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弟恋”
○杨朝清
在电视剧《小丈夫》里,知名演员俞飞鸿和杨玏演绎的“姐弟恋”,吸引了不少观众。而前不久,中国社科院一研究员的一篇研究性文章也显示,“男大女小”的婚姻从10年前的68.09%下降到目前的43.13%,而“男小女大”的婚姻则从14.37%上升到40.13%。可以看出,不论是荧幕上还是现实生活里,人们对“姐弟恋”都经历了从“反感排斥——理解包容——认同参与”的过程,“姐弟恋”大有和传统的“男大女小”的婚恋模式分庭抗礼的趋势。
“姐弟恋”的方兴未艾,说到底是社会变迁的产物。在传统的农业社会,男性不仅承担着养家糊口的经济功能,还承担着安全保卫、社会交往等家庭功能;“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一元化,造就了事实上的“男强女弱”,女性对男性不仅有经济上的依附关系,也会在情感、社交乃至人格方面有所依赖。而在现代社会,社会分工的性别壁垒不断被突破,女性在经济上、社交上和人格上摆脱了对男性的依赖,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另外,伴随着人口流动的加速,婚恋竞争渐趋激烈,财富、相貌、学历、年龄、家世背景等边界建构了一个复杂的等级系统。年龄差距尽管也是婚姻的一个参考指标,却并非决定性因素。相反,在婚姻进入的门槛中,年龄最容易被突破。婚恋观念的多元化,让“姐弟恋”更多地出现。再次,性别结构的失衡导致女性在婚恋市场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也为“姐弟恋”提供了社会基础。
其实,人们对婚恋模式的选择,也和社会结构、社会心态密不可分。在受教育水平上,以前是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现如今,女大学生的比例已经超过了男大学生——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路径,也会影响到婚姻进入。“女性习惯往上找,男性习惯往下找”,择偶梯度效应往往会导致女性高端人群和男性低端人群找配偶难的问题。对此,“姐弟恋”也是一种“自我救赎”,一些人通过转变观念实现了与自我的和解,顺利地进入了婚姻。
“姐弟恋”既有劳燕分飞的,也有白头偕老的,我们不能以个案来进行价值判断。决定婚姻是否幸福、是否长久的关键不在于年龄差距,而在于夫妻双方精神世界的贴近、生活方式的“合拍”。对美好婚姻的向往和追求是可以跨越年龄界限的,怕的就是有些人已经不愿意、不敢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了。
新闻推荐
40集热血抗战大戏《勇者》于2017年12月31日起登陆北京影视频道首都剧场,每晚18:55开播。该剧由李建峰执导,赵锦焘、荆浩、魏春光、殷飞、梁又琳、侯传杲等实力派演员领衔主演。该剧讲述了在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