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美好的书籍,读它!来自4月23日的提醒
这两天朋友圈里读书的人是不是忽然多了起来?因为再过几天——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世界读书日”。一年中热点成百上千,这个大概(至少看起来)是最有文化内涵的之一,毕竟读书这件事本身就自带光环。
关于读书的事情大家都听得足够多了。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是4月23日?A “我读到他的第一页,就使我一生都属于他了”
为什么是4月23日?答案其实大家都知道。
因为这一天是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和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辞世纪念日。这两位大文豪不约而同于1616年的4月23日辞世,可以说非常老铁了!选择这一天作为全世界读书者的纪念日,固然因为这两位分量够重,也因为是西班牙最早向教科文组织提交“世界图书日”的方案,其原型是他们的“圣乔治节”——勇士拯救被恶龙囚禁的公主,公主回赠给勇士的礼物是一本书。后来,俄罗斯认为,“世界图书日”还应当增加版权的概念,于是有了今天的“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西班牙设计的方案自然要突出自家人,只是赶巧了莎士比亚跟塞万提斯同一天去世,所以这个纪念日还不一定是谁搭了谁的车。但是要让这个日期让全世界都信服,显然还是莎士比亚更能镇得住。
关于莎士比亚,大家了解得已经足够多。某年评选大学生心目中“最具推广价值的外国文化符号”,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莎士比亚”,其余依次是“金字塔”“《圣经》”“林肯”等等。
网络上有不少类似“1分钟了解莎士比亚”的小视频,所以我们就不提供“500字概括莎士比亚”的服务。毕竟关于其成就,该知道的人们早就已经知道,比如他给后世留下的开创性的剧作结构与类型、四大悲剧对人性幽微的探究、无与伦比的对词汇的创造天才、大量充满智慧的表述等等。
不该知道的,其实全世界也都早已知道:比如他在创造华美语言体系的同时,还是位黄段子老司机。不管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无事生非》甚至大悲剧《哈姆雷特》中,充斥着大量色情双关语,文学界的郭德纲+费玉清。
比如同性恋疑云。他的154首十四行诗中,有126首是献给一个贵族男子,有的诗句甚至直白到“你有副女人的脸,由造化亲手塑就,你,我热爱的情妇兼情郎”。
比如按现代标准下的“渣男”嫌疑。18岁就在家乡奉子成婚,很快就抛弃老婆孩子混迹大城市,几十年对原配不管不问,甚至很有可能有个私生子。最后的遗嘱中仅仅留给老婆一张“第二好的床”。
此外,得益于一代代“莎学家”们追根究底的研究,莎士比亚还被证明是一个贪财、逃税、偷窃、热衷身份头衔的市侩商人。为什么人们开始对莎士比亚的月球背面感兴趣?因为他的正面光芒实在太耀眼!
虽然历来文人相轻,但莎士比亚是文豪中的文豪、偶像眼里的偶像。四百多年来,作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的宙斯”,莎翁拥有文艺界最大的饭圈:华兹华斯说,即便与荷马相比,莎士比亚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勃朗宁说,要给予莎士比亚的名字与耶和华的名字同样的敬意;雨果说,“莎士比亚这种天才的降临,使得艺术、科学、哲学或者整个社会焕然一新,他的光辉照耀着全人类,从时代的这一个尽头到那一个尽头”;歌德说:“我读到他的第一页,就使我一生都属于他了。读完第一部,我就像一个生下来的盲人,一只奇异的手在瞬间使我的双眼看到了光明”——这个待遇,在中国,只有“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能与之相提并论。
从维多利亚时期开始,莎翁就受到英雄般的推崇,这被萧伯纳称为是“莎士比亚崇拜”现象。如果需要用一个人离去的日子来向全世界的书籍和作者表示敬意,还有谁比莎士比亚更合适呢?所以4月23日是最没有争议的选择。而且,这一天还是莎士比亚的生日——莎翁的出生和逝世在同一天。B “一位让人心疼的大师”
用“让人心疼的大师”来称呼塞万提斯,非常有余秋雨风格。没错,就是来自余秋雨!
作为同时期的写作者,如果说莎士比亚一生有点小坎坷,那塞万提斯的命运就是不断在惊涛骇浪中颠簸。
在《一位让人心疼的大师》里,余秋雨说:他的生平,连随口讲几句都很不忍心;这位身体残废的文化巨人有很长时间是在海盗窝和监狱中度过的,他的命运实在太苦了。
底层、监狱、海盗、奴隶、越狱、战争、残疾,是塞万提斯一生经历的关键词。塞万提斯出身贫寒,因为逃避“叛逆”的罪名参加军队,在著名的勒班陀大海战中中了3枪,最终左手残疾,也因此被人们称为“勒班陀的独臂人”。
他被北非海盗擒获,在阿尔及尔度过了5年多的奴隶生涯。父母姐妹倾家荡产将其赎回后,在军队里担任军需官,又因受人诬陷而入狱。出狱后任税吏,又第二次入狱,出狱后开始写《堂吉诃德》。但是就在此书出版的那一年,他家门前有人被刺,他因莫名其妙的嫌疑而第三次入狱,后又因女儿的陪嫁事项再一次出庭受审……
《堂吉诃德》令他声名鹊起,但并未给他带来太大的经济改观。缺钱的他一次性地卖断了版权,导致作品频频再版他却没有相应收入。再加上盗版与假冒的猖獗,导致大量的伪劣作品署着他的名字出版,甚至直接有人冒充他写了《堂吉诃德》续集。
与莎士比亚晚年的“荣归故里”不同,在《堂吉诃德》首部出版10年之后,塞万提斯终于亲自动笔写了《堂吉诃德》第二部。第二年,这位终生贫病的“现代小说开创者”就因严重水肿病去世。同样与莎士比亚的“著作等身”、随便说起哪一部都大名鼎鼎不同,塞万提斯虽然也享有盛名,但他除了两部《堂吉诃德》外,只有另两部小说、一个短篇小说集,以及几部遗失的剧本。
一生只有一部作品的作家并不少见,对塞万提斯来说,一部《堂吉诃德》就足够了。2002年,挪威诺贝尔学院和挪威读书会曾经组织了一次“所有时代最佳百部书籍”的评选活动,请54个国家的100位作家,列举了自己心目中10部最优秀的作品,最终公布了人类写作史上前100名最佳作品,第一名就是《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并不拥有莎士比亚那样广泛的个人崇拜,但同样也有一批死忠粉。福克纳称自己每年读一遍《堂吉诃德》,“就像别人读《圣经》似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这样说:“到了地球的尽头问人们:‘你们可明白了你们在地球上的生活?你们该怎样总结这一生活呢?’那时,人们便可以默默地把《堂吉诃德》递过去,说:‘这就是我给生活做的总结。’”
《堂吉诃德》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什么战风车、斗羊群、救公主等等。“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殿堂独一无二的形象,他仿佛是患有自闭症的儿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从表面上看,没有恶龙,没有公主,一切都是他臆想出来的,一切都那么喜感,那么荒诞。这是部反骑士、反英雄主义的小说。这个小人物看似癫狂,可他的内心是淳朴、火热的,伸张正义、义无反顾。他坚持操守,即使这个操守看起来很可笑。塞万提斯既对这个滑稽可笑的人物行径,投下了轻蔑的一瞥;同时又对这个荒诞躯壳下,那伟岸的精神深深地鞠躬。C
这一天很“神奇”,然而“神奇”并不存在
4月23日看起来是颇为神奇的日子,这一天告别的不只是莎翁与塞翁两位老先生。英国“湖畔派”抒情诗人华兹华斯逝世于这一天(1850年),实力派与偶像派兼具的诗人鲁珀特·布鲁克也逝世于这一天(1915年)。
另一方面,这一天也曾经迎来很多人的诞生,比如《洛丽塔》的作者纳博科夫(189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拉克斯内斯(1902年),还有量子力学的奠基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普朗克(1858年),更有大名鼎鼎的达·芬奇(1452年)。
关于纪念日,特别是莎、塞两位的“神同步”,由于太过戏剧性,总被人们所津津乐道,乃至直接导致了我们今天“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的诞生。但实际上,在1616年,莎士比亚所在的英国实行传统的儒略历,而塞万提斯身处的西班牙使用格里历。所以实际上,塞翁要比莎翁早去世十几天。
“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的确立,其实只是纸面上的象征,没有必要去探究考证或者索隐较真。人类社会群星闪耀,时时刻刻都在代际交替,每天都有新生命到来、旧生命离去。任何诞辰与逝世的纪念日只是一种提醒,前人为后人留下了精神财富,我们理应感谢并珍惜。
疫情还未过去,读书正合时宜。感谢“图书日”的提醒,全世界有这么多美好的书籍,超好看!读它!
新闻推荐
本报特稿自从1973年TVB开办《香港小姐竞选》以来,这个选美活动就成为全港一年一度的盛事,不少向往进入娱乐圈的女生都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