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偶像不需要作品,神曲不需要歌手
新京报漫画/赵斌
2018年,中国流行音乐产业热闹非常,它是“偶团元年”,也是短视频流量爆炸的一年。这一年诞生了数个高人气的偶像团体,却鲜有单体明星的横空出世。当我们回顾2018年,我们看到一个正在逐渐细分、逐渐改变的行业。
偶像音乐市场找到了年轻人
2018年初,引入韩国MNet“Produce101”模式的两款综艺《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正式引爆了“全民Pick”的热潮。韩式男/女团选拔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并且将偶像和饭圈文化推到了公共视野之中。但其实将2018年称为“偶团元年”并不完全属实,因为从2015年的《星动亚洲》开始,韩式偶像团体选拔就已经在中国开始落地。而2016年至今更是连续出现了《燃烧吧少年》《加油美少女》《夏日甜心》《蜜蜂少女队》《天生是优我》《下一站传奇》等数档团体选拔节目。随着电视平台的日渐式微,这些节目的人气也是逐年下滑,直至今年的两款网综真正地找到了年轻人。
网播音乐选拔节目凭借着可零可整的传播灵活性,以及更高的互动性,完美地契合了目标群体的收看习惯,于是造就了“土偶”和“乡创”的空前成功。美中不足的是,由于节目方面和参加节目的练习生们所在的经纪公司未能严谨地签订和执行相关的合同,以至于冠军团体出道后遇到了孟美岐、吴宣仪中途离队,以及NinePercent很少有组合成员全员到齐的尴尬情形。这些事情在下半年似乎都得到了相对妥善的解决,但新一季节目的号角声也已经飘到了耳边。
对于中国的偶像团体来说,2018年这个“不是元年的元年”在一片嘈杂和摸索中过去了。我们得到了几个人气爆表的团体和一首颇具国民度的《卡路里》,这个元年的答卷似乎还算比较完满,来年的偶像音乐市场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令人好奇。
客观公正的榜单任重道远
2018年下半年,爱奇艺与腾讯接连开始了自己的韩式打歌节目《中国音乐公告牌》和《由你音乐榜》。虽然这些节目多少存在着宣传不足、入选机制混乱等问题,但这对于推广较高水准的音乐作品和营造观众中长期、稳定的音乐收听习惯,无疑是一件非常有益的创举。
目前,打歌节目的影响力还仅仅局限于一部分歌手的饭圈,但我们确实可以看到,节目方面为提高歌手和歌曲的丰富度,以及扩大节目的知名度所做出的努力。希望中国的打歌节目可以长期、繁荣地运行,因为他们确实提供了优质的音乐舞台和填充这个舞台的精心准备的节目。
这些打歌节目也有自己的榜单以及基于数据的算法,不过显然,国内的各类榜单还没有取得听众乃至歌手粉丝们的信任。
2018年,海外打榜事件层出不穷,屡次引起全网热议,从一个侧面表达出:在中国建立一个客观、公正、普适、能够真正表达出消费者喜好度的音乐榜单依然任重道远。
中坚歌手在夹缝中坚持
从传统唱片工业的眼光来看,相较于2017年,2018年的华语乐坛绝不寂寥。原本占据华语唱片工业主舞台的那些中坚歌手,在2018年推出新专辑的势头可以说是有增无减。从5月莫文蔚发布《我们在中场相遇》,9月许茹芸《绽放的绽放的绽放》,10月李荣浩的《耳朵》,一直到12月林忆莲、陈奕迅、蔡依林、蔡健雅、王心凌、陈绮贞、艾怡良等大牌歌手井喷式地扎堆发片,再到12月26日,许久未见的许巍接近年度压哨的新专《无尽光芒》。在这些成名已久的歌手之外,2010年前后出道的好妹妹、陈粒、苏运莹也发布了品质不错的专辑。从我们惯常的角度来看,2018年的华语乐坛仍然热闹非凡,呈现出“繁荣”的态势。
只是2018年的吊诡之处在于,和“繁荣”的景象相对的——作为路人的听众们搜遍自己的脑海,似乎无法回想起这些歌手们的歌曲中的任何一条旋律。在这些“中坚歌手”2018年的作品中,被关注得最多的两首是李荣浩以“一人包办所有工作”而引起话题的《年少有为》和蔡健雅因抄袭嫌疑而引起争议的《半途》。但知道名字是一回事,对歌曲本身留下印象的人恐怕还要更少。在大众的注意力难以被聚拢的情况下,对于音乐品质、风格创新、艺术水准的讨论,就颇有些空中楼阁的意味。
2018年这些相对“传统”的歌手固然给了原本的歌迷很多惊喜,但他们同时要面对自己已经处于一个巨大夹缝中的窘境。他们的号召力已经不再足够为自己获取原本的传播力并得到更多听众,而原本在华语乐坛起到重要欣赏指导作用的金曲奖等奖项,在今年也几乎没有将任何音乐人推向一线。如果说前几年,李荣浩、郭顶、Mr.Miss等音乐人以及《山丘》《大风吹》等歌曲还能因为在金曲奖获奖而有所获益的话,在今年,奖项的作用已经被削弱到了一个令人疑惑的程度。在电视、电台、奖项乃至网综和各大流媒体平台上做足了宣传的这些明星歌手们如果都带不红一首歌的话……那到底谁才能?
抖音催生爆款歌曲
音乐节目在2018年得到了数量和类型上的丰富。但另一方面,传统综艺(包括电视和网络长视频节目)推出明星和爆款歌曲的能力却变得更弱了。
今年以来,依托传统宣发渠道和影视而走红的歌曲除了《雪落下的声音》和《卡路里》之外,几乎找不出第三首,这在此前并不常见。在2017年大杀四方的音乐网综《中国有嘻哈》和《明日之子》,第二季都显得很乏力,虽然也选出了艾热、蔡维泽这样颇具实力的冠军,但他们赢下冠军之后的活动似乎不算热络,声势目前来看要比去年同节目的冠军差得远。
在传统综艺影响力下降的同时,2018年的中国音乐市场上却根本不缺流量歌曲。一些动辄被数亿次播放的歌曲不是来自任何知名歌手和偶像明星,而是由一些名不见经传的网络歌手创作和演唱。这些歌曲就是通过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迎来大规模曝光的《学猫叫》《沙漠骆驼》《纸短情长》《123我爱你》《离人愁》等“神曲”。但是,这些歌曲的走红对歌手本身人气的反馈却相当有限,除了小潘潘、展展和罗罗等少数几位歌手,大部分“神曲”的作者/演唱者的知名度和作品本身相比完全不成比例。要知道此前的诸多“神曲”总是和歌手牢牢绑定的,远的如杨臣刚和《老鼠爱大米》,近的如庞麦郎和《我的滑板鞋》。但在2018年,“歌红人不红”却是这些短视频神曲的普遍境遇。
虽然部分流行歌曲听众担心着中文音乐的艺术性将每况愈下,但同时,它们却是数亿浅度听众的心头宝。一位中年男性听众评论《沙漠骆驼》:只是听见“什么鬼魅传说,什么魑魅魍魉妖魔”这一句,就让他向往远方荒漠的心灵得到了莫大的快慰。
音乐传播方式已经改变
作为结果,2018年是音乐作品版权得到重视的一年。腾讯音乐携着超过2000万首音乐的版权在美国上市,天浩盛世以超过3亿元的价格整体出售了旗下的音乐版权,而越来越多的新专辑开始需要付费才能收听。这一切似乎都在标志着音乐版权逐渐恢复了它的盈利能力,虽然这种重视对于音乐人是否是个利好消息仍是个谜题。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互联网公司开始进入音乐版权的赛道并提供了一些新的玩法:他们与歌手/创作者签下服务协议,拿下一首首在他们看来有在短视频平台上具有爆款潜质的作品版权,再用流量操作将歌曲捧红,令歌手的商业演出费用得以上升,并从演出费中抽取演唱这首歌曲的授权费用。同时,将曲库授权给流媒体收听平台获取更多利润。
所以这些新型的公司根本不在乎艺人,把那些能火的歌曲的版权牢牢攥在手上才是实实在在的。这些新玩家眼中的音乐产业,已经和人们原本的理解产生了巨大的区别。
而另一方面,短视频音乐的听众也并不在乎一首歌曲的歌手是谁。这归根结底,是因为音乐的传播方式已经从以前的“聆听”转变为了“跟唱”。听众只要得到一段能令自己兴奋愉悦的音乐,就能自己参与短视频演绎,很快投入到和这首歌曲本身的互动中去了。通过这种高参与度的听歌模式,人们已经不需要通过歌手来和歌曲产生联系。
2018年,音乐快消品的一面被前所未有地开发出来。一首歌曲根本不需要5分钟的篇幅来起承转合感人肺腑了,它只需要有15秒能呈现完的几句悦耳或刺激、令人上瘾的副歌就可以火起来。歌手这种职业被一刀一刀地细分——旋律的提供者、声音的提供者、脸庞和表演的提供者。无论是音乐作品还是音乐人,都被碎片化了。
如同双城记中那句老生常谈的箴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但在这句宏大叙事的概括之下,2018年的中国音乐产业充斥着具体的细节和变数。这些变化是前所未有的,它们的影响也会愈加深远。
□优作(乐评人)
新闻推荐
臧天朔。 本文图片视觉中国2018年的9月28日,著名歌手臧天朔因肝癌在北京去世。十年前,2008年的9月28日,因涉嫌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