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家西蒙·拉特尔建议年轻人:少炫耀、多倾听 保持好奇心
指挥家西蒙·拉特尔最为人熟知的身份是柏林爱乐乐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从2002年移居柏林起,一直到2018年才卸任柏林爱乐乐团的职务。
这一回,西蒙·拉特尔带的是伦敦交响乐团。这是他任伦敦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后,第一次带团来中国,也是第一次登上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舞台。
9月29日晚的音乐会上,西蒙·拉特尔携手钢琴家伊曼纽尔·艾克斯,带来了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以及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等。这场演出8月10日才开票,三天就售罄了门票。乐评人陈智鹏是第三次听伦敦交响乐团的现场,但听西蒙·卡特尔带该团还是第一次,“双方的配合很默契,这是“天团”的水平,它响的时候你不会觉得很炸,轻的时候又不会很弱,声音始终在那撑着,很舒服,各个声部间的合作你感觉不到上百号人,而是浑然一体,这是最高的听觉享受。”
上海音乐学院学生送了西蒙·拉特尔一幅她画的画,他非常开心
伦敦交响乐团成立于1904年,由艺术家所有,采取合伙人制。这种企业家般的自治精神一直延续至今。自1982年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向公众开放以来,伦敦交响乐团一直是这个中心的驻场乐团。乐团每年在伦敦演出超过70场音乐会,并在世界各地演出50-60场。
9月29日晚演出上半场谢幕
自1999年伦敦交响乐团唱片公司LSO Live的成立,乐团掀起了一场关于如何录制和传播现场管弦乐的革命。除了古典唱片,乐团还常常现身影视音乐的录制,包括《星球大战》《国王的演讲》《水形物语》《夺宝奇兵》等热门电影。
西蒙·拉特尔向澎湃新闻回忆,他第一次和伦敦交响乐团合作才20岁出头,如今,那时候的乐手都不在乐团里了。
“年轻时我觉得伦敦交响乐团很好,但不太好相处,感觉它就像赛车,而不是家用车。40多年后再接触,我发现乐团变化很大,很可爱,很感性,也很开放。”
和柏林爱乐乐团相比,伦敦交响乐团有什么不同?几乎所有人都在问西蒙·拉特尔这个问题,他无奈一笑,说他没法回答,就像父母很难说最爱哪个孩子一样。
“柏林爱乐乐团更尊重历史传统。伦敦交响乐团也有很好的传统,但更多的是面向未来,能接受任何样式的音乐,灵活,多变,这是他们很有吸引力的一点。”
年轻指挥家在面对大牌乐团时,总有紧张或不自信的时候,有什么好建议?
“一个好指挥家总是能说服乐团,这跟年龄和国籍无关。对于年轻的指挥家,我唯一一个建议是:尽量少炫耀指挥技巧,多倾听,多呼吸。”
曾经有一位了不起的美国音乐家对西蒙·拉特尔说,不要着急,指挥家都要到65岁以后才会更添光彩。64岁的西蒙·拉特尔离65岁一步之遥,他也想把这句话转送给年轻人,“不用太担心,把一切都交给时间,持续成长,保持好奇心,保持批判性,不要停止思考和感受。”
演出前一晚,一张西蒙·拉特尔的照片在朋友圈里引发热议。照片中的西蒙·拉特尔左手边是中国指挥家余隆,右手边是中国钢琴家张昊辰,钢琴家伊曼纽尔·艾克斯也在场。
9月28日晚,西蒙·拉特尔和指挥家余隆(右二)、钢琴家伊曼纽尔·艾克斯(右一)、钢琴家张昊辰(左二)聚会
照片中的几个人看起来都很开心,大家都聊了些什么?
西蒙·拉特尔笑说,余隆是他认识了很多年的老友,“余隆先生很了不起,他在中国为普及古典音乐做了很多贡献,我很尊敬他,我知道这个工作很不容易。”
认识张昊辰像是一个意外,西蒙·拉特尔之前听说过他的名字,但并不了解,当天是二人第一次见面。巧的是,张昊辰那一晚也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开独奏音乐会,“我没看演出,但我马上得到了消息,下半场他演了两首作品——布列兹《第一钢琴奏鸣曲》、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我一听到这个曲目搭配,瞬间就对这位钢琴家加分了。”
在此之前,西蒙·拉特尔合作最多的中国钢琴家是郎朗,其次是王羽佳,两人的音乐风格不同,但都让他印象深刻。
西蒙·拉特尔访问中国大陆多次,他看到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国在古典音乐方面充满未来和前景,越来越多的中国音乐家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一切都在朝一个正确的方向走。”
余隆和他提过一个想法,让伦敦交响乐团的音乐家和中国乐团做一些短期合作,比如给戈壁上的中国乐团做艺术指导、一起演出,“这个想法让我兴奋,这一次来没机会,下一次可以考虑尝试。”
新闻推荐
霉霉离开大机器唱片前的最后一张录音室专辑封面,英皇唱片2007年推出的陈奕迅精选集(此时陈奕迅已经不在英皇)。霉霉离开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