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喜欢孙悟空的蔡康永,长大后才知道做唐僧不容易
文/土豪莉
12月16日,在腾讯新闻出品、腾讯娱乐主办的的“星空演讲”中,蔡康永以最后一位压轴出场,发表了题为《成为小时候讨厌的那种人,很惨吗?》的演讲,赢得了阵阵掌声。这看似一个最近很火的新话题,其实类似的话题已经被讨论很多年了。
它曾经以“我们都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存在,从微薄时代就已经有大量的人参与讨论,在微信公号时代又掀起了另外的一波讨论。每次关注到相关讨论的文章,笔者都会深深的自责,认为自己的确背离了儿时的价值,变成了当年讨厌的样子。
在解读《西游记》的领域,很多人拿孙悟空举例子,认为孙悟空最终也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他大闹天宫时有迷人的反抗精神,但是在取经路上却变成了到处找关系的油腻男。他会不会讨厌改变后的自己?
在“星空演讲”中,蔡康永给了我们完全不同的视角。蔡康永认为,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价值,不同的价值下会有不同的坚持,无所谓对错。也许是巧合,蔡康永特别举了《西游记》的例子。
他小的时候特别喜欢孙悟空这个角色,认为猴哥特别自由,能力很强。他对唐僧这个角色很不喜欢,认为他软弱无能,婆婆妈妈。等他长大后,读了原著,慢慢才理解了唐僧的难处以及他的伟大。
小的时候,每个孩子都活在爸妈的监控下以及老师管束下,大家会不自觉地认为,自己没有独立,很不自由,于是就向往成人世界的自由与自在。所以,孩子们会特别喜欢孙悟空,也想有七十二变,也想有筋斗云,没有人会想做一个无能的唐僧。
类似的逻辑可以出现在其他的价值认识上。蔡康永对文学的热爱,让他觉得畅销书很无聊,它们挤走了排行榜上的文学作品,让年少的蔡康永对此很讨厌。对文学的热爱以及对畅销书的唾弃,其实与他对孙悟空的热爱以及对唐僧的讨厌是一脉相承的。年幼的他并没有看到工具性著作的价值,也没有看到唐僧的价值。
随着年岁增长,他渐渐理解了不同年龄阶段人的需求,同时也开始尊重不同人的价值诉求。无论是什么样的文化作品,适合一定的受众就有其价值。当蔡康永的作品终于上了畅销书榜的时候,看到那么多人看了他的书得到了帮助,他也就释然了。
这时候的蔡康永才慢慢理解,其实唐僧也是那么不容易。他有欲望,想发泄,目标明确,被操纵,被利用,被诱惑,每天都活在提心吊胆中,但是每天都始终如一地盯着西方,永不放弃。唐僧身上的这种精神,与孙悟空身上的精神同样可贵。
同时,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孙悟空,他的自由也是相对的,是在紧箍下的自由,是在清规戒律下的自由,并非绝对自由。那种从小崇拜的大英雄,到头来也是有卑下的情操的。当蔡康永渐渐接受唐僧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已经开始接受改变了的自己。
至于改变后的自己是不是别人讨厌的样子,或者是不是自己儿时讨厌的样子,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正如蔡康永在演讲中所说:“即便你真的变成自己小时候所讨厌的那种人,也没有关系,小时候的价值就让它留在小时候,我们长大了要享受现在。”
新闻推荐
本报综合胡海泉再次发声表示:“我多么希望这只是一场噩梦,惊醒后一切如常。可惜,现实就是现实,已经发生的一切都不能重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