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造假”产业化不能任“黑色肿瘤”野蛮生长
热点聚焦
“热搜明星”带来的“流量经济”正在畸形化发展。平台应采取更有效的监管举措,防止“流量经济”久病难治,成为影响产业生态健康发展的“黑色肿瘤”。
据央视日前曝光称,某流量明星发布一条微博,获得1亿次以上的转发,相当于每3名微博用户中就有1人转发。这一夸张的结果,立时引爆“流量明星造假”的话题。新京报记者调查后发现,目前粉丝“花钱打榜”已在业内成为常态。有粉丝直言,“有五分之三的数据都是买来的”。事实上,针对这一需求产生的“水军黑产”目前已拥有完整的产业链,“5万元就可以送你上微博热搜榜前三”。除了微博热搜之外,抖音、QQ音乐、虾米音乐等平台也存在“刷流量”的现象。
如今,有些明星成名已不靠演技靠热搜,每天都在争当“热搜榜头名”或“国民话题性人物”。从吃喝拉撒到卖萌撒娇,明星们恨不得把自己的一举一动都用放大镜暴露在公众面前。与以往的同行相比,现在的明星已经不甘心因媒体报道或狗仔队跟踪而被动曝光,更愿意主动寻求“见光率”。可以说,“流量经济”的产业化造就了“热搜明星”。
“流量经济”产生的基础是粉丝消费力从过往的线下向线上、线下一体化扩展。粉丝对明星的追捧,以往主要是通过参加粉丝见面会、演唱会、追捧影视作品、购买周边产品等途径来实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明星的名气拓展越来越需要线上流量的支撑,粉丝组团在偶像的微博、抖音号下留言、转发,在QQ音乐、虾米音乐等平台将偶像的打榜歌曲刷到榜单最前列,也成为与明星“互动”、让自家偶像更红更火的重要路径。
由此产生的后果是,粉丝为了提升偶像的名气,不仅自己参与线上各种活动,还通过花钱雇人或购买一定数量的ID来助推,需求市场的旺盛为“水军”供应链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正如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粉丝与“水军”之间是典型的商品交易关系,粉丝明知花钱买的是僵尸粉、机器粉,但能达到让偶像“增粉”、保持眼球效应的目的,刷榜操纵者则从粉丝那里收获了钞票,可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流量经济”迎合了所谓的大数据经济,用一条条微博、抖音发文带来的巨大流量,构建起看似惊人的用户数据,为广告商和赞助企业带来了足够的炒作热度。此外,线上阅读日益成为人们精神消费的主流,流量明星长期占领微博、抖音的热搜榜,更容易将影响力覆盖至非粉丝群体,获得更多名气。这对毫无演技的“小鲜肉”及广告商和赞助企业而言,绝对是一桩“低成本、高回报”的生意。
微博、抖音等平台也是“流量经济”的受益者。数据显示,微博月活跃用户中,30岁以下用户超过八成,来自三四线城市的用户进一步沉淀,占微博月活跃用户50%以上;抖音用户的年轻化趋势更为明显。用户结构决定了这些平台的文娱、社会乃至八卦类信息的关注度很高,“流量明星”本身的话题性就够强,通过刷榜造假带来的虚热声势有助于平台用户活跃度数据的提升,进而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因此,不排除某些平台对流量造假持“默许”乃至“纵容”态度的可能。
“热搜明星”导致“流量经济”畸形化发展,流量已变成吞噬一切的黑洞。流量先是毁掉影视演艺圈,“老戏骨”因没有“热搜明星”的流量而无戏可演,“热搜明星”忙着在主演大片里抠图、滤镜,国产影视剧的质量日渐下滑。流量还造成互联网信息传播平台的劣币化,平台无需在产品迭代优化上努力,只靠刷虚假流量来骗取投资市场和用户投入就可以了。此外,流量“黑产”还衍生出变种,可应用到其他领域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可以看到,“热搜明星”带来的“流量经济”正在畸形化发展,涉及的不仅仅是简单的道德问题或是经济问题,而是涉嫌违法犯罪。社会各界对此应予以重视,督促平台采取更有效的监管举措,防止“流量经济”久病难治,成为影响产业生态健康发展的“黑色肿瘤”。
□远山(财经评论人)
新闻推荐
明星隐私:易烊千玺住址300,朱一龙信息50,王凯对此有一套
明星隐私贩卖:易烊千玺住址300,朱一龙信息50,王凯对此有一套。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其一举一动自然都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