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裁定书”消解了司法严肃性
◎朱昌俊
继被网友曝光“法官醉酒致休庭”后,湖南永州市东安县人民法院再被曝“奇葩裁定书”。网友晒出的一份裁定书显示,文书中错字连篇,被网友讽刺“文字错误到了令小学生都无法容忍的程度”。11月11日晚,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关于东安法官醉酒休庭、裁判文书严重差错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东安县法院执行局负责人李洪涛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对裁判文书负有校对责任的滕继延被给予行政警告处分。(澎湃新闻)
法院裁判文书的严肃性不言而喻。裁判书中连被执行人的名字都前后不一致,甚至连地名也写错,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而近年来引发关注的问题裁判文书,并不鲜见。这些出现“低级错误”的裁判文书,与人们对司法的严肃性、专业性、权威性的期待,形成了极大反差。相关部门不仅要对当事人严厉追责,更要举一反三从制度上反思,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观察这类问题裁判文书,一个背景不容忽视,即这些奇葩文书最终得以曝光,都与从2013年开始执行的裁判文书上网公开有着直接联系。裁判文书上网,一方面是司法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民众司法知情权的重要形式;另一方面,也是接受社会监督,倒逼办案者提升业务素养和责任意识的必要之举。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奇葩裁判文书能被公众“发现”,也可以说是文书上网公开后的“副产品”。
但随着更多的存在着低级错误的裁判文书被公开,并受到舆论谴责,也要警惕一些基层法院因为担心“错误”被放大,而对裁判文书上网产生不必要的抵触心理。据最高法消息,截至今年8月23日,中国裁判文书网累计公开裁判文书超过3247万篇,总访问量突破100亿次。这样的数据,充分展示了社会对于裁判文书和司法正义的关注程度。如果没有文书上网,没有舆论关注,很难想象这些奇葩文书能够得到纠偏。
更重要的是,不能因为奇葩裁判书被“照样”公开,就否定文书上网的价值。应该看到,错误百出的裁判书“无惧”上网,可能并非是因为一些司法人员不惧“犯错”,而是说明在司法实践当中,对裁判文书的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对于文书上网的价值认知也亟待优化。
奇葩文书屡现,客观上反映的仍是司法文书质量整体有待提升的现实。但奇葩文书能够被发现,还并非最坏的事。这至少证明,文书上网的价值得到了初步兑现。当然,此现象也说明,文书上网,仍需从完成形式上的上网,过渡到有质量的公开。
新闻推荐
由刘新执导,雷佳音、邓家佳领衔主演的都市剧《我不是精英》正式宣布将于11月24日登陆江苏卫视及优酷视频。同时,片方曝光了雷佳音、邓家佳两位主演的海报。《我不是精英》改编自网络作家金子的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