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导演揭秘《国家宝藏》幕后 挑宝物先看有没有故事请明星是为了吸引观众
由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于12月3日19:30登陆央视综艺频道(CCTV-3)。首期节目中著名演员梁家辉、王凯、李晨作为“国宝守护人”登台,故宫博物院也推选出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中华第一古物”石鼓,以及有着“瓷母”之称的釉彩大瓶三件国宝震撼亮相。
《国家宝藏》开播后广受好评。节目历经两年研发,其中有相当长的时间用来拟定博物馆和文物。至于呈现哪些“国家宝藏”,节目总导演于蕾在接受采访时称,不一定要选一级文物,不一定是用材珍贵、工艺考究的文物,“我们想要挑选的是那些背后充满了人文精神和情怀的东西”。27件“国之重器”文物,27位明星“国宝守护人”,在于蕾看来,对大部分普通观众来说,明星担纲国宝守护人是触发他们前来观看节目的理由。
故事基于史料的合理猜想
《国家宝藏》节目总导演于蕾曾担任央视春晚总撰稿,对文本要求很高,希望它有趣又有营养。节目中呈现的内容都是基于大量史料调研,讨论之后才定下来的。
于蕾认为,任何一个好节目都是在讲故事。《国家宝藏》中“前世传奇”有很多故事是演绎出来的,但都是基于史料的合理猜想,如第一期李晨扮演的宋徽宗和《千里江山图》作者王希孟的对话,王希孟在十八岁便画出了这幅中国画历史上有名的“宋朝版航拍中国”。于蕾说,《千里江山图》留给后世能够研究的,就只有图上蔡京的那段题跋,节目组根据这个题跋合理猜想了一个故事,于是有了王希孟书生意气顶撞蔡京的设计。
形式“纪录式综艺”深入浅出
《国家宝藏》最大的亮点应该是让不会说话的文化“活起来”。在节目中,明星担任“国宝守护人”讲述国宝的前世,而考古学者、文博人员、讲解员作为“今生人物”讲述国宝的当下,用小品讲故事的形式串联,穿越古今,串起了国宝的前世今生。
《国家宝藏》尝试将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于蕾将它定义为“纪录式综艺”,把纪录和综艺两者结合起来之后,希望节目能有一种“文化的、知性的贵气、系出名门的气质感,但是它又有能够跟所有人相亲近的外在”。于蕾说,这样才能够达到让更多普通人走进一个高端领域的目的“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选宝物背后需有情怀和价值观
除了故宫博物院是一开始就定下的,其余8家博物馆则没有太多概念。于蕾在和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聊过后才得知,有八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这八家博物馆确实也代表了我国博物馆行业发展第一梯队的水平”。
文物的选择同样花费了大量气力。首先是由各大博物馆提供给节目组一个备选名单,然后节目组再研究。
在最终拍摄的文物里,既有《千里江山图》这样的明星级国宝,也有不为人熟知的石鼓。石鼓是什么?背后有什么故事?为什么叫中华第一古物?为什么历史上从宋徽宗到苏轼,再到乾隆,这么多名人都跟它发生着各种传奇的关系?于蕾说,节目想做的是一个文化普及的事情,所以在挑选文物时会找一些有代表性的,但也会找一些大家可能不那么熟悉,但实际它背后所代表的情怀和价值观都应该传达给观众的东西。
明星守护人触发普通观众观看节目
为了串联起每一件宝物的“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节目特别邀约张国立作为001号讲解员,并邀请了众多艺人担任“国宝守护人”。
27件“国之重器”文物,27位明星“国宝守护人”,在于蕾看来,明星担纲国宝守护人是触发普通观众看节目的理由。“但我相信最终吸引并传达给观众的,一定是国宝背后的故事,节目中流露出的情怀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国宝守护人”段奕宏、撒贝宁、王刚分别带来越王勾践剑、云梦睡虎地秦简、曾侯乙编钟。
新闻推荐
胡歌主演的《琅琊榜》曾经红极一时,成为经典。第二部换了主演,能否延续热潮,备受关注,主创表示压力不小。《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的故事与前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年被梅长苏从掖幽庭救出、在萧景琰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