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分享了,没人在意你的年度歌单和喜欢的歌曲

2019-01-05 21:29 大字

时间又来到了新的一年,各大流媒体平台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年度听歌报告。大家也迫不及待地把它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

数年前,在社交网络上分享音乐还是一个十分时髦的动作。从博客和“人人网”的时代大家纷纷乐此不疲地设置自己主页上的音乐播放器(最早的时候甚至还要靠程序语言来实现),再到前段时间虾米和网易云等流媒体平台纷纷为了获得接入微信的授权而付出不菲的金额。社交媒体作为音乐传播的重要途径仿佛是天经地义的事。

然而这两年越来越多人发现,你将精心挑选的,此时此刻最能让你有所感触的歌曲分享到社交媒体上,却几乎不会有什么回响。相比于一张同样精心瘦脸美颜的照片所能得到的夸奖,你的朋友们对于你分享的歌曲却连点个赞的时间也没有。

各个音乐平台都在出年度总结报告

音乐正在变成一件越来越私人化的事情,有了音乐平台基于大数据的推荐,没有人再需要从别人的分享中接触到适合自己口味的歌曲。当这种被推荐音乐的需求几乎完全交给平台来完成后,音乐在朋友圈还剩下的就只有劣势——听一首歌起码要3分钟,而看一张照片再回复一下也就需要十秒。相比于一篇在标题上下足了工夫的推文,一首歌曲很难用标题吸引你的眼球;相比于一组九宫格的旅游大片,一首歌曲推送的视觉面积至多只有1/3。而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接受了这件事。他们在朋友圈发歌的动机从告诉大家这首歌,变成了为自己标记这首歌和它在某个时刻代表的心情。

随着音乐作品的发布门槛被极大地降低,如今的音乐人越来越多。每一个能稍微划拉两下吉他的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做成一首歌曲,然后发遍每一个平台,等待它们被推送。而听众们也就随之被极大地分散,十多年前周杰伦那样聚集着所有人目光的巨星也就很难再出现了。当你把一首喜欢的歌曲分享到朋友圈,你的朋友们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这首歌,也完全不感兴趣。如果真的有人在这首歌下面评论说:“哦,你也喜欢他呀?”别犹豫,这朋友大概率对你有意思。

随着人们听歌和获取新歌信息的途径有所改变,社交媒体上的口耳相传正在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音乐播放平台增添的社交属性。某流媒体平台的歌曲下面,数千条纯抒情的评论早已将这里变成了大型情感社区,乐迷们邂逅同好的场所也早已换到了歌曲的评论区。一位音乐人不无感叹地告诉笔者,他用心写作的歌曲收听量最多的也就只有三四万,而他在火星哥某首歌曲下的一条搞笑评论却已经有了5万个点赞。

收听和分享音乐的方式已经改变了,它被移动播放端分割成了千百个屏幕、千百对耳机的互不相关的世界。听音乐这件事情,变得和你朋友圈那个无人关心的年度歌手一样孤独。

优作(乐评人)

新京报编辑 吴龙珍 校对 郭利琴

新闻推荐

粉丝入侵音乐市场,华语乐坛公信力的消亡与进击

作者/舍儿年终盘点系列?卷首语这边厢,两档偶像节目掀起了粉丝狂欢,也让不少人感叹偶像元年终于来临,随之而来的便是偶像产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