

﹃呆萌﹄

年轻时的卡西

本·阿弗莱克

“呆萌”与卡西

2017年的奥斯卡上,卡西·阿弗莱克凭借《海边的曼彻斯特》摘得影帝,他的出色表现赢得了一大批国内粉丝的关注。这部电影在国内没有高调地走商业路线,而是定点布局,只有加入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的190家影院的270块银幕上才能看见它。这也导致了该片排片稀少,但上座率却非常高。每天仅有0.3%的排片,上座率却能维持在30%左右,上映三天票房263万元。这样的奇怪现象也第一次出现在国内市场。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卡西·阿弗莱克凭借《海边的曼特斯特》中精彩的表演,拿下第89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加上此前金球奖获得的男主角,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卡西,俨然已经成为当今影视圈的焦点人物。

提到卡西·阿弗莱克,那我们不得不提两个人,那就是马特达蒙、他的哥哥“蝙蝠侠”本·阿弗莱克。

《心灵捕手》:兄弟联手其利断金

20年前,由马特达蒙和本·阿弗莱克编剧的电影《心灵捕手》,三人就在影片中一起演戏,青涩的他们饰演的朋友友情也是让人印象深刻。

《心灵捕手》中马特达蒙在电影中饰演一个天才少年威尔,是绝对主角,而阿弗莱克兄弟俩,影片中饰演他的好朋友,他们一起喝酒、一起打架、甚至一起撩妹。

比起《心灵捕手》心灵救赎的主题,更让人触动的是男人之间的友情。特别是马特达蒙的朋友(本·阿弗莱克饰)对他说的这一段话:

“我每天到你家接你,我们出去喝酒笑闹,那很棒。但我一天中最棒的时刻,只有十秒,从停车到你家门口,每次我敲门,都希望你不在了,不说再见,什么都没有,你就走了,我懂得不多,但我很清楚。”

本·阿弗莱克深知自己天资平平,知道自己的轨迹和未来的发展也就这样了。但是马特达蒙是个天才,他有能力可以成为他想成为的任何人,但是他就在这里荒废青春和才华。朋友,陪伴的时候当然开心。但真正的朋友,是希望他能勇敢活出自己,不再踌躇不安,想怎么耀眼就怎么闪烁。

影片中卡西·阿弗莱克饰演的摩根,是一个功能性的角色,他是兄弟三个老被欺负和捉弄的角色,作为幽默和搞笑的人物担当。

而马特达蒙和本·阿弗莱克凭借《心灵捕手》荣获奥斯卡最佳编剧奖,从此被好莱坞青睐,开始一炮走红,在演艺道路上顺风顺水。

马特达蒙已成为好莱坞的当红男星,后来出演《拯救大兵瑞恩》,尤其是近年来的《谍影重重》系列、《火星救援》、《长城》等使他成为炙手可热的国际巨星。

卡西·阿弗莱克的哥哥本·阿弗莱克也是如此,近年来《消失的爱人》《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都由他担当主演,自导自演的电影《逃离德黑兰》还获得了201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

《海边的曼彻斯特》小跟班大器晚成

毫无疑问,在《海边的曼彻斯特》之前,卡西·阿弗莱克最出名的身份,是好莱坞明星本·阿弗莱克的弟弟。比起哥哥的年少成名,直到42岁才头回获得如此空前关注的卡西,可以说得上一声大器晚成了。

从1989年入行至今,已经摸爬滚打了27年的卡西·阿弗莱克凭借影片《海边的曼彻斯特》站上了奥斯卡的舞台,并获得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小金人——第89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早在拿下金球奖最佳男主角时,卡西发表感言感谢了很多人,偏偏忘记谢谢自己的哥哥小本,导致小本在做客《吉米鸡毛秀》时大大埋怨了一番。这一次卡西没有忘记哥哥,特别在最后送上了“Ben,I love you”。台下听到感谢的哥哥也是热泪盈眶为其高兴。

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主持人也多次调侃马特达蒙,作为《海边的曼彻斯特》制片人的他本来是要出演电影男主角,但是因为要出演张艺谋导演的《长城》而错过机会,最终把角色让给弟弟卡西。

卡西在金球奖颁奖台上满怀谢意地调侃:“我要感谢马特·达蒙,我猜你今后不会再辞演片子了吧……假如还有的话,不要找别人,你随时都可以来找我。”马特也开玩笑回话:“我太后悔啦!”

《海边的曼彻斯特》中,卡西饰演了一名对生活绝望的中年男子,因犯下过错而永远失去了至亲至爱,再也无法与自己和解,只能永远地“丧”到世界尽头。不同于小李子式的爆发型演技,卡西在这部电影里完全没有所谓的“飙戏”时刻,沉稳内敛克制的表演却能让观众看到一个男人深入骨髓的痛苦。

作为两位哥哥小跟班的卡西终于用努力证明了自己,获得了两位哥哥至今都没得到过的金球奖以及奥斯卡的影帝。他再也不是蝙蝠侠的弟弟,他是卡西·阿弗莱克。

好莱坞这对著名兄弟

演员里的阿弗莱克兄弟——哥哥本·阿弗莱克&弟弟卡西·阿弗莱克,这两兄弟最近几年的发展差别却各有不同,2017年初,哥哥凭借《蝙蝠侠大战超人》提名金酸莓最差男主,而弟弟则凭借《海边的曼彻斯特》获得奥斯卡影帝。

小本出道比弟弟早,他小时候就很幸运地遇到了他日后的合作伙伴兼死党马特·达蒙。

1997年小本与“呆萌”自编自演了电影《心灵捕手》获得了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的九项提名,两人最终共同获得了最佳原创剧本奖。那时两人经常一起亮相好莱坞,可后来的发展却似乎有点跑偏了,呆萌在《心灵捕手》之后,走上了一条拍商业片的光明大道,三部《谍影重重》更是让呆萌成了影迷心中无可替代的杰森·伯恩。而小本虽然在《莎翁情史》、《珍珠港》中有着不错的表现,但后来的获奖记录就主要来自金酸莓了。

三年里六次提名金酸莓最烂男主角,《夜魔侠》、《鸳鸯绑匪》、《记忆裂痕》这些电影,简直成了小本职业生涯的污点。2006年以后,小本的事业开始有了转机,因为他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创作独立电影之路。2007年执导处女作《失踪的宝贝》,2008年自编、自导、自演《城中大盗》。2013年,《逃离德黑兰》在各大电影节上好评如潮。同时,作为演员,选片眼光也正常了不少,2006年,凭借《好莱坞庄园》收获第63届威尼

斯电 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消失的爱人》几乎成了惊悚片教科书式的作品。

不过2016年,小本的表现似乎又有点飘忽了,《蝙蝠侠大战超人》让人不甚满意,并且再次提名金酸莓最差男主角,从蝙蝠侠变身会计侠之后,《会计刺客》剧情又有种与小本身手不相符的感觉,表现中规中矩。

弟弟卡西·阿弗莱克在哥哥的影响下踏足影视圈,虽然参演了一些影片,但始终都生活在哥哥的阴影之下。不过小本执导的处女作《失踪的宝贝》给了卡西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他在这部电影中大放异彩,终于赢得了好莱坞的青睐。

卡西似乎与哥哥的气质截然相反,小本阳光伟岸,卡西更带有一些忧郁气质,所以他在《神枪手之死》里饰演了那个性格懦弱的刺客罗伯特·福德,一个一心崇拜杰希·詹姆斯(布拉德·皮特饰)的19岁男孩,一场刺杀使他陷身于美国19世纪的传奇事件之中。

卡西·阿弗莱克客串过很多大片,比如让哥哥闻名于世的《心灵捕手》、诺兰大神的《星际穿越》,多为帅哥云集的《十一罗汉》,可他就是红不起来。直到《海边的曼彻斯特》,终于让卡西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卡西虽然名气不如哥哥,但他却表现得很淡然,每每问及此事时都说:“哥哥的名气不会让我感到困扰,我也不认为和哥哥的光芒相比,自己就会黯然失色。”一点小小的傲骨,让他在小成本文艺片的道路上越走越顺利了。

/对话/

卡西:

“那么丧的肢体语言,都是刻意为之”

《海边的曼彻斯特》,故事就发生在片名中的城市“海边的曼彻斯特”,麻省真的有一个叫做这个名字的城市,距离波士顿大概45分钟左右的车程。电影里故事的时间线聚焦于当下,但也穿插着一些闪回,以便让观众了解过去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感纠葛。

卡西·阿弗莱克饰演的角色名叫李·钱德勒,是一个离婚后独自生活,内心充满伤痛的男子,平时靠做门卫和打杂工糊口。他突然接到哥哥乔(凯尔·钱德勒饰)心脏病发离世的消息后,赶回家乡参加葬礼,但没想到另一个难题也随之而来:他必须决定,是否自己要成为年仅16岁的侄子帕特里克(卢卡斯·赫奇斯饰)的监护人。这一连串的事件还让他与前妻兰迪(米歇尔·威廉姆斯饰)再次相遇,过去的伤痛又一次浮现。

问:这部电影很沉重,但有些桥段里,角色之间的互动又很幽默。这部戏的剧本本身会不会比成片轻松很多呢?你对剧本以及它基调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

卡西·阿弗莱克:这个剧本相比其他我看

过的剧本而言,其实是更接近成片效果的,我觉得两者之间差别不大。虽然剧本里有

那么一两场戏在成片里被删掉了,但是每场戏的台词,还有整部片子的结构都

跟剧本基本一致。当然,有时候我也觉得某些桥段读起来很好笑,但同时也是令人心碎的。我觉得这部电影充分实现了剧本所想达到的目的(融合两种情绪),也没什么好吃惊的,毕竟是编剧自己导演的作品。

问:肯尼斯·罗纳根有没有额外给你解释这个角色,以及他写这个故事的原因?

卡西:从来没有过,他很少说这些事,要想知道的话你得自己去问他。我只知道他做每件事都会花很长的时间,并且事必躬亲。我印象里,这个剧本好像花了他三年的时间,而且这期间他只专注于这一件事儿。他写的第一版剧本有300多页,据我所知,肯尼斯不会把仓促写的剧本初稿拿来拍电影,他用的剧本都是完成度很高的作品。而拍摄的时候,你会觉得只看剧本表面是不够的,还要深入挖掘剧本的内涵才行。剧本里隐藏着很多珍宝,我们要一点点去发掘。

问:很多年前你就跟肯尼斯合作过舞台剧《这是我们的青春》(This Is Our Youth)。这么多年,他有什么改变吗?在两个不同表演领域(舞台剧和电影)的两次合作感觉有什么不同吗?

卡西:我记不太清了,因为已经过去很多年了。当时的舞台剧不是他担任导演的,但他参与了很多。不过这次拍电影与当年一起排舞台剧,在感觉上没有多大差别。舞台剧要准备得很扎实,要夯实每个场景,彩排很多次,要理解每句台词的意义以及人物的情绪状态。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你以为这两种表演形式之间有很大差别,但实际上却非常、非常相近。《海边的曼彻斯特》的彩排就用了两个星期,还是在一处剧院的场地里,摆好了家具,为了确认场景范围,地板上还用胶条贴着定位标识。

问:李背负着情感创伤和沉重的心理负担,即便观众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伤痛,也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创伤对现在的他有多大的影响,观众能够与这个角色产生共情。排练的时候你有没有认真思考过,李的身体姿态该是什么样?比如他的肢体动作比较拘束吗?

卡西:关于这个方面我的确思考了很多,排练时也经常会跟大家一起讨论。这就是为什么排练过程这么重要——因为你的动作不单单是要走到桌边坐下,我们还圈出了场地,所以你要想好人物是怎么走的,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停。通过排练,李变成了一个非常沉重、局促、颓丧并且内向的人,他很机械,说话和动作都是,在片中真的特别丧。

李看着别人眼睛的时候也是很迷茫的,得到他需要的回应之后,就继续做自己的事。他把自己跟别人剥离开了,似乎只关心自己有没有完成该做的事。他的肢体语言都是我刻意为之的,这对表演很有帮助。剧本里也有些非常细致的动作描述,我都会努力去演出来,比如,看着火烧起来的时候还紧紧抱着购物袋不放(这句太虐了)。这些动作是我希望向大家展示的,这些细节,即使是很小的点,我也希望观众能看出来,能看到他紧紧抓着什么东西不放手。

问:李的机械性,以及你提到的情绪内收的状态也能打动观众,至少是很接近传统刻板的冷漠男性的形象,可能还会让一些观众想起自己跟父亲之间的关系。我们都觉得演员们情绪很丰富,那你是否能做到自由自在地表达情绪?或者说,你有没有过像李一样情绪收紧的阶段,比如小时候?

卡西:我不记得自己有过收紧或很克制的阶段,而且说实话,这个角色被描述成许多种样子——一种是说他关闭心门,自我隔离;还有人说他感情太丰富。这两种说法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反的,但在这个角色身上又都很合适。我觉得表面上他是机械的,但内心却是充满情感的。有人看到他会说,“哦,老天,他把自己封闭了。”其他人又会觉得,“哦,他只能紧紧抓住自己,才不至于崩溃。他太重感情了。”

我觉得这两种看法都对,他在尽一切努力,防止自己因为悲痛后悔自责等情绪而自杀;但另一方面,他这样做也是为了不去在意别人的情感,不跟别人互动。为了不让自己垮掉,这是他唯一能做的事了。所以他看起来与别人都很疏离,但内心却是备受折磨的。我觉得他在尽自己所能让自己不要崩溃,幸运的是,我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痛苦。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综合报道

新闻推荐

暑期档接近尾声《战狼2》迎来进口片冲击

上映近一个月,《战狼2》在中国内地取得52亿票房,震惊世界。暑期档后期,将由进口片来延续热度。今日,《星际特工:千星之城》《极盗车神》《赛车总动员3:极速挑战》等一批好莱坞大片上映,再加上下周五即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