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热播背后 展现女性的焦虑不安
上周,《我的前半生》这部引发了“女性独立”、“婚恋大讨论”的都市情感剧终于迎来了大结局,但它从一开始的“亦舒小说大整形”到“移情狗血大吐槽”,所引发的大讨论仍然热度不减。该剧到底吸引了哪些观众?哪些话题被读者津津乐道?是什么原因让该剧拥有如此高的人气?记者采访了一些观众,请他们阐述该剧火爆背后的原因。
舆论沸腾:缺乏女性独立的深刻理解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改编自香港女作家亦舒同名小说,讲述了35岁全职太太罗子君突然被出轨的丈夫提出离婚,在婚变的打击下,如何成为一名独立女性的故事。电视剧一经开播便获得了不俗的市场表现,成为继《欢乐颂2》后又一部刷屏的都市情感剧。
然而,该剧在播出后遭到了原著党的吐槽,认为电视剧改编太大,看不到亦舒笔下的“子君”的影子,但原著粉丝的批评又为该剧赚了一波眼球。
中国女性的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语,国产剧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却落后于现实,依然缺乏对独立自主女性身份的深刻理解和表现。在对现实的观照和追问上,我们的电视剧创作还需有更大作为。然而,这些都不影响观众追剧的热度。
热播背后:解读中年女性百态人生
尽管原著粉丝有诸多不满,但争议越大关注度越高。与许多青春偶像题材电视剧不同,《我的前半生》集中关注30-40岁临近“中年危机”的中等收入人群。几乎囊括了中年都市女性的危机和困扰,甚至连周边人物的困境也有观照,比如罗子君母亲略显波折的黄昏恋、40岁经济适用男的婚恋观、罗子群与白光那样打不散的低收入夫妻、再婚家庭非血亲两孩的相处等等。
观众邱女士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部剧更多的是反映现代女性在生活中的焦虑与不安。剧中人物几乎都处在一种焦虑中,怕抓不住男人、抓不住生活、抓不住事业。快速的变动与被动的成长降低了女性对家庭事业的控制感,促使安全感下降,焦虑感上升。”她建议大众对这部剧的关注应该更多地放在女性的自我成长上。“一个有追求的独立女性积极的态度恰恰是我们一起生活,我很幸福,有一天散了,我还是可以幸福。”
解读改编:观照现实是剧本必备元素
剧中大量关于女性在面对婚姻、家庭、职场等诸多现实问题挑战的剧情引发了许多女性对自身婚后生活状态的思考,围绕该电视剧的相关话题在新媒体平台上也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讨论热潮。《我的前半生》制片人黄澜特意写了一篇长文,详细解释了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改编。
“从一部香港几十年前的小说,到表现当代社会婚姻情感的电视剧,编剧要彻底解决本地化改编的问题,这就必须要重新设定人物、故事结构,甚至主题走向。”黄澜说。
最让黄澜觉得棘手的是结尾实现“新的爱情”。黄澜和导演沈严、编剧秦雯、策划人李晓明各有主意。其实到了开拍的时候,演员们也都各执一词。但换个思路,观点争论,不正是一部现实题材剧所必备的元素吗?
本报记者夏明勤整理
新闻推荐
曹格一家其乐融融模特吴速玲和歌手曹格结婚9年,育有8岁Joe和6岁Grace一对儿女。2014年曹格带儿女上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2》,从此走红两岸,孩子的成长受到许多粉丝的关注。吴速玲近日受访畅谈当时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