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娱乐> 明星新闻> 正文

“中年危机”要直面应对女性更需自我关照

铜都晨刊 2017-11-09 10:11 大字

“中年危机”要直面应对

女性更需自我关照

孔子曰: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中年不只是一个年龄概念,更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无限空间,而且人到中年,无论是生活、工作、家庭还是健康,往往都“危机四伏”,难免未老先衰,遭遇“中年危机”。调查发现,四成以上中年人处于负面情绪之中,39.8%的中年人都面临睡眠问题。还有研究发现,生活满意度和自我预期,都会在50岁的中年阶段触底。中年人患上抑郁症的概率,要高于年轻人;女性抑郁症发生率普遍高于男性,40~59岁的中年女性,抑郁症患病率达12.3%,且每8个中年女性中,就有一个身患抑郁症。

专家指出,许多中年人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获得成绩后,感到人生失去意义、心灵变得空虚而出现中年心理危机,身处焦虑或心情抑郁,甚至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专家建议,“中年危机”千万不可以“熬”过去,中年后要重新调整自己的方向,逐渐由关注身外之物变为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心灵,女性更需要注重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的自我关照和积极调适。当你全力以赴地突破“中年危机”的包围,人生也就有了不一样的新风景。

四成中年人处于负面情绪中,生活满意度和自我预期50岁触底

北京宣武心理咨询与治疗联盟心理咨询师大津秀女告诉记者,“中年危机”最初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他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男性在35岁~40岁时,普遍会出现生理老化所引发的不适感以及心理上的困扰甚至障碍,即中年心理危机。“中年危机”属于社会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的交叉范畴,并不是临床诊断名词。

按照心理学家对“中年危机”的描述,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上出现各种问题,常常感到内心不适,甚至性格发生改变,或对自己曾做过的各种决定如事业及婚姻的选择感到怀疑,或对自我价值感到怀疑,那就有可能遭遇了“中年危机”。

我国的调查也发现,相当数量的中年人情绪状况不容乐观,四成以上中年人处于负面情绪之中,39.8%的中年人都面临睡眠问题。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发现,生活满意度和自我预期,都会在50岁的中年阶段触底。

以往,“中年危机”的年龄一般界定在39~50岁或40~65岁之间的男性身上,也被称为“男人四十综合征”。目前,关于“中年危机”的年龄定义越来越宽,2017年3月联合国官网的公告表明,1992年出生的人现在都已步入中年行列。

抑郁症更青睐中年人,中年为何难“不惑”?

说到“中年危机”,还不得不提到20世纪国外关于“幸福感的U型曲线”的研究。由英国沃里克大学的奥斯瓦尔德和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布兰奇弗劳尔共同主持的一项调查显示:人一生中幸福感高低变化呈U型曲线。人在刚进入成年期时,普遍比较愉悦,但没过多久就开始走下坡路,40岁左右抵达最低谷;50岁初期结束情绪低潮期,而后随着年龄增长,幸福感又会逐渐反弹。而且这种U型曲线在各个国家、不同背景的人身上,都是存在的。也就是说,“幸福感的U型曲线”之于人类具有普遍性。

另外,人到中年,会清醒地意识到衰老和死亡的存在与不可回避性,这种恐惧,也会动摇自我意识和生命信念。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和英国华威大学所做的关于“人类生活满足感”的联合研究发现,在抑郁症、幸福感和年龄之间存在相互关联。按照年龄来看,中年人患上抑郁症的概率,要高于年轻人。从性别比例来说,女性的抑郁症发生率普遍高于男性。

荣格认为,许多中年人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扎下根基、获得成绩后,感到人生失去意义、心灵变得空虚而出现中年心理危机。他认为,这是中年人在取得外部目标后出现了“心灵真空”,要弥补这个空洞,就需要重树新的人生价值,关键在于把心理能量从外部转向内部,体验自己的内心,寻觅发掘新的生命和生活意义。

“并不是每个人在中年这个阶段,都会出现‘中年危机\’”大津秀女表示。她解释说,任何年龄阶段心理问题的发生发展,都来源于个体的自身人格健康程度、所在的现实环境和社会支持系统、个体自身的生理健康程度这三方面。中年这个人生阶段,个体更容易遇到种种现实压力,其中,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压力,和事业上的奋斗压力,以及对生理功能减退所造成的匮乏和无力感,是当今社会普遍的中年压力。所以,增强自身心理建设,和自我价值感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中年危机”不是男人专利,女性更需要自我关照和调适

“尽管‘中年危机\’又称为‘男人四十综合征\’,但并非就是男性的专属。女性的‘中年危机\’现象也是非常普遍的,女性的‘中年危机\’是指更年期,男女‘中年危机\’的人数比例并没有明显不同。”大津秀女表示。

研究表明,女性在更年期,由于身体的改变及激素分泌的调整,会让她们更容易吸收负能量,从而产生更多挫败感。相比男性在事业上的拼搏,更侧重于家庭的女性不仅要平衡其与工作的关系,还要面对更多的琐事。

对于步入中年的女性来说,从几十年辛勤的工作后,突然重获充分的时间也令她们无所适从,同时失去年轻时的容貌和心态也让她们焦虑,不知如何去打发时光,重建自我定义并继续下半生的生活。这些问题,若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使个体心理发展失调,出现病态的行为方式。

根据美国CDC的调查数据,40~59岁的中年女性,抑郁症患病率达12.3%,且每8个中年女性中,就有一个身患抑郁症。

澳大利亚的研究发现,40~50岁之间患过抑郁症的中年女性,比没有得过抑郁症的女性,中风率高出2.4倍。哪怕剔除了各种容易引起中风的风险因素(年龄、社会经济地位、生活习惯、高血压、心脏病、超重、糖尿病),抑郁的中年女性中风的概率,依然要高出1.9倍。

201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发现,中年时期有过抑郁症并没有得到良好治疗的人,会比没有得过抑郁症的中年人,患上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的概率高出20%。

因此,大津秀女表示:“女性更需要注重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的自我关照。”

规避“中年危机”不能靠“熬”,需重新审视自己积极化解

一般认为“中年危机”是可以“熬”过去,但多数人身处焦虑或心情抑郁,有的人甚至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因此大津秀女提醒:“如果中年时期的情绪低谷并未发展成抑郁症,或许时间可以治愈一切。但倘若你已经出现确诊的抑郁症,那么放置不管,就可能出现非常严重的后果。”

在热播剧《中国式关系》中担任主演的陈建斌,戏里戏外对于“中年危机”体会颇深,他说:“每个人都会遇到危机,但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对待它的方法就得像李宗盛《最近比较烦》的歌词里写的那样,就是坦然接受,嬉皮笑脸的面对生活的难,包括我自己都是这样的。”

荣格认为,人在中年后要重新调整自己的方向,逐渐由关注身外之物变为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心灵,逐渐领悟到人生的智慧,这样才能减轻心理压力,顺利地度过“中年危机”。

该如何预防“中年危机”呢?

其一,人到中年,人格基础无论比较成熟还是健康程度不高,但都已经非常稳定并难以有大幅度改变了,所以首先建议对自身有清晰的评价和认识,并接纳自身已有的人格性格特质。在此基础上,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时处理和面对压力与各种负面情绪,避免因问题持续累积发酵所造成更严重的问题。若明显的情绪问题通过自身调整效果不好的,建议及时寻求心理、医疗等领域专业人士的帮助。

其二,养成健康的饮食运动和作息等习惯,在生理机能随年龄发展出现正常下降的时候,坦然接纳这些变化,并根据个体的差异,劳逸结合。遇到健康问题及时预防和治疗。

其三,对于无法改变的外界环境,努力接纳和顺其自然,并增加高品质的人际交流。对于有“中年危机”情况的个体,家属和其他亲朋,给予其一定的理解和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直面中年危机,最主要的还是我们心态的调整,力求保持对事物的新鲜感。

(彭芸)

新闻推荐

《这就是命》笑料汹涌 王迅领衔泰国活宝组

年度贺岁喜剧《这就是命》日前发布“三正泰”版海报和“神反转”版预告重磅双发加料。王迅、梁超搭配潘斌龙,三个“非正常活宝”嗨闹泰国,不仅深陷“捆绑谜团”,更怼上大佬曾志伟、搅乱文件交易,引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