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陈数:选择都是对的,但需面对真实的自己
凌格斯特朗:这完全就是在形容我画里的美人鱼啊。只有一点区别,我的美人鱼离开了海洋会死,而人一定能适应环境。
艾鲡达:只要是出于自愿,是自己的选择就行。
凡戈尔:你有选择的自由,并且要对选择负责,完全自由的选择!
这是摘录自易卜生戏剧作品《海上夫人》的片段,作为这部话剧的导演王媛媛、主演陈数,她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阐释自己对于戏剧、女性和自由的理解,整个演讲和交流的过程中,三个关键词被反复提及:自由、选择、负责。
选择舞蹈,帮助内向的我交流和大多数学舞蹈的孩子一样,王媛媛在10岁的时候就考入了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学习舞蹈。在外人看来,那里的每个人都是佼佼者。可是她却说:“当我进入学校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的身体条件并不太好,属于倒数的那几名。那个时候,我觉得别人永远都是最好的,我却成为那个不受老师重视的学生。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变得不那么喜欢跳舞了”。
毕业以后,很多学生都离开舞蹈这个行业,去从事父母口中所谓的“金饭碗”。对此,媛媛的内心多少也会有一些冲击,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一个疑问:既然父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在年轻时吃苦学习舞蹈,为什么不让他们去享受舞台的美好就离开了呢?
其实,她的内心不止有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思考,还有很多对于艺术和人生方面的感悟。但是因为性格内向,所以没有办法将自己的想法和心里话很好地向别人传达。
“我希望能够找到表达自我的方式,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和别人交流,直到遇到现代舞,我找到了归属于自己心灵的舞蹈”,她说。
那个时候是90年代初,很多人还不明白现代舞是什么。但是在王媛媛心里,现代舞成了她思想表达的一个出口。“我终于发现,我不用再去靠取悦而跳舞了,我找到了心灵舞蹈的一个形式。现代舞给了我很多机会去自由的创造和表达”。就这样,她成了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现代舞专业的第一批学生。
选择成立舞团、话剧团,艺术理想没有变
正如王媛媛在舞台上说的那样,“生活给了你很多风暴,给了你很多风浪,就像一次又一次的海难,你在海难中认识你自己,无论未来怎样,都不会后悔,你应该保持一个冲向自由的心,你对未来要有一个很光明的向往。经历所有的海难都是要让自己更加地完整,而不是成为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环境的附属品”。这段话看起来有点像剧作中的台词,但是如果将其嵌入到其生命历程中,就显得格外厚重。
毕业留校任教后,做着父母眼中“金饭碗”般的工作,出于自我成长的需要,她又去加州艺术学院学习。王媛媛在不断地自我提升中突破自己,还在自我架构中突破。
直到2008年,北京当代芭蕾舞团成立。王媛媛当时作为创建人,开始管理一个独立的非盈利性机构,没有政府资助也没有政府补贴,舞团经常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压力太大,我每天都想把舞团关了”,媛媛感叹。
但是“人要有选择的自由,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无论说你是选择停下,还是选择前进,就要看你自己的选择是否符合自己的内心,什么样的选择都是对的”。
王媛媛选择坚持下来,北京当代芭蕾舞团运营至今近十年,在其基础上,北京当代话剧团也开始成立。这个剧团汇聚了一批拥有共同审美观和价值观的戏剧爱好者。“尤其是创建人韩江、靳东、谭韶远三个人,他们对剧场和戏剧是有情结的”,王媛媛说。
选择《海上夫人》,思考当代女性意识的觉醒《海上夫人》是北京当代话剧团的首部话剧作品,这部剧试图去重新思考当下女性的精神自觉、自由选择的话题。
在易卜生1888年创作这部剧的年代,大家还是偏好于莎士比亚这样的传统戏剧,人们到剧场看戏,更多的为了一种交流和娱乐。像易卜生这样的社会问题剧,在当时还是颇具先锋意味的。
时隔多年,北京当代话剧团重新挖掘出这部剧作来演绎,其实是有艺术家的超前感知在里面的。这种感知代表了未来,代表了一种历史推动力。就是说,“艺术家要敏锐的提出问题,但是不负责解答问题”。
这个问题是什么呢?从剧作中艾鲡达这个角色来看,她在十九世纪也许会被人唾骂,更少有人会认同她自由选择的权利。但是,放到今天,她身上的那种精神自觉,反而让其具有了诸多被探讨的可能性。
根据艾鲡达的扮演者陈数介绍,当时在排演这个剧作的时候,大家面面相觑,觉得这部剧真的不适合落地演,而且这部剧的容量很大,人物内涵很丰富,所以在排练的时候,势必要做一个取舍。
于是,如何通过更加当代的方式去表达这部戏的核心思想,就成为了大家讨论的重点。“关于这方面的讨论,大家更像是在寻找一个方向。而且,我们觉得易卜生创作这部剧的时候,也是在和各位观众探讨,希望每一个观众能够参与到这部作品中,并用你们的思想来做一个最后的解答”。
当然,二位在谈到这部剧作的创作过程时,并没有刻意渲染创作过程的艰难,而是更强调对剧作深沉的热爱,以及如何用当代的艺术形式去表达当下女性的精神探索、人生阅历的积淀等。
最后王媛媛总结说,“其实《海上夫人》对应了我自己的生活,它让我了解到,要有自己的选择,同时,还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当然,所有的一切,自由是前提”。
对话王媛媛、陈数Q1:王媛媛老师以前创作了很多作品都是女性视角的舞剧,可以跟我们谈一谈您对于女性主义这个题目在创作上的理念吗?
王媛媛:我觉得角度可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惊梦》是我从《牡丹亭》抽离出来的几章,其实我在《惊梦》里看到的不仅仅是《牡丹亭》里大家熟知的爱情故事。它还讲述了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生命对于你来讲是如此得短暂的一个过程。我们把这个概念更加深度地输入到《惊梦》中去,把这个故事从这个角度去解读就有了新意,而不是仅仅从寻找爱情这么一个角度。
Q2:这一次导演《海上夫人》,是不是易卜生的这种叛逆价值观,是吸引你导演这部作品的重要原因?
王媛媛:能找到一个共同点,或者说我们经常会在一些其他的艺术作品当中去找自己,哪怕多多少少一点点,我觉得这一点点是作为观众,作为读者,或者是作为一个艺术接收者的一种感知。
Q3:导演,您做舞剧编导已经有非常多的作品,这一次导演话剧,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
王媛媛:舞剧它是抽象的,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感受由实到虚,然后从虚再反映到实。在创作过程当中,你要用自己的身体不停地去完成。那么,对于导演戏剧来说,有一个很坚实的剧本,把自己虚无的感受提炼出来,然后用最完整的戏剧去做虚实的连接。就是说,你要把自己的感觉,放到戏剧中去。
Q4:您刚刚说到要建立一个自己的审美,那在这个剧团和这部作品里面你们想展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审美的风格。
王媛媛:其实话剧有很多种类,因为每一个导演都有不同的风格,他会按照自己的风格去呈现作品。我们几个对于当代舞台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追求,这个追求完全出自你的艺术感知,出自于你对戏剧舞台的审美向往。这个真诚是你无法去打破的,他会按照自由的心灵去发展出一个最诚实的戏剧作品。
Q5:陈数老师之前也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而且您的角色大部分都是那种精神非常独立自由的类型。您觉得这个是巧合还是很多导演觉得您更适合这样的人物?
陈数:演员演戏还是有一定被动程度的。但是我觉得有时候,生命中能遇到的那个角色还真的和你的特质有一些契合。演员和这个角色相遇,然后做出了一个1+1>2的结果。当然,天时地利人和也是非常重要。
Q6:其实舞台就是您一直希望能够回归和从事的领域?
陈数:我觉得舞台艺术不一样,进了剧场就有一种神圣感,这一点是在今年清晰地感知到的,现在节奏太快,我们每天接收的信息太多,没有办法让自己完全安静下来,很多美好也就因此错过了,但是剧场这个空间可以让你安静下来。Q7:那您塑造的这些角色里面有比较偏爱的一个吗?
陈数:每一个角色都是不一样的,我觉得比较美妙的事情就是你在非常适合扮演那个角色的时间,你遇到了它,我觉得那是非常美好的相遇。比如,现阶段我比较喜欢《海上夫人》里的艾鲡达,现在这个阶段遇到她,我会有自己全新的理解,我知道如何将自己的精神感受赋予这个角色,有了这些储备和能力,我就可以借助她,去和大家交流。
Q8:每一个角色都会影响到你?
陈数:如果说完全不被影响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说我没有办法做一个高产的演员,我需要一点时间疗伤,我需要这个角色慢慢从我身体里出来,然后再进入到下一个角色。
新闻推荐
周迅读信潸然泪下。自去年《见字如面》第一季强势热播后,就成为文化类节目新的标杆之作。据了解,全面升级的第二季将于9月12日开播,周迅等诸多重量级嘉宾携信件登录腾讯视频和黑龙江卫视,用精彩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