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今日明星> 正文

心中的舞台 □谭杰

达州晚报 2020-04-23 10:32 大字

随着“两会”的召开,新修的县职工活动中心正式开始启用,她以崭新的气派和多功能的运用亮相于小城。

在原来大礼堂旧址拔地而起的职工活动中心三楼一底,占地四千余平米, 有职工活动室、职工读书室、心理咨询室、演艺大厅等。新的职工活动中心增添了更多现代化设施,功能齐全,曾经的大礼堂改颜换貌,焕发了新春。

职工活动中心建成以后,依然保留了原来门前的石拱桥及水池,只是石拱桥被一圈石栏杆围在了水池中央不再让人通行,桥两边的水池里新添了音乐喷泉,夜晚音乐响起时,灯光璀璨,水花飞溅。坑洼不平的桥面,拱桥的栏杆和石阶依然存留着有历史印记的油绿苔藓,青荇依然在水底摇曳,现代与历史,传承与更新,在职工活动中心与石拱桥之间,显得那么和谐,毫不突兀。

职工活动中心的前身是大礼堂,是当时县上各种大小会议以及县内文艺演岀的场所。而大礼堂的前身是一座孔庙。据1986年版《开江县志》记载:“大礼堂的前身是一座孔庙石坊,修于清乾隆年间,全部结构为六柱三台,柱宽1.5米,中柱高10米。柱头、横额、护坊等许多小件,精工镂刻,有龙凤狮象鸟鹊雷纹图案,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远望则雄伟而不暴,近视则细腻而不琐,堪称县中第一雍穆大观。其门内孔庙,解放初期作为城厢粮库,1974年改建为县委大礼堂,现仅存半月形的泮池”。

我与大礼堂的结缘始于学生时代。读中学时我是学校的文艺积极分子,常常代表学校参加县上中学生文艺汇演,而演出地点就在大礼堂。

我记忆中的大礼堂两楼一底,砖木结构。楼前半月形的水池上一座小巧的石拱桥横跨水面,这让我想起了天安门前的金水桥,那时的我还没有去过北京,但画报上的金水桥就是这个样子的,所以,那一座小石拱桥就成了我心目中的“金水桥”。人可以从桥上走,也可以沿着水池边儿绕行。水池两边那两棵高大的黄桷树,给整个“金水桥”平添了一份灵动和雅致。

那时候没有现代化的高楼,基本上都是平房,礼堂和周边低矮的民居相比,显得有点鹤立鸡群。之所以叫大礼堂,一是地基高,要上十几步台阶,上完台阶迎面就是几扇高大厚重的木门,木门的窗格细腻文雅,随意而自然。穿过木门进到一楼门厅,从门厅两旁才可以进到礼堂;二是大礼堂两楼一底,礼堂前半部分的二楼有一个可观看演出的观礼台,除观礼台以外,二楼三楼另有小会议室。礼堂的后半部分没有楼层,是一个可容纳1500名观众的大厅。礼堂的最后面是一个大舞台。正式演出之前,朱红色的大幕将整个舞台遮得严严实实的。面对观众席的右边,有几间化妆间,比舞台要低,上舞台表演节目要从舞台后面的梯子上去。靠近台口的地方,有一个很窄的旋转式楼梯,这个楼梯一直通到舞台的上空,那是供灯光师所用的,那时候打追光等灯光效果都是人工操作。整个礼堂的空间很高,跨度很大,正因为如此,人们常常在礼堂前面加上一个“大”字,冠以大礼堂称之。

那时候,小城的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少,一旦有什么重大活动尤其是演出要在大礼堂举行,礼堂外面儿的台阶上,池塘边,“金水桥”上到处都是人,虽不说是人山人海,那也是人头攒动,人声鼎沸,热闹非凡。那时凭票进场,有票的人手上拿着票高高的举过头顶,一边挤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一边嘴里招呼着:“让一让,让一让,我有票”。那神情让站在边儿上没有票的人好生羡慕,恨不得是他家亲戚好跟着一块儿进去。我那时就读于开江中学,常常代表学校参加演出。作为省重点中学,其节目的阵容、编排、服装、道具等都是县城内其它学校不能相比的。而我作为其中一员,每每临开演时,在那些无票进入礼堂的人的目光注视下,从专门的演员通道进入大礼堂,心里就暗暗涌出小小的骄傲感。

大礼堂舞台地板是木制的,由一块块木板拼接而成,那时没有铺红地毯一说,如果表演时有什么起跳的动作,落下来就会听到“咚”的一声响。有一次我和一位男演员跳双人舞《采红菱》需要赤脚,很是担心那木地板上会不会有铁钉或者木刺扎着我的脚,尽管有人告诉我舞台已经经过检查,但踩台的时候我还特认真仔仔细细地察看过舞台上有没有尖锐物品之类的东西,其实,真正上台演出的时候这种担心就跑到九霄云外去了,只剩下全身心的演绎。

从学生时代到青年时代,我多次在这个舞台上表演节目。从小就喜欢舞蹈的我,长大以后并没有成为舞蹈老师,而做了一名英语老师,但那一方舞台一直伴随着我成长。我当老师以后,还常常参加县上的演出活动,同时,我还为我所在的学校编排节目,参加中学生文艺汇演,我依然有多种机会跟这个舞台亲密接触。我曾经为之编排过舞蹈的学生现在依然活跃在县城的文化演艺圈,只是之后舞台由于大礼堂的衰落而改在了电影院。看她们在舞台上曼妙的身姿,就像看到了我年轻时的样子。而今,我以一个县政协委员的身份走进这栋大楼,参政议政,有着与其他委员不一样的情感。

沉寂了快十年的大礼堂,被职工活动中心取而代之,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完成了她的使命,但她是一代人的记忆,也是我青春的回忆,有我少女时代和青年时代成长的印记。如今的我已多年不在舞台上跳舞,那一方舞台,连同我的豆蔻年华,都随着历史尘封在我的记忆里,但她没有消失,一直蜗居在我心里,不曾远去。

新闻推荐

控费立功光明乳业去年净利增46%,今年要再逆势上扬?

记者|陈祺欣编辑|4月20日晚间,光明乳业(600597.SH)发布2019年年度报告。2019年,公司实现营收225.63亿元,同比增长7.52%;归属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