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今日明星> 正文

国剧荧屏让好干部走进百姓心坎里

大江晚报 2020-04-21 00:41 大字

《一诺无悔》剧照

平均收视超1.5%,自4月5日至今,电视剧《一诺无悔》在全国单频道的收视榜单上已连续领跑两周,于4月19日晚收官。这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的剧中没有演艺圈大牌明星,但有一位百姓称道的“民星”——福建省政和县原县委书记、“时代楷模”廖俊波。一个多月前,电视剧《谷文昌》的平均收视率也超过了1.5%。该剧讲述的,是谷文昌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带领东山百姓过上好日子、让东山荒地变宝岛的不懈努力。

两部以优秀县委书记为原型的电视剧接连热播,让这些奔忙在基层、在一线的共产党人,又以他们的青山不老、初心不改,一次次触动人心。

以不同的“硬核”展现公仆本色

英模传记题材不易写,因为创新不易。《一诺无悔》的编剧何邦瑞说:“优秀的党员干部身上有许多共性,比如一心为民、吃苦耐劳、廉洁奉公等。而要让观众记住角色,创作避免同质化,就要在共性之中找到每个人物身上不同的‘硬核’个性。”

廖俊波身上最鲜明的特质,是他敢于向一切不合理、不符合实际发展需求的条条框框发起挑战,并勇于担责。投射在电视剧《一诺无悔》中,他想方设法促成外商用异地资产在政和贷款,将技术落后的政和县医院交给南平市三甲医院托管,让各方资金聚焦教育改革,又在城乡大力引进人才发展电商……种种举措,无一不突破原有机制,也都因此遇到质疑、阻力,甚至控告。

电视剧《谷文昌》发掘的,则是谷文昌身上朴素的“与民一体”“与民共情”的品质。他心里装着老百姓,所以将心比心,会在大雨滂沱的夜晚,更改让村民来领救济粮的决定,转身自己披上蓑衣、挨家挨户给大伙儿送上门。他懂得老百姓的苦与乐,所以他理解“敌伪家属”的处境,几次三番为民请命,坚持要把“敌伪家属”的称呼改为“兵灾家属”。

看起来,两部电视剧因人物的“硬核”不同,而风马牛不相及。但在专家眼中,个性之上,共性始终在。剧中主角不同的奋斗轨迹,其实反映着各个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路、办过的事。

打造“平凡人”让角色可亲可信

抖音平台上流传着一条短视频,播放量近200万,点赞超两万。那是《一诺无悔》的剧情片段:廖俊波常因工作而废寝忘食。一次,妻子大老远跑去给他送饭,但廖俊波一直忙到晚上走进自家小区才想起这档子事。于是,他在夜色中蹲在家门口吃午饭,还嘟囔,“老婆亲手做的饭,凉了也要吃完”。夫妻间的情意,充满了生活质感,由此引发观众共鸣。

剧中,廖俊波的父亲爱下象棋,可当儿子的几乎没时间回家。他觉得愧对父亲,便在出差途中买了三副棋,托妹妹捎回家。父亲一直没舍得打开用,想着等儿子回家再摆开楚河汉界。谁知,直到廖俊波因公殉职,父子间仍有一盘尚不及摆开的棋。夫妻情、父子情,并不直接反映主人公在工作岗位上的勤政为民。但细腻的人之常情,与廖俊波车上人尽皆知的“必备品”笔记本、被子、雨伞、雨靴、手电筒等细节,其实是一个血肉丰满平凡人的一体两面。也唯有如此浓郁的生活气息,让角色更为可亲可信。

《谷文昌》也没将人物塑造得过于完美。于是,观众看见了一个在爱情面前会闹出笑话的莽撞小子谷文昌,看见了会因儿子作文里记述自己“傻劲儿”而落泪的父亲谷文昌。生活化的情节展示,让观众看见英模人物温情的一面,相信他们就是真真切切生活过一回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真懂人民的疾苦。

据《文汇报》

新闻推荐

数十位演艺明星录制《希望搜索词》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联合抖音制作的融媒体云综《希望搜索词》在抖音平台上线多支短视频,引发关注。数十位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