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音乐的好家风
我有幸在少年时期,跟父亲学了一段时间的小号,这在30多年前是绝对少有的,可以说父亲是我的音乐启蒙老师。当时也没有什么乐理知识可教,他以前在学校中是怎么学的就怎么教我,但是他对我十分严格,每天必监督我完成既定的练习。但仅凭这样浅薄的基础就能踏上专门学习音乐之路,现在想想真是我的大幸。至今,每每同学聚会,不同届次的同学都会指着我说:“当年每天一大早儿,你讨厌的喇叭声就把我们从美梦中吵醒!”这也算是我这只笨鸟在学音乐之路上付出的诸多艰辛之一吧,但最应感谢的是父亲对我“坚持”品质的培养。
在家中,我经常听到的是爱人在钢琴上弹奏练习曲和女儿小提琴之音,这在别人耳朵里是大海、是高山,是分离、是欢聚,是悲伤、是欢笑,但在我看来,也许就是物化的乐器、曲式风格、和声织体。记得2008年奥运会开幕的第二天,正好和一同学吃饭。席间,电视上出现了林妙可的那曲《歌唱祖国》,我指着电视说:第四小节第四拍的和声织体重新编写了,比国用标准版的写法好听多了。于是,我和爱人就现代和声问题自顾自地讨论了5分钟,闹得席间其他朋友酒桌热度下降不少。这大概就是听音乐和学音乐的人对音乐的不同理解吧。
女儿刚读中班,我们同所有孩子的家长一样,总想让她学点啥,外语?美术?棋类?还是音乐?最后我们还是选择了音乐,因为学艺之路对所有孩子来说都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相比其他学艺的家长,我们不必在音乐基础知识上花太多的功夫。
为了减少女儿学习的负担,我们坚持不让孩子考级,让她自然地去学琴。记得学琴一年后,有一次爱人的学生来家中还课,女儿正好在卫生间,一会儿,就听见女儿在里面喊道:“姐姐那个升diao又忘记了,姐姐左手那个音又弹错了。”课后,爱人夸赞女儿:“我家宝宝到底是学小提琴的,小耳朵真好。”于是,有那么一段时间,但凡有学生上家还课,女儿就跑到卫生间,不时对外面弹琴的哥哥姐姐指点一下:“怎么又错了,谱子看看清楚嘛!”一副小“老师”的模样,一时成为我家的笑谈。
女儿对音乐耳濡目染,我们并没有刻意去培养她,虽然这几年因为高考,她将小提琴束之高阁,但渗入骨子中的对音乐的敏感,注定音乐也将成为她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就像爸爸让我学了小号,我让女儿学了小提琴,女儿将来还会把她对音乐的理解传递给她的子女,这也许也是一种“家风”——艺术与情感的传承吧!(摘自《人民日报》)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昨天,《寻秦记》电影版终于在香港国际影视展线上活动期间公开了首支预告片。古天乐(饰项少龙)、林峯(饰嬴政)、宣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