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第一部9分国产片,去看去看去看
(本文由Sir电影原创:dushetv)
几乎是7月必买的一张电影票。
大规模点映,看过的全成了自来水——
现实题材,“能过审就是万幸”;
煽情感动,“务必备好纸巾”;
强烈共鸣,“改变中国的电影”。
映前票房过亿,评分全线破9(Sir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十年唯一),顺势提档。
这部国产片,真硬气——
《我不是药神》
现实、讽刺、情感、理智、才华、智慧、技巧、真诚……
不怕丢人说一句——
面对如此不凡的一部国产片,感觉有100个理由推荐它,却不知如何下笔。
但Sir突然想到了《药神》拍摄者的初衷——
文牧野说,他希望电影英雄的出现,可以影响更多的人。
那么,Sir今天也只说说自己发现的十位数亮点(分三类,人物、台词、细节)。
因为更好的电影,需要更好的观众。你就是。
从1到100,每一个你用心发现的理由,都可能是未来电影的方向。
人物
这可以说是Sir今年在电影院看过的国产电影最佳群戏。
角色,每个都有用、有魂,有的人物设计确实突破了某种国产片边界;
演技,没一个掉链子,部分角色卓越的表现,甚至让优秀的演员也相形见绌。
但更绝的可能是——每一个人物,都是一种“现实符号”。
1.程勇:心虚
他不是演一个人,而是演出了“心虚的中国男人群像”。
“药神”程勇的角色,是徐峥目前为止演绎过最复杂的角色。
稀有的不是卖药成神,而是神在成为神之前,他还是个烂人,身上写满了“人性本恶”。
自私、逐利、好色、贪婪、退缩、背叛……
终于,在目睹种种生命的沉重后,发生了人性的转变。
演技方面,徐峥脱去了喜剧惯性的壳,完成了一个中国院线罕见的“食色性也”型主角升华的人物弧光。
2.吕受益:家庭
王传君用类似滑稽戏的轻松演出,贡献了最好的悲剧。
片中的几个病人配角,都有自己所代表的特质,最后形成了立体群像。
有的是爱情,有的是信仰,有的是不被任何世俗玷污的血性,而吕受益代表的是家庭——一家三口,被疾病、金钱、道德考验。
Sir感触最深的,是吕受益在电影中看的两眼儿子。
儿子刚出生,吕受益说“看他一眼我就不想死”。而当他死前,同样笑着看了儿子最后一眼。
离开,是勇敢还是软弱?应该是所有绝症患者都问过自己的问题。
演技方面,王传君最让Sir意外。
为了瘦下来,他一天跳绳8000次;为了一场戏,两天两夜不吃不睡……这些许多人可能都知道了。
但更让Sir意外的,是他的精准。
一个帅哥,变得头发稀疏、大眼镜、大口罩,驼背弯腰。
一个身高近1米9的大高个,却全程蜷缩、猥琐、嬉皮笑脸。
他用看似滑稽的态度,隐藏了对生的渴求、活的饥饿。
3.刘牧师:信仰
用一个角色性格的无力,暗喻了现实无力。
Sir觉得,牧师代表了信仰。
“信仰”很崇高,但它有多好用吗?
看程勇召集牧师入伙的一段——一个文盲用几句中国谚语就把专业的牧师驳得哑口无言。
杨新鸣的举手投足,有着牧师的恭敬、慈悲,但更多的是无力和认命。
这种无力感,喜剧与悲剧感交杂,最终,神职完成了落地的转化,信仰被求生的欲望带偏。
不得不佩服人物设计的精妙。
4.黄毛:人性本善
黄毛是令很多观众感动的角色。
可以说他热血、年轻、淳朴、善良、正义……
但一句话来说,他就是徐峥的反面(所以他与徐峥冲突最多)。
代表的是人性本善。
人之初,性本善。而法律、道德、规范这些,都是需要后天学习的东西,身为一个没受过教育的底层青年,他的三观基于人之初就有的良知:
我只知道,我病了,我要吃药。我买不起药,我要抢。你救过我,我就要救你……
而最基础的人之初是:
生病了,会死的,而我不想死。
一开始,Sir以为他是个哑巴。
后来才明白,原来他沉默惯了,因为没人听他说话,他每天对着的是死猪、将死的人以及漠然的社会。
于是他习惯用摔杯子表达愤怒,用拳头争取药片,后来台词慢慢多了,因为他终于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和关爱。
5.张院士:恶人
这次王砚辉饰演的张院士,其实设计很深。
明线上,他完成了常规正邪交锋的全部任务,欺骗良民,贪图暴利,草菅人命,最终伏法。
被关进审讯室,他也露出了国产片反派照例的狞笑,龇着牙为自己辩护:“这些年我救的白血病人,没一千也有五百吧。”
但因为有了暗线,常规反派也产生了弧光——最终他也没有把程勇供出来。
又一次院线片罕见的设计:
即使是最恶的恶人,也有自我救赎的机会。
台词
好台词太多,各有妙处。
有的是“经过控制的煽情”,有的是细嚼慢咽后才发觉的余味悠长。
Sir选了五句信息量比较大的。
6.“命就是钱”
钱是虚的,命是实的,本来根本不能“等于”。
但药=命=钱,在程勇心里,就是可以划上等号。
生了绝症的命,马上就是“明码标价”,对于无权无势的普通人来说,只能拿钱换。
钱还不单等于病人的命,也等于他脑血栓父亲的命。
胆小的他铤而走险成为“走私商人”,底色却是被钱逼上绝路的“一位普通儿子”。
在本片,程勇这个角色需要完成的事,就是推翻这个等式。让“命等于钱”,变成“命不等于钱”。
7.“世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
这句台词是卖假药的张院士对程勇说的。
坏人口中说出的歪话,却让主角无言以对。
这两个人,到底谁的人格算高贵呢?Sir看片的时候,一直在盘算这笔账——
他们卖药的价钱,不过五十步笑百步,从5千变成2万不过是10倍到40倍,都是暴利。
所以徐峥也心虚,他知道自己站不住脚,他知道自己得的,也是一样的穷病。
转变,发生于如何对待“穷病”。
穷病怎么治?
起码在片中,我们看到了穷病的两种结果。
一个是不择手段让自己富,让大家穷。
一个是凭着良知,对抗现实不公。
而在现实中呢?
说实话,这句台词的两端,每个人心里的答案都不同——这正考验着人性善恶的孰轻孰重。
8.“出去挺好的,比我们有出息”
“出去”,说的是程勇的儿子移民出国。
为什么“出去”的儿子,会比在“里面”的我们,有出息?
其实这里的逻辑,恰是反现实逻辑的。
一开始,程勇并不同意儿子出国,因为他穷,他不服妻子有钱就可以剥夺他亲情的一份。
但也正因为他穷,无法承担孩子的养育责任。
后来他开了厂,富了,可以养儿子、争儿子,让儿子留下来。
但他反而愿意送儿子出国了,为什么?
细思,已经超越某种边界。
9.“我送你吧……”
前面Sir说,程勇这个角色完成了院线罕见的“食色性也”型主角的升华,其中一个依据来源是它——
程勇酒后,扶着车门,对谭卓角色重复了三句:
“我送你吧,我送你,走我送你……”
他的意思当然不只是送,因为思慧的家走两步就到。
他终于把她“送”回了家,搓搓手等着今晚的好事。因为如今的日子有钱有女人,可以爽一把了。
但之后,他看到了思慧患病的女儿,两人对视了一眼。
再猥琐的性欲,在此刻也终于良心发现,这就是国产电影以往最缺的人物弧光——
“伟光正”角色的最大问题,在于不能勇于面对人性的丑。
10.“God bless you”
“愿上帝保佑你。”
这本是神圣的祝福语,但在牧师嘴里却成了常见的口头禅——
他见面时说,告别时说,道歉时说,祝酒时说,感谢时说……
它变成了“你好”“拜拜”“对不起”“谢谢”。
变成了一句顺口的吉祥话儿。
它一次次地被重复,也就一次次地被嘲讽。
在疾病面前,在求生面前,信仰是无用的。
细节
身为一部经得起玩味的好作品,很多小细节,可能是第一次观影无法发觉的。
Sir看到了一些。Sir猜你也一定发觉了一些。
它可能存在着隐喻与暗示,你也会有你独特的解读,请相信它,因为这一定也是与导演完成的隔空交流。
11.不干净的医药代表
在《我不是药神》里,很少有人是特干净的。
金毛住所和屠宰场不干净,前半场的程勇衣着发型也邋遢,思慧的工作场所,还是乌烟瘴气的夜总会。
如此,就有了对比——
当我们看见一个带着茶色眼镜(有色眼镜)的医药公司代表,衣冠楚楚,谈吐精致,自然就产生了警惕。
他是电影里“最干净”的人,所以请留意他“被弄脏的时候”。
一共有两次,一次是屎,一次是血。
在白血病人聚集的抗议活动中,他说着冠冕堂皇的冷血之语,被泼了屎。
马克思早就启发我们理解这一段,它揭示了资本的原罪——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他们不怕名声臭、手段脏。
第二次,是他为了走私药去公安局报警,与警察曹斌(周一围 饰)相遇,握手时粘上了曹斌手上的血。
血,代表着生命——
同样,在巨大利益面前,他们当然不惜扼住绝症患者的喉咙,罔顾生命。
12.荒唐的锦旗
在满满一箱白血病人送给程勇的锦旗里,有一副题词给了特写:
“仁心妙手普众生,徒留人间万古名”
前半句挺正常,但后半句很怪异,前后半句的意境完全不挨着。
“徒”在此处,做“白白地”解释——白白在人间留名。
而程勇在电影里的结局,也被这句“判词”说中。
就算救助了很多人,但现实与良知的矛盾,让他徒劳无功,白白浪费了心血与几位病友的牺牲。
13.烟雾里的印度神像
电影里的宗教场景不少,比如刘牧师的教堂和十字架。
或是在程勇二次踏上印度时,游行时隔着烟雾看到的两尊神像。
此处充满仪式感的隐喻是很明显的。
程勇在街头遇到的那两尊神像,一个是湿婆神。
印度教里,湿婆神是毁灭之神,但在教义里“毁灭”也有“再生”的含义。
另一个是迦梨女神。
她有时表现为黑暗和暴力,也被衍生为“生命起源”。这两尊带有“黑暗”意义的神,却又拯救着疾苦众生。
神性中,暗藏矛盾与转变——这难道不像程勇的所作所为么?
在黑暗中前行,游走在法律边缘。起初是求生和求财,最终在死亡气息扑面而来时,终于让他只想着一件事:
“能救一个,就再救一个。”
14.口罩背后的人们
电影里,“口罩”是铺天盖地的。
第一张口罩,是吕受益的(王传君 饰)。
为了跟程勇打招呼,他从脸上慢慢揭下了一层,两层,三层口罩。
每揭一层,不仅制造出了叠加的喜剧包袱,也揭示了他被病痛折磨的虚弱。
在电影里,“口罩”的意思首先是恐惧。
“口罩”里面,是生存的一口气。
而外面,是“病人群体”的窘迫、绝望,是外界对基础生存权施予的无形压力。
其次,口罩确实会带来“勇气”。
当被这层保护网罩住,他们才觉得自己都成了“一样的人”。
才终于可以发出更大的声音,举起更高的手。
但真正的勇气,在口罩被摘下时才生出。
因病致穷,走投无路的病人们,在慢慢耗尽生命的等待中,成了一个个隐藏在口罩后的隐形人。
戴上口罩,他们只是一个统一名词,“病人”。
而摘下它,才是一条条活生生的、与众不同的生命。
在他们面前,平价药是一个“活得更久的选择”。
选择维系生命,还是选择尊重法规,他们太矛盾。
在Sir看来——
这也是整部电影,从头到尾都在考验角色和观众的地方:
孰轻?孰重?
整部电影,一直在做选择题。
程勇,到底是选择犯罪救人,还是选择守法不理?
警察曹斌,到底是选择法律,还是选择人情?
牧师,是选择信仰,还是选择活着?
金毛,是选择信任,还是选择隔离?
……
Sir当然看到《我不是药神》的缺点——
它情感指向太清晰,它人物设计太功能,甚至它对善恶,或者说善恶之间的界定,过于武断。
比如仿制药窃取别人通过巨大科研投入获得的成果,是否正当。
当然是灰色地带。
事实上,就没有一门生意,一个人是道德无瑕的。
但《我不是药神》的最大价值也在于此,它把今天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当下中国人的生存困境,呈现地如此真实诚恳。
所有的问题,最终都落回一个病人身上,成为对任何崇高与清洁的巨大反诘:
我想活着,有错吗?
我只想活着,有错吗?
请别误会,Sir不是为任何人辩护,Sir对上面的问题,也没有正确答案。
但Sir以为,一个进步,文明,现代的社会,应该允许这种质问。
终于,在绝大多数都被写定的时代,终于出现这样一部,把生与死,善与恶,自我与他人放在天平上称一称的电影。
还是中国制造。
Sir没理由不用尽全力安利它。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小田不让切、卡卡西式角色扮演
Sir电影原创,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关注:Sir电影
微博搜索关注:毒舌电影
新闻推荐
□冯琳金庸的武侠小说,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天龙八部》和《神雕侠侣》。《笑傲江湖》更贴近江湖和武侠,《鹿鼎记》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