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明星新闻> 正文

日本复读生的骄傲与困扰

成都商报 2019-03-10 06:25 大字

提到日本浪人,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武士。“浪人”原本指失去主人的武士,也就是武士中的失业者。到了现代,这个称呼则被日本人用在了那些没考上理想大学、准备来年继续挑战的学生身上,相当于中国的复读生。

随着日本高考季到来,又一批“浪人”们即将重返考场,为了心目中的理想学校再战一次。

不是第一志愿,考试就不成功

日本的高等院校多种多样,与人口相比,院校数量可谓充足,基本上只要“不挑剔”就有大学可上。日本经济新闻社指出,很多“浪人”并非考不上大学——他们考上了,但不是第一志愿。他们的理念是:没考取第一志愿,高考就不算成功。

日本社会普遍认为,仅仅挑战一次就放弃第一志愿,是“没骨气”的表现。强调骨气的日本文化催生了一批带有悲怆和无奈色彩的称呼:高考第二次失利的人成为“二浪”,3次以上统称“多浪”;在家自学叫“宅浪”;不满已就读的大学,准备回到考场向其他大学冲刺的是“假面浪人”。

做“浪人”需要有超凡的意志,事实上,他们多是高分考生。有人考上日本“私立大学第一名门”庆应大学后拒绝就读,非京都大学不念,更不要提那些一门心思考东京大学的人。日本著名演员三浦春马在电影《杀人偏差值70》中,饰演的就是一位3次冲击东京大学的“浪人”。

根据大阪大学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2018年全日本63万名高考考生中,“一浪”人数超过10万,“二浪”近两万,“多浪”则达到6000。

顶尖高校的数据更加惊人。日本经济新闻社称,在该国号称最难考取的东京大学,“浪人”在考生中一度接近半数,近年来也从未低于30%。私立大学中公认最难考取的是早稻田大学,2018年报考该校文学部的考生中32.1%是“浪人”,政治经济学部为33.9%,先进理工学部更高达37.6%。

“浪人”不丢脸,被认为有骨气

考场失意后不得不度过一年甚至更长的复读生活,“浪人”面临的精神压力可想而知,复读似乎注定是一段痛苦而黑暗的日子。不过据日本经济新闻社报道,很多“浪人”的回答是“并非如此”,他们表示要充实、快乐地度过这段时间。

“‘浪人’时代是很幸福的。现在我念大三了,之前作为‘浪人’考生的时候每天都感到生机勃勃,非常快乐。”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写道。

这种心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优良的复读机构。在日本,主要从事大学应试辅导的学校被称为“预备学校”,其中不少知名讲师像明星一样活跃在媒体上。除了“宅浪”,大部分“浪人”考生会入读这样的学校。

预备学校的氛围和普通高中截然不同。

“从小学、初中、高中、预备学校一路念到大学,我觉得预备学校明显是其中最好的。那里全是教学方法出色的老师,上课令人愉快。预习、复习都是很有趣的事。”日本经济新闻社引述一位“浪人”的话说,“我在预备学校很开心……预备学校的人际关系没那么复杂,每个人都很独立。大家都相信再奋斗一年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有上进心的人们聚在一起,心情很愉悦。”

这样的想法颇具代表性——由于“浪人”人数众多,而且越是在名校比例越高,他们并不受社会歧视,家长往往也较为宽容,觉得复读的孩子“有骨气”。在活跃于日本社会的名人中,“浪人”出身者不胜枚举,他们对这段经历并不讳言,甚至视之为人生财富。

日本文化信息网站“NAVER”列举了一些“著名浪人”,比如中国读者熟悉的作家村上春树,他作为“一浪”考进了早稻田大学戏剧系;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首位亚裔得主利根川进也是复读一年,才进入京都大学。

1960年,神奈川横须贺高等学校的一位毕业生为实现当外交官的梦想投考东京大学,结果连遭落榜,只得放弃“初心”入读庆应大学经济学部。几十年后,这位“二浪”当上了日本首相,他叫小泉纯一郎。

当个“浪人”也不容易

当然,“浪人”生活也不都那么逍遥自在。也有很多人始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据美国《大西洋月刊》报道,日本精神病专家2014年的研究发现:约58%的“浪人”有抑郁情绪,20%为严重抑郁。研究认为他们缺乏自我认同感,常常沉浸在考场失利、来年再战的“焦虑、恼怒和不耐烦”中。

在日本,医生是最受憧憬的职业之一,但医科大学的录取门槛高不可攀。据日本共同社报道,2016年该国报考大学医学部的考生高达17万人,而国立、私立大学加起来的医学部入学名额只有8000个,自然催生出了“浪人”大军。

为此,著名的日本医科大学在官方网站上开辟了“浪人应试”版块,邀请成功考取了该校的“浪人”传授心得。“我在‘浪人’时代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每一次考试都如同末日审判,我怀疑自己将来能不能成为合格的医生……”大五学生齐藤理帆写道。

“我整日浸泡在忧伤中,只想把一切抛诸脑后,压力一点儿也不小于落榜……考试近在眼前,我却看不进书,只顾躺在宿舍里盯着天花板,问自己为什么这么没用。”在日本资讯网站“知新闻”上,一位目标是早稻田大学的“二浪”倾诉着焦虑。

日本经济新闻社指出,有报道称,上世纪90年代,日本每3名大学生中就有一人曾是“浪人”。近年来“浪人”数量逐渐减少,部分原因在于社会少子化和高等院校增加,使得上大学比过去更容易,另一个原因是泡沫经济破裂后,漫长的萧条使家长们失去了供孩子复读的能力。

供养“浪人”要花很多钱。预备学校收费不菲,在代代木教室、河合塾、骏台预备校等名校,单科补习费用往往就要1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9066元),还不包括杂费。

如果是全科补习,高达1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万元)的学费相当于普通大学一年的费用。再算上生活费,家庭承受的负担可想而知。

“浪人”在社会上声誉虽不差,但并非所有人都认可这种考学方式。2018年10月,日本著名脑外科专家茂木健一郎在推特网上批评称:“‘一浪、二浪’是以念完高中就要直接进大学为前提的产物,毫无多样性,这是人生观、事业观贫弱寒酸的体现……本来在充满多样性的人生履历中,人们只要在适合自己的时间点迈进大学就好了。”这条推文获得了3万多赞。

(编译/袁野 据《中国青年报》)

新闻推荐

《反贪风暴4》定档4月4日 古天乐携反贪天团“闯牢打虎”

古天乐犯罪动作系列大片《反贪风暴4》今已宣布定档4月4日。该片由黄百鸣监制、林德禄执导,古天乐、郑嘉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