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今日明星> 正文

【网海观潮】短视频时代的“东北文艺复兴”

甘肃工人报 2020-01-22 08:09 大字

张丰

玩短视频的,都能感受到东北人的天赋。尽管西南地区也有李子柒这样的顶级流量博主,但在短视频时代,东北才是“群星璀璨”之地,以至于“东北文艺复兴”的说法时常冒出。

东北是个复杂的地域,“东北人”这样的整体性概念,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东北地区的人身上。以地域论,黑龙江、辽宁和吉林,其实有很大区别。沈阳、长春等工业城市的“职工”,和东北广袤农村的农民,也有很大差别。但这并不影响整体性“东北形象”的形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电视时代赵本山、潘长江每年在春晚表演的小品。东北方言接近普通话,能够没有障碍地被人听懂,让电视公众产生了“东北人就是会搞笑”的印象,“东北话”由此成为一种独特的、带有娱乐性质的语言。

很多人追溯“东北文化”,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下岗潮以及那时出现的自嘲精神和娱乐生活,这非常表面。“闯关东”能够体现出中国人的开拓进取精神,有乐观的一面;“抗战”,东北经历的时间最长,故事也最多;而在1949年之后,东北又成为重工业基地,是工业化的象征。

这意味着“东北文化”的丰富性。赵本山的小品在电视时代成为“国民娱乐”,背后是这片土地集纳了丰富的“国民性”。至少对北方人来说,不管你是何种阶层,过着怎样的生活,总能从东北小品中获得片刻的轻松。后来,《乡村爱情》等电视剧常播不衰,让充满娱乐精神的“东北”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这就是东北的“文艺土壤”,它是在大众媒体出现后形成的,反过来,电视中塑造的形象,又影响着那片土地上的人们。

受电视影响的东北人(以70后为主),和那些在国营大企业里工作到退休的老一辈东北人,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能够以更加轻松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人生,他们天生就是“娱乐演员”。

但是,这种“天赋”只有到了短视频时代才能够兑现。过去,一个人很幽默,可能只在周围朋友中受欢迎,有时候也会得到“不正经”的负面评价。到了短视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当导演、编剧和演员,这种几分钟内定胜负的形式,特别有利于一些人脱颖而出。事实上,早期直播时代,那些喊着“老铁”的主播们,已经在各大直播平台上圈粉无数。而轻量化的短视频,让他们又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东北文艺”的本质是大众文艺。它既不是农业社会的“二人转”,也不仅是工业社会的“广场舞”,而是一种混合物。“东北文艺复兴”不是宏大叙事,而是每个个体价值的实现。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国家层面的战略,而对具体个人而言,则可以选择下载一个软件进行视频创作。可能这也是从“重”到“轻”的转变,对地方政府来说,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公共服务的宏大叙述,也可落脚于对这类具体而微的新业态上能提供怎样的服务。当那些新一代网红乘政策环境“东风”更好地走出“山海关”,那也从一个侧面表明,投资迈过山海关的很多“软件条件”已经具备了。(摘自沸腾微信公众号)

新闻推荐

《大明风华》演技遭质疑,汤唯接受采访回应

半岛记者王悦湖南卫视热播的《大明风华》已接近尾声,该剧女主角孙若微的扮演者汤唯也在近日袒露心声,对演技和造型上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