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三件争议作品被撤,中国艺术家回应得很好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被迫撤下了“世界剧场”展中的三件受到动物保护者抗议的作品。“澎湃新闻·艺术评论”特约记者在现场看到,那三件作品并未完全匿迹。黄永砅的作品成了一个没有活物的“空笼子”,他本人回应道:“这件作品产生于西方,并被禁查于西方,这就是我今天所面临的全球化语境。”
开展之前,几件作品受到动物保护者的抗议,并在网上引发了超过70万人的联合签名
在持续近两周的撤销展品风波后,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的“世界剧场”特展如期于当地时间10月6日开幕。这场展览本应展出71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150件作品,但此前由于展览中的几件作品受到动物保护者的抗议,并在网上引发了超过70万人的联合签名,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展览前10天撤下其中三件与动物相关的展品。这一在博物馆界十分罕见的行为,立刻引起了大范围的讨论。
允许艺术家打着艺术的旗帜无视动物权益,还是任由动物保护者干涉艺术表达的自由?展览的初衷是要将一个特定年代的艺术家们放回历史语境中去,但展览在西方世界的遭遇却让这种“语境”得到了另一种全新的诠释。
被撤中国艺术家的回应
此次展览早在年初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9月20日,也就是展览开幕前的半个多月前,《纽约时报》的作者 Jane Perlez发表了一篇题为《狂野的所在:中国的艺术梦想家在古根海姆》的长文,不仅介绍了展览所涉及的时代背景,还细数了其中八位重要的当代艺术家及其作品,之后遭遇撤展的四位艺术家和三件作品,均赫然在列。
其中,黄永砅创作于1993年的装置作品《世界剧场》就是此次展览的标题来源。作品中由成千上百只昆虫和爬行动物组成——壁虎、蝗虫、蟋蟀、蜈蚣、螳螂等等都被放置在一个精心设计的笼子中,在展览的过程中,这些动物将不断斗争、撕咬、吞噬。
艺术家试图通过动物隐喻人类社会的巨大冲突,也提出关于统治与被统治观念的再思考。作品此前在多地展出,在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以及加拿大温哥华美术馆展出时也曾引发争议并遭到移除。
展览现场,黄永砅的《世界剧场》仅剩空笼子
争议最大的作品来自孙原彭禹夫妇的作品《犬勿近》。在这段长达7分钟的录像中,8只美国比特犬被两两分组,面对面站在传送带上奔跑,它们试图对对方争斗却永远无法接触,在这个过程中渐渐疲惫。
另一件作品是徐冰的创作于1994年的《文化动物》,在展览中也以影像呈现。影像中两只猪的全身被分别打上毫无意义的罗马字母和徐冰自己创造的天书,在公众面前交配。
很快,古根海姆博物馆就收到了来自动物保护人士的抗议。善待动物组织(PETA)的主席Ingrid Newkirk评论说,“那些为了博取眼球而虐待动物的作品在今天、在这个时代都是不被容许的。没有人需要看到一个艺术家分明可以用其他手段来表明一个简单的观点,却偏要让动物收到刺激或折磨的方式来表现。”抗议者敦促古根海姆将相关作品撤下。
9月21日,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其官方网站上发表了声明,称“作品《犬勿近》只是影像形式,并非现场表演。我们意识到这件作品可能会令人不愉快,策展人希望观众能够体会艺术家想要表达的全球化下的社会变迁以及我们所处时代复杂性。这些作品将肯定会保留在展览中的。”
四天之后的9月25日,古根海姆博物馆改变了口径,再发声明称“出于对博物馆人、观者和参展艺术家的安全考虑,我们决定撤销即将于10月6日开幕的中国大展中的三件作品。”原因是,周末有一群抗议者来到博物馆门口进行示威,并有人在网上发起了一项请愿活动,呼吁人们签名支持将这些作品移出古根海姆的大展,仅仅一个周末,参与请愿签名的人数就达到了70万人以上。
中国艺术家徐冰在解读他已被撤下的作品
在媒体预览的当天,“澎湃新闻·艺术评论”特约记者发现,三件艺术作品事实上并没有被完全“撤下”。徐冰和孙原彭禹夫妇两件作品保留了其所在的位置,只有一台没有影像播放的电视机,墙上是博物馆和艺术家的声明。
而在展览最开始的“世界剧场”,黄永砅的作品成了一个没有活物的“空笼子”,旁边陈列了艺术家最早在构想这件作品时的文献资料,以及他在一个法国航空公司的垃圾纸袋上亲笔写下关于此事件的思考和回应:“这件作品产生于西方,并被禁查于西方,此作品受益于诸多完全不同的文化源泉,这就是我今天所面临的全球化语境。‘世界剧场\’未揭幕就落下帷幕,未开始就已经结束,这种不圆满性不正好表示一种圆满性?”
被撤展的艺术家黄永砅对于此次事件的回应
在展览现场,徐冰也告诉澎湃新闻特约记者,“这个世界的变异给我们提供了太多过去认知范畴之外的东西,我觉得这次事件代表的是当下整体人类思维被动的反应和结果,当代艺术有个任务就是以它特殊的形式和敏感对人类有可能遭遇问题做出提示和警觉。”
“古根海姆忘本了”
尽管古根海姆也许的确收到了一些实质性的威胁,但人们仍然禁不住会问,他们是不是屈服得太快了些?当艺术家们坚持说,当代艺术的职责就是挑战人们既有认知的范畴、敏感于现有时代的问题并走在时代之前,因此势必会给人带来一些不愉悦的感官体验。那么作为古根海姆这样的艺术机构,是否有责任去保护艺术家自由表达的权利呢?
来自英国的评论就十分犀利,《卫报》作者Rupert Myers在其评论文章的标题中将这次事件定义为“向网络暴力的屈从”,并称“古根海姆忘本了”。
他这样写道,“你或许能够看到为什么这些机构会出于观众的利益和员工的安全来进行选择,但是此类妥协不断在发生。每当有机构在惊恐中迅速投降的时候,一系列不好的影响接踵而至:他们放弃了为作品价值进行争辩的机会;他们将网络暴力合理化;他们还让人们相信随意卷起一场风暴能够得到确实的效果。”
2015年7月,波士顿美术馆也曾经历一役“快速投降”。馆藏的一幅著名油画——克劳德·莫奈的《一个日本女人》描绘了他的妻子身着一件色彩艳丽的日本和服摆出撩人姿势的模样,这件作品在日本巡展后回到波士顿美术馆,美术馆遂为其回归举办了一个观众参与活动。
馆方从NHK(日本广播协会)借来一套类似的和服,邀请参观者穿上并在画作前摆出相同的姿势合影。没想到这一活动却引来许多网友的抗议,抗议者认为这是对“东方主义的延续”,“在不提供任何历史语境的前提下,博物馆只是说‘来,穿上它吧\’,这是将亚洲群体的再次异域化和贬损,他们关心的只是一件衣服。”博物馆很快就宣布放弃这一推广计划,改为人们可以触摸和服,并将增加一系列教育活动提供画作的时代背景。
波士顿美术馆对莫奈画作《一个日本女人》的推广活动
在两个案例中,博物馆都被指责没有提供作品应有的背景资料和语境。尽管古根海姆面临着这样一个窘境,即展览本身仍未开幕,策展团队所做的工作,包括展厅中展签文字、图录里的研究性文章、以及现场同其他作品互为说明的效果,还来不及传递到观众的眼前。
但是当古根海姆决定将三件作品撤下的时候,却未能在其声明中为作品做更多的阐释,错失了最好的机会,这时候他们只是喊了一句“言论自由一直是古根海姆所尊新的最高价值”的口号,就显得虚弱无力了。
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古根海姆此次大展展出的都是多年前的作品,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一些基本的资料。可是当下通过社交网络接触到艺术作品的这种方式是不是让人们更倾向于做出快速、直觉、情绪化的回应,而不是费力去自己探寻作品的价值与所要传递的情绪。事实上,很多作品,都值得观众站在作品前多看一看,想一想,而非只是在屏幕前看到图片,点击一下鼠标。那么博物馆该怎样应对这样的变化呢?
古根海姆选择用空置的展厅来进行诉说,并邀请艺术家对事件进行重新的讨论。黄永砅颇具幽默的回应似乎和他最初创作时的文献资料一起,构成了《世界剧场》新的有机体。当展览的初衷是要将一个特定年代的艺术家们放回其历史语境中去,此次在西方世界的展出和遭遇,却让这种“语境”得到了另一种诠释,也让艺术家再一次展现了他们的“敏感与警觉”。
博物馆早已经不是维护经典的圣殿,也绝不该成为另一种仅仅保护艺术家自由表达的圣殿。如何在保有立场的同时提供开敞的讨论空间,古根海姆中国大展的这次事件,也许可以为此提出一些问题和思考。
【附】策展人说
“世界剧场”是一场中国当代艺术20年的巡礼,却又不仅仅如此。古根海姆美术馆亚洲部三星资深策展人孟璐(Alexandra Munroe)在媒体发布会上这样说,“这并不是一场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调研,那些企图在这里看到中国当代艺术史的人们可能会感到失望。我们想做的也不是挑选出有限的经典作品,恰恰相反,我们同艺术家和批评家紧密地合作讨论,提出一些问题,将它们置于更广阔的全球化艺术背景之下。”
1989年开始,新的世界体系正在逐渐形成。这一年,互联网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为全球化的趋势提供了技术的便利。在中国,这一年,中国现代艺术大展重新开幕。这一年,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被誉为首个“全球化下的当代艺术展览”——“大地魔术师”,中国艺术家黄永砯、杨诘苍、顾德兴参展。
这一年,不少艺术家开始走向海外,寻求新的创作环境与可能性。在随后的20年中,中国作为一股崛起的力量逐渐走向世界的中心,中国的当代艺术家也以各自的方式参与、记录或者激发了这一过程。展览集中展现了两代艺术家的观念艺术实践,试图呈现艺术家们在中国作为全球崛起势力中观察者和参与者的双重身份。展览现场,邱志杰与其作品《地图》(2017)
“世界剧场”围绕着中国及在世界范围内活动的主要的艺术家、团体和运动,其目的是将现实从理想中解放出来,将个人从集体中解放出来,并且从世界的语境来定义当代中国艺术实践。孟璐说。“我们将通过这群最富有洞察力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视角来检视我们自己近几十年的历史。我敢说,没有中国艺术的世界当代艺术图景是不完整的。”
此次展览以时间和主题划分为六个部分,分布在古根海姆博物馆圆形大厅的六层坡道以及两个塔楼。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厅上空巨大的犹如黑龙一般的巨大装置,这是来自艺术家陈箴创作于1993年的作品《仓促的分娩》,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启发了艺术家的创作,在装置中,他用数千个自行车和汽车零件构成,孟璐在接受“凤凰艺术”采访时提到这件作品,称“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中国的隐喻,一条由自行车零件组成的、在经历巨变后的黑色巨龙——同时为一个新中国孕育生命。”
陈箴《仓促的分娩》,1993
顺着坡道拾级而上,观众仿佛被引领进入一段时间的河流,随着艺术家们一起重新走过20年中国当代实验艺术的历程。展览共呈现71位艺术家的147件(其中三件被撤销)作品,包括绘画、摄影、装置、影像以及参与式艺术等多种形式。序厅部分是展览的同名作品黄永砅的《世界剧场》以及邱志杰为此次展览特别制作的《地图》,后者以其擅长的方式为展览做了一个详尽的图解。
展览涉及杭州观念主义、新刻度小组、大尾象、东村艺术家等各个时代活跃的艺术团体和运动。展品既有来自古根海姆自己的收藏,也有借展自亚洲、欧洲、中东和美国其他地区的。策展人十分强调文献资料和历史展览在艺术史书写中的地位,因此交织在展览中的关于历史上主要艺术展览和运动的文献,为作品之外提供了一些历史语境和背景。
此次展览将从10月6日一直展出至2018年的1月7日。之后将巡回至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以及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
【部分参展作品】
黄永砅《〈中国绘画史〉和〈现代绘画简史〉在洗衣机里搅拌了两分钟》,1987
曾梵志 《肉》,1992陈箴 《福倒福到:佛倒富到》,1997
刘晓东《烧耗子》,1998徐冰作品《何处惹尘埃》,2004
新闻推荐
女报讯(记者张梦雯)由杜淳、贾青、徐洪浩、刘润南、何达等主演的中国首部聚焦“蓝盔战士”题材大剧《维和步兵营》,将于10月10日登陆江苏卫视,该剧立足国际大视野,跟随现代化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