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品敦南最后一夜:5万人向90年代台北告別
原创 牧谣 凤凰网读书5月31日,是台北文化地标、敦南诚品书店闭幕的日子。
“我由衷感谢,是芸芸众生成就敦南诚品”,诚品董事长吴旻洁如此说道。“是谁传下这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
北京万圣书园的店内挂着这样一句话,化用自郑愁予的诗句。这大概是所有书店人的信念和梦想吧,台湾的吴清友也一样。
1999年,当敦南诚品的灯火守候到破晓的第一缕曙光照进窗子,这个梦想终于变成现实。从此,台北的夜里多了一处光亮不熄的精神庇护所。
在这盏灯亮起的十年前,第一家诚品在台北的仁爱路诞生。
婴儿期的诚品是主打人文艺术与设计方面的专业书籍,其中包括大量外文书籍。创始人吴清友在诚品创立整整一万天的时候就曾坦白:“当年的我实在没多想,心念也很单纯,就是一个自觉生命因阅读而不再失落的个体,想要穷尽己力,为生长的这块土地播下人文、艺术、创意融入生活的种子。”他给诚品取英文名为“Eslite”,精英,便透露了他的一点小心思——他要把诚品做成真正有文化,有品位,具有“古典美学”的品牌。
自然,书店希望服务的人群也是知识分子与文化精英阶层。“那时的诚品,不论再小的出版社,只要出版好书,都能在书柜中被陈列。”当时的选书标准也相当傲娇,不选“已经再版、没有版权、会被时间淘汰的书,以及媚俗的作品。我们选的书:学术、专业或一般均可,议题不一定严肃,但一定要有创作与出版的诚意,所以它可以是任何一本书。” 不看销量,坚持自己的态度和品味。在现在看来,是很“任性”的。
01
诚品曾带来了一场书店革命
台北是有着深厚书店文化的城市。
从前的牯岭街,不只诞生出一部杨德昌的经典华语电影,也开满了一整条街的书店。那时的台北还是一派古早风貌,仓皇而闲适的日子困窘却也充实。你总可以在这条街上偶然遇见陈映真,或者李敖,或者其它鼎鼎大名的文人。榕树下的牯岭街书摊,1973年
北边的重庆南路也有相似风景。一步一店,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特色。作家傅月庵曾用这样的文字描绘过重庆南路的书香胜景:“黄昏时分,下班等车的学生、上班族常就近踅进店内低头浏览,一边看书一边注意公交车动静。谁想买书,第一个念头便是“到重庆南路找去!”逢到年终打折特卖,店门口红布条翻滚,熙来攘往的人潮,加上骑楼的书报摊,往往挤得摩肩擦踵,水泄不通。”
然而现代化的车轮终究把这片宁静碾碎了。1970年代,牯岭街改造,只剩下十余家书店勉励维持;捷运的开通也夺走了重庆南路昔日的繁华,书店也就要么冷冷清清、要么关门大吉。
因此新生的诚品要想维系住书店的荣光,必须改换经营思路。1995年之后,诚品书店开始转变经营模式,在保有图书质量的同时,开始更贴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吴清友重新定义了书店,将配套产业,如画廊,酒窖,电影院,咖啡吧等真正与书店结合起来。就像一座“生活博物馆”。
说白了,他想要开创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有书,有音乐,有咖啡香气,有各种能让人好奇和开心的小玩意儿,有各种能启发人的文化活动。当然你也可以什么都不买,也不看,就坐在角落,感受须臾蓬松与自由。以至于到了后来,在台北的人没地方去,就会去诚品。有人来台北,就为了去看一眼诚品。尤其是24小时的敦南店,已然成为了游客眼中的文化地标,台北人心里的城市港湾。敦南店开幕前两个月,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还在这里拍了个MV
"生活博物馆"这步棋确实很稳,成功帮助诚品扭转了亏损局面。2004年,诚品达到整体盈利,盈利部分主要来自图书以外的业务。2006年诚品全年营收突破了100亿台币。2015年,诚品还推出旗下高档酒店“诚品行旅”,吴清友试图将复合经营发挥到极致。诚品行旅
诚品的出现实际上带来了台湾第二次书店革命——书店体验成了消费者最看重的一面。好的体验感不仅来源于书本身的质量及价格,还包括书店的灯光、装潢、摆架、以及书店人员的服务。诚品培养了一大批忠诚度相当高的消费者,这也是诚品成功的最关键因素。诚品会员卡门槛不低,若想办理“诚品人”会员卡,首先要去诚品门市申请办理“累计卡”,当累计卡在台湾所有的诚品服务项目累计消费达到10000台币(约2000元人民币)之后,才能更换为“诚品人”会员卡。而即使成为“诚品人”,优惠的幅度也并不大,总体而言,仅能积分和购物时打九折。但这足以说明,诚品的品牌效应已经成功将其商品符号化,“使得一种商品更接近于文化,而不单是物品本身。” “游客来诚品买的当然不只是书、文具,更是一份爱书人的感情和追求文艺的心。”
2004年,敦南诚品被《时代》杂志亚洲版评选为“亚洲最佳书店”,2015年更获CNN评选“全球最酷书店”。事实上,以敦南店为首的诚品故事之所以诞生,正是在90年代台湾解除戒严、经济高速发展之后,民众对知识和生活美感的需求迸发,是台湾社会时代精神的切片。
02
最后24小时
去年年底(2019.11.14)台北诚品敦南店宣布将于2020年5月31日闭店,原因是“租约到期”。当时正值书店“水逆期”:单向街书店爱琴海店宣布撤店;读库贴出紧急甩卖通知;老书虫北京三里屯店宣布关店……诚品的宣告一经公布,一片唏嘘:“连诚品都关了,看来真的是书店末日了。”蔡康永说,那是他最不希望消失的一家书店。不久之后,诚品公布了新的24小时书店——诚品信义店。
虽然24小时诚品似乎“薪尽火传”,文化之光并未就此暗灭,却仍旧不能止息人们对敦南诚品的留恋与痛惜。21年零18万个小时,就像陶晶莹说的——“敦南是我们几代人共同的青春记忆。”
5月31日,熄灯前的最后一夜,超过5万名读者来到了现场。台北的细雨像是离别的眼泪,沾湿了每个人的衣襟,也氤氲着泛黄的路灯。快门按下一张张合影,从明天起这些照片就将作为敦南店唯一的存在变成最珍贵的纪念。所有人的心中都有一块表,一刻不停地倒数着最后的计时。诚品敦南倒计时装置
18小时“马拉松讲座”
在这最后的24小时里,诚品用一场18小时不间断的"讲座马拉松"作为告别的仪式,邀请各方文化人来畅谈他们心中的诚品回忆,以及"什么是书店”。台湾作家廖信忠说:“在台北人的心目中,唯有敦南诚品,可以称之为“诚品书店”。以前我半夜不回家,父母打电话问在哪?只要说诚品书店他们就能放心,其实是在诚品附近的酒吧。”
清晨四点半,正是所有人最想睡觉的时候,当然也是梦境降临的时候。詹宏志用一场”30年来台北读书生活的回忆”的分享,唤起了那些属于老台北人的旧日之梦。
詹宏志先生,这位80年代意气风发的台湾新电影领军人,重要文化领袖,现在已然成为詹宏志老先生,清晨四点他倒还是精神奕奕。他说,像紫藤庐、诚品这样的场所,老是在隐密的场所,深夜办些学校不会教的讲座,是那时年轻人的秘密基地,有种窃火的禁忌快感,成为多少人的精神养份。
讲到一半,天色已渐白,窗外的绿意由黯淡逐渐盎然,从这扇窗往外瞧的最后一个清晨。
——廖信忠《诚品书店最后24小时,留给讲座18 小时,演唱会6小时》云门舞集创始人林怀民前来告别敦南诚品
6小时“星空下的Live骚动”
诚品最后六小时,给了演唱会。
傍晚7点,“星空下的Live骚动”开始了,旺福、四分卫、脆乐团、昆虫白等,用音乐陪伴读者迎接最后倒数。20年前诚品从仁爱店搬到敦南店时,四分卫也参加了诚品告别的Live演出。也是那场从晚上到凌晨长达18小时的倒计时活动,让诚品意外发现夜间人流量的可观。从那次开始,书店的灯再也没有关上。1999年,《喜新恋旧 移馆别恋--今夜不打烊》现场。
零点的钟声终于敲响了。站在雨中的吴旻洁,和场内的上千名观众,齐声对着诚品敦南店,说出了早就默想在心中那最后一句:“敦南诚品,晚安。”这是一句多么难讲出口的再见,它挥手而别的不只是一家书店,也是许多人的人生回忆,更是台北这座城市的一个远去时代。
“我觉得敦南店的逝去,某种程度上对我来说,就像是吴先生的离开一样。”诚品董事长吴旻洁,在5月31日受访时说,最近很怕逛敦南,因为有太多回忆与牵挂,让前进变得很艰难。而敦南店的失去,就跟失去父亲吴清友(诚品已故创办人)一样,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才会知道它的影响。
03
下一站:诚品信义店
诚品的仪式感始终如一,就像20多年前的那场接力一样。在敦南店打烊后,诚品租了一辆双层大巴,取名为“灵感不打烊巴士”,载着读者前往信义店,穿过大半个城市去睡另一间书店,以阅读共度不眠之夜。“灵感不打烊巴士”
如果说敦南店是古典而温馨的,那么信义店则是现代而多元的。“多维世界,与你同步看见”,这是信义诚品给予夜书店的新定义。阅读不分昼夜,未来诚品信义店3楼书店每月双周六还将举办名人夜读活动。
除了延续了敦南的阅读不分昼夜,信义店的3楼每月双周六将举办名人夜读活动,将闭幕之夜的“讲座马拉松”传递下去,开启一场或许没有终点的夜读之旅。
以外文与设计书籍起家的成品,在“外文专区”与“艺术专区”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开拓:每季将携手海外国际出版社策展;严选MoMA、Image Republic等当代设计艺术品、规画设计者必访书房PANTONE专区。更首创琴艺展演空间,邀请演奏家于书店内弹奏钢琴,创造音乐和书籍共存的阅读环境。“艺术专区”
同时,信义店也是全台诚品最具规模的黑胶馆,更特设古典爵士专区。未来也将提供创作音乐展演场域,不定期举办深夜DJ秀、发片艺人巡演、售票演唱会。5月29日,一场名为“唱片行里的梦游派对”成为了诚品音乐夜场的第一个音符。
甚至,信义诚品还引入了24小时生鲜超市“诚品知味市集”和餐饮团队,商场也引进了 50 个全新品牌。全方位发力的诚品信义店里,有吴旻洁的野心与思考。继疫情关闭六家店后,她说下半年还会“用力关店”,“不要怕关店,关店不是坏事,开错店才是坏事,开对的店才是好事,像是百货公司高楼层的店铺、老旧社区店,已不是诚品要发展的趋势。开店看三个指标,未来性、获利性与公共性,如果一项指标都没达到,就是确定关店的店别,今年度的关店,是重要体质调整。”24小时生鲜超市“诚品知味市集”
同时,诚品也在积极布局线上零售,但吴旻洁承诺道:“只要诚品还在,就一定会让台湾有一家24小时书店,这是诚品对社会的承诺。无论世界如何变化,诚品书店会为台湾社会永远经营一家24小时看得见的书店。面对未来的数码时代,作为实体存在的书店也别具意义。”
诚品也许永远会在,但敦南店还是关闭了,在众人的注视中熄灭了那盏亮了21年的灯。
诚品与敦南,好像是一回事,又好像不是一回事。我们一边恭喜着,一边惋惜着,一边又不得不承认,这或许一个载誉的老书店重生的最好方式。
参考资料:
廖信忠,《诚品书店最后24小时,留个讲座18小时,演唱会6小时》
外滩TheBund,《5万人在大雨中送别,第一家诚品书店关门》
方菱,《一座书店一座城:诚品书店的发展逻辑》
撰文 | 李牧谣
编辑 | 徐鹏远
图片 | 网络
知识 | 思想 凤 凰 读 书 文学 | 趣味
原标题:《诚品敦南最后一夜:5万人向90年代台北告別》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5月29日,《炙热的我们》首播。这是一档从排兵布阵上看,挺混搭的团体竞演节目。R1SE、SNH48、盘尼西林、SING、BlackACE、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