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从来不缺少故事
□新时报记者 江丹
以房产中介为背景的电视剧《安家》热播,引发关注的不只有孙俪的演技、主角的人设、奇葩的户型,还有剧中的上海故事。剧集前不久播出的老洋房情节,就非常有上海味道,起码这符合人们对上海的某种想象:老洋房里藏着曾经那个“十里洋场”的摩登上海,而那些老洋房里的人搬进搬出,兴衰起落间总有一段挥之不去的历史记忆。
上海作家沈轶伦在《隔壁的上海人》里,也写了老洋房的故事。
比如宝庆路3号,这里曾住着上海滩做染料起家的徐氏家族。1957年,徐氏一家远走香港,留下徐元章母子居住在此。2005年,沈轶伦按响宝庆路3号的门铃时,篱笆墙里的这栋洋房已经只剩下徐元章。老人几乎足不出户,任凭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他和老友们固执地在这栋老洋房里过着他们熟悉的那种上海生活。他们每周五晚上举行舞会,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美老歌里步入舞池。他们说着正统的上海话,互称“查理陈、马丁李、密斯黄”,而父辈的身份是他们踏入这里的入场券。无论当下的境况如何,他们都固守着年少时的荣光,“活在往昔”。
再比如上方花园,始建于20世纪初,出版家张元济、民国政要徐世贤等都曾在此居住。1941年,从福建至沪的商贾宗氏家族购下此宅。到了1980年,花园里不仅住着宗氏一家,还搬进来了“工农子弟职员家属,插队下乡后回城的青年和新添的家庭”。老洋房开放大门,在那个居住紧张的时代,为这座城市里的人遮风挡雨。再后来,开启上海人对奢侈品第一次想象的美美百货在老洋房对面营业,上海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中的一个出站口就在老洋房门外,而老洋房里的人也陆续搬出,在新时代中弄潮逐流,去追求更广阔的世界。
上方花园见证了上海的过去,又参与了上海的后来,它的岁月故事与这座城市的一部分历史记忆有着紧密的交集。这或许正是建筑留存的意义,它们不是冰冷的砖瓦,而是铭刻着城市的过往,让后人在回头看的时候,能看得到历史,知道曾经发生过什么。
人们对老洋房的好奇,或许正是对另一个上海的好奇。对很多普通人来说,那些洋房从拔地而起的那一刻起,便意味着另一种遥不可及的生活。无论是留在老洋房里的人,还是离开老洋房的人,一栋建筑的生命和温度正是来自他们。宝庆路3号静默不语,但我们会为那些不合时宜的舞会唏嘘。
不只是老洋房和老洋房里的人,沈轶伦在书里还写了形形色色的建筑和形形色色的人,写了外地人或熟悉或陌生的上海。电视剧《安家》中,有很多关于上海的刻板印象,比如关于上海人计较、精明的情节里,便会让人物说着上海味道的普通话,固化上海人的身份,好像那些就是上海人身上的一个个性格标签。
“我从不认同外界强加于上海人身上的吝啬、小气等恶名,也对上海人都是‘旗袍小资喝咖啡’的腔调的描述敬谢不敏,”沈轶伦写道,“任何对上海心存幻想和好感,或者任何对上海存有偏见误会的人,应该走入上海的街头,看一看这些生活在上海的人们。”
在沈轶伦看来,从过去到今天,身处中国最前沿、最繁华的城市,这里的人“见过太多的风景和无常”。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他们都有值得诉说和倾听的故事,其中有无奈,有奋勇,更有善良。
《隔壁的上海人》是沈轶伦为上海变迁写的一部传记,从建筑和人的角度切入,写他看到的和听到的上海。一座城市从来不缺少故事,缺的是这样带着体感温度的记录。
新闻推荐
目前,《安家》正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播出,这部从房产中介视角,呈现普通人买房过程中喜怒哀乐的职业剧,从开播以来受到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