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娱乐> 明星新闻> 正文

品质市中共建共享同心圆与创城同频与民心共振

济南日报 2017-11-18 12:11 大字

“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家授予一个城市的最高综合性荣誉,是一个城市物质、精神、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综合体现,是一个城市重要的无形资产、战略资源和含金量最高的城市品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是民意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建设‘品质市中\’的必然要求。”在市中区主要负责人看来,作为中心城区,市中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任务艰巨、责无旁贷。而怎样让文明从“表皮层”渗到“骨子”里,把工作从纸面上“创”进百姓心坎里,市中区做足了文章。

在创建过程中,市中区秉承为民理念,加快提升城市道德品位、文化气质和宜居水平,更加注重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更加强调围绕需求、惠民利民,更加倡导凝聚共识、全民参与,让市民在共建中共享获得感、幸福感,画出了共建共享“同心圆”。

如今走进市中辖区,一处处“口袋公园”、街头绿地依次建起,让大街小巷告别往日的沉疴顽疾、喧嚣拥堵;侵占公共空间的马路市场没有了烟熏火燎、环境脏乱,变得规范整齐;老

旧小区犬牙交错的违章建筑被拆除,老旧的

居民楼粉刷一新……一幕幕因创城带来

的变化,体现的正是市中区一个个

文明剪影,创城这张“民生成绩

单”的厚度与温度,让整个城区

浸满幸福。

以美怡人美化家园创建宜居环境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切切实实发生在身边的变化,才是引发他们幸福感的源头。

10月12日,在市中区乐山小区南广场上,年近80岁的社区居民王先生如往常一样,悠闲地坐在仿古亭旁的石凳上,与相熟多年的街坊邻居聊天、喝茶。类似的场景,从今年初小广场完成整治开始,已成为辖区居民休闲生活的缩影。

老旧小区的管与治,直接关系到社区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关乎创城的成与败。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乐山小区,在昔日正是一处脏、乱、差老旧小区的典型,私搭乱建、设施老化、占道经营等弊端让居住者闹心,让管理者“挠头”。

在创城期间,以改善生活环境、实现“宜居梦”为目的,市中区积极听取百姓呼声,将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顺应民心、推进创城的重要举措。针对乐山小区,杆石桥街道、社区人员扎根一线,辖区居民参与共建共管,如今小区的变化“翻天覆地”:违章建筑逐一拆除,绿化带内绿草如茵,南广场如今修缮一新,道路中央也设置上隔离栏,铺设沥青路面共计1.3万多平方米……针对开放式社区的停车难题,乐山小区以优化路面及打造交通微循环为突破口,科学规划行车线路,合理设置停车泊位,同时设置步行区域、盘活现有道路资源,并在小区7个出入口安装上闸口,实施半封闭管理,严格控制外来车辆的进出,缓解了社区停车、行车“两难”的问题。

“小区变化太大了,积攒多年的垃圾清除了,乱堆在楼道里的废弃物运走了,居民楼墙体粉刷一新,小广告踪迹全无,很多居民参与到社区整治和维护,无形中素质也提高了,这样的小区我们住得才舒心。”王先生乐呵呵地说道。

百姓的需求在哪里,创城的目标就在哪里。本着这样的理念,市中区舜玉小区、二七社区、玉函北社区等一大批老旧小区甩掉脏、乱、差的“帽子”,完成从脏到净、从污到绿、从乱到治的改善,让环境在蝶变中获得重生。

以绿养人见缝插﹃绿﹄彰显民生温度

道路通畅了、树木有型了、一个个“口袋公园”提升了街头品质……这是市中居民今年以来最大的感触。在与百姓“获得感”联系紧密的环境方面,市中区不仅抓街道上的一块地砖、一座公厕、一个花坛等微环境,还抓治污减霾、马路市场整治、园林绿化提升等大环境,让市民生活的空间有更多的绿地、更通畅的道路、更新鲜的空气。

每天临近饭点,曾经的胜利大街马路市场开始变得熙熙攘攘:朝鲜面、白吉馍、麻辣烫等小吃摊一个紧挨着一个,火苗从锅底冒出,“大师傅”们挨个忙碌起来,连绵不绝500多米,俨然成为周边不少“学生党”及上班族的“第二食堂”。自发形成20余年,这条马路市场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更多的是给城市交通、环境卫生带来诸多影响,与社会文明背道而驰。

6月14日上午,市中区杆石桥街道联合多部门出动200余名执法人员,依法对该市场予以取缔,同时安排城管工作人员盯守,防止占道经营商贩回潮,还空间于民、还道路于民。如今再到这里,占道的沿街商铺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红枫园、丁香园、玉兰园、紫薇园等10处“口袋公园”。

“胜利大街地处中心城区,可利用的面积有限,而且形状不一,我们结合市中区相关规划,决定打造‘口袋公园\’来满足周边居民的休闲需求。”杆石桥街道城管科科长沙洪轩介绍,取缔胜利大街马路市场后,街道7月中旬对100户左右私改门窗的业户开展封门堵窗行动,随后启动道路改造工程。道路通畅了,建设公园为周边居民提供散步、休闲的好去处,充分享受创城带来的民生福利。

马路市场依法取缔,建绿透绿同步跟进,这样环环相扣的进程,在市中区创城期间屡屡上演:6月,存在40多年的林祥南街马路市场被依法取缔,整治后的空间优先建设成绿地广场、社区休闲场所;7月,二七新村中路、梁家庄大街、二七南路迎水美食城小吃街3处商业街在同一天被依法取缔后,实现即拆、即清、即运、即绿……“忍受了多年,现在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不少市民发出这样的感慨。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治马路市场时,市中区不搞“一刀切”,而是选择发展“加速度”与民生“含金量”一并提高。今年6月,全市首场专门针对拆违拆临再就业人员举办的招聘会在市中召开,后期类似活动陆续在各街道展开,为昔日的马路市场业户托起民生保障。此外,市中区启动“国家标准化社区商业中心”试点项目规划建设工作,在郎茂山路2号建设农产品市场,为业户提供“再就业”机会的同时,让周边6万多居民购物需求有了保障,让创城工作真正成为一场惠民之战、为民之战。

以文化人文明交通擦亮市中新﹃名片﹄

一座城市的文明,不仅体现在“面子”,更存在于“里子”,需要环境和“气质”内外兼修,需要市民文明素质和道德意识同步提升。

驱车行驶到太和广场,三块立方体公益广告与周边花卉绿植有机融合,让正能量抬头可见,润物无声;英雄山北广场竖立着造型独特文明的标语,引领市民从艺术中感知文明、践行文明……

作为文明城市形象建立和创城工作宣传的重要载体,公益广告牌对市民价值观、道德观的引导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创城期间,市中区把公益宣传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力抓手,紧扣时代主题、紧跟形势要求、紧贴市中实际、紧靠群众期盼,以精致化、景点化、艺术化的表现方式,使每块公益广告都与周边环境相互融合统一,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编织成一张巨大的“文明网”,让市民“驻足抬头一望,眼前为之一亮,心中为之一震”。

在此影响下,辖区居民的文明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体现最为显著的便是在各个路口的文明出行。行人闯红灯、乱穿马路的现象少了,路上嘈杂的喇叭声少了,乱停乱放的现象少了。与此同时,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路上的志愿者多了。

一少一多,奏响了市中区和谐交通进行曲。在日常工作中,市中区交警大队联合区文明办及各街道,深入社区、学校,采取发放宣传页、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座谈讨论、开展有奖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文明交通知识培训,使广大群众增强“关爱生命、文明出行”意识,逐步养成遵章守纪的交通行为习惯,在全区营造文明交通、有序交通的浓厚氛围。

以德树人德育为先引领未成年人践行文明

“国学小名士”电视诵读大赛启动仪式上,舜耕小学千余名学生齐诵《尧舜禅让》,郎朗童声响彻校园,圣人美德千古传颂;每天上、下学时段,育英中学“文明交通志愿者岗”成员准时到岗,引导学生们自觉参与文明交通,形成文明素养;胜利大街小学校园内,“浸润式教育”构建起学生内在,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种子在孩子们幼小心灵里扎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影响孩子一生……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创城的重点工作,自创城工作启动以来,市中区自上而下提高认识,重点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文明城市创建相结合“大文章”。在胜利大街小学,学校倡导以“浸润式教育”构建学生内在,在这一理念引领下,三年级3班“小蜗牛中队”在班主任贾宏伟带领下,本学期开展了“小蜗牛快乐追梦”系列立德树人德育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活动引导品德养成。

胜利大街小学组织的各项活动只是市中“以德树人”一个缩影,作为培育和滋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沃土良田,市中各所学校广泛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实践活动,继续抓好最美少年、美德少年等身边榜样选树、学习,做好“清明祭英烈”、“童心向党”歌咏比赛、书香进校园等活动,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在此基础上,各学校积极借助“校外平台”,让学生德育教育走出校园,开展孔子学堂、“石榴花爱心驿站”、“向日葵科普乐园”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实践项目,以及志愿服务、公益劳动、拓展训练等社会活动,确保全区每年未成年人参与德育实践活动人数超过30万人次。

(文/图 本报记者 刘阳 通讯员 朱振)

新闻推荐

王雷夫妻档出演《爱人·同志》

由王雷、李小萌夫妻档出演的革命爱情题材《爱人·同志》将于11月21日开播。11月14日,夫妻二人一起接受了采访。对于角色打动他的地方,王雷说:“文本写出了比较真实的、比较让人相信的形象。”对于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