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娱乐> 娱乐热点> 正文

两起“裸”事件“裸”出的真实

兰州晚报 2012-10-16 14:55 大字

近日,有两条关于“裸”的新闻,成为热点话题。虽然两条新闻互不靠边,但因为有一个“裸”字统着,却可以隐约让人触及到某些共同的东西。

一条新闻发生在成都。84岁的独居老人李军做起了人体模特,他觉得打发时间更容易了,也很快乐。三儿子得知后,给他打来电话,称他家里换了锁,让老人不要再到家里来,因为觉得“丢人”。

另一条发生在苏州。该市金鸡湖畔有些坐椅被设计成“裸女”外观,有人认为有亵渎女性之嫌。苏州工业园区对此回应说,这些“裸女”座椅是一组景观雕塑,并不是供人休息的坐椅,为防止更多市民游客误会,目前这2组6个雕塑已被移走,将选择更合适的地点安放。

就事论事,我们来说说第一条新闻。给学美术的学生当“人体模特”,是社会主流价值认可的高尚职业,并没有什么可丢人的。要说丢人,也是老人那几个有“羞耻心”的儿女,但他们的这个羞耻心是虚伪的。不陪老人不尽孝道,他们没觉得羞耻;干涉老人自由,将其扫地出门,他们更没觉得羞耻,而且是理直气壮。

再说说第二条新闻。真不知道那些认为“裸女”座椅“亵渎女性之嫌”的人,有没有到车展去看过胸,或者到胸展去看过车,或者有没有粉过苍井空苍老师。如“裸女”座椅如果改个名叫“母亲的怀抱”,估计列位看客就觉得心理舒服了。但他们的义正严辞让我想起了某台为大卫关键部位打马赛克的事件,如果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真的必须这么“非礼勿视”,那么,为什么那么多有污点的明星、官员照样各风各的光,各复各的出,而我们却选择了容忍呢?

从这两起事件来看,在很多人的意识形态里,有着太多二元悖论。这种悖论,就是鲁迅先生用他那些匕首般的杂文所揭示的中国人的虚伪。可叹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依然没有多“长进”。从小到大,我们承袭着一种势力强大的有关虚伪的惯性教育,现实教会我们,有些事情做得说不得,有些事情说得做不得。比如我们从小到大的作文,要想正确要想得高分,就得写假话、抒假情;在社会交往和工作中,我们必须在大多场合中说假话、唱高调才得获得成功与名望……。我们脑海中的语言和行动,生生被割裂成两个相互排斥的极端,即使有一块双面胶,也很难粘合起来。

刚刚获得诺奖的作家莫言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这(虚伪)是更为普遍的“国民性”。因为虚伪,我们口是心非;因为虚伪,我们亦人亦鬼;因为虚伪,我们明明爱美人,却把美人说成是洪水猛兽。更为可怕的是,长期的虚伪,形成了习惯,使我们把虚伪当成了诚实。我们明明满口谎言,却并不因为说谎而产生一点羞赧之心。

那么,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有一点真正的羞赧之心吧!

新闻推荐

从未发微博已报警

在3月15日当晚晚会播出过程中,何润东突然以“3·15在行动”为标签在微博上指责苹果,但在内容的结尾竟出现了一句“大概8点20分发”。此举立即被网友质疑是为央视3·15晚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