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都获奖了 村上春树还在陪跑

半岛都市报 2016-10-14 00:00 大字

诺贝尔文学奖爆冷,首次颁给音乐家

半岛记者王法艳

10月13日晚,瑞典文学院宣布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授奖词说:“鲍勃·迪伦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这是一个几乎让所有人都没有猜到的结局,很多网友都表示“心疼村上”,音乐家都获得文学奖了,村上春树却还在陪跑。鲍勃·迪伦是一个用音乐给耳朵写诗的人,也在很多艺术领域都有过尝试,除了广为流传的《答案在风中飘扬》《像一块滚石》等歌曲,还创作过超现实主义的小说《塔兰图拉》,参演过电影,他的自传《像一块滚石》(又名《编年史》)曾引进到中国内地。

歌手到诺奖的“神跨越”

世界上最受瞩目的文学奖项又揭晓了,村上春树依然得继续辛苦陪跑,“被得奖”的叙利亚作家阿多尼斯也是空欢喜一场。鲍勃·迪伦的获奖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但也没有人对此产生过多质疑,有评论称:“因为,鲍勃·迪伦也足够分量。”

鲍勃·迪伦无疑是一个天才,年少成名,25岁时就已经被美国年轻人视为精神偶像,今年75岁的他曾获得格莱美终身成就奖、奥斯卡及金球奖的最佳原创歌曲奖等,2005年还发行了新专辑。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词则说:“鲍勃·迪伦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

他的确是过去半个多世纪中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词曲作者之一,他1962年创作的《答案在风中飘扬》成为反战运动的主题歌,上世纪80年代又伴随着英语听力教材成为很多中国人熟悉的歌曲。

9岁时就曾为母亲写诗

鲍勃·迪伦不仅是一位音乐巨星,作为一个艺术家他有着多方面的才华,9岁时就曾在母亲节当天写诗朗诵给妈妈听:我亲爱的妈妈,我希望你/永远不会变老,头发永远不会变白/全世界所有的人都会对你说:“喂,这位年轻的女士,母亲节快乐!”

近日,鲍勃·迪伦有6000页私人档案被美国俄克拉何马州两家机构以大约1500万美元到2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档案中包括他职业生涯每个阶段的草稿,从中可以看到这位传奇艺术家的工作状态是非常严谨的,哪怕像《尊严》这样的小歌,迪伦都经过几十遍的反复创作,40页纸记录了创作的变化,而这首歌最后还是被从1989年专辑《哦,慈悲》中拿掉了。

1971年,鲍勃·迪伦还出版过一本超现实主义的小说《塔兰图拉》,也曾参演过电影《帕特·加勒特和比利小子》。2005年,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还执导了一部鲍勃·迪伦的自传纪录片。但鲍勃·迪伦也始终与主流文化保持距离,早在不到30岁时他就有了3个孩子,并举家前往洛杉矶,住在海边的大房子里,过着不问名利纷争的半退休生活。

2011年首次在中国登台

在中国内地,鲍勃·迪伦最早不是以音乐,而是以文字的方式出现的,通过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社会实录》和莫里斯·迪克斯坦的《伊甸园之门》,中国的青年第一次知道了鲍勃·迪伦,其中《伊甸园之门》有整整一章专门讲他。

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鲍勃·迪伦的音乐才在当时的中国年轻人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2011年,70岁的鲍勃·迪伦首次在中国登台,在北京、上海等地都举行了演唱会。音乐人左小祖咒看过后如此评价:“迪伦的演出跟我想象的差不多,严格地说,比我想象的要极端,鬼哭狼嚎,不说谢谢,不苛求掌声,充分体现了一个卓越诗人的尊严。他让我睡了四觉,他成功了!如果不是这样我会有些失望。”这场演出中,他没有唱那首著名的《答案在风中飘扬》,而是选择了很多后来的曲目,《像一块滚石》这种老歌他也重新编曲,面目全非。

鲍勃·迪伦的自传《像一块滚石》则于2005年出版过中文简体版,后以《编年史》为名再版,这本鲍勃·迪伦历时3年在打字机上亲手敲出来的回忆录,呈现了他生命中种种非凡的时刻——初到纽约,签约哥伦比亚,遭遇创作瓶颈,家庭生活片段,点燃灵感火花,打破界限……这位民谣诗人用热情、怜悯和深邃的目光回顾往昔岁月,将那逝去的黄金年代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鲍勃·迪伦获奖的消息传开来,我看了下微博评论,最多的是在心疼一直陪跑的村上春树,如“村上别哭,我们再跑一年”,由此可见在我国,鲍勃·迪伦远不及村上喜闻乐见、有群众基础。我顶着锅盖、冒着被骂的风险也要说,这纯属咸吃萝卜淡操心,人家村上是跑马拉松的,才不急呢!

还有一部分网友结合当晚宋冬野涉毒被抓的消息,拿鲍勃·迪伦这位“别人家的孩子”当起了教育典型,如“都是唱民谣的,有人得诺奖了,有人吸毒了。”殊不知鲍勃·迪伦曾在采访中亲口承认曾经吸毒,也曾一度想自杀。诺贝尔文学奖不是评选“三好学生”,不考核获奖者的道德或遵纪守法情况,最典型的是2001年的诺奖得主V·S·奈保尔,其在私生活上被人称作“恶棍”。

鲍勃·迪伦的获奖,被认为是继英国首相丘吉尔195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这一奖项爆出的最大冷门,给了所有此前关注、猜测这一奖项的人一个措手不及。我倒挺喜欢诺奖评委会这种不走寻常路的风格,和一点都不在乎“民意”、博彩赔率之类的傲娇劲儿。

由于音乐进口的延迟,鲍勃·迪伦这一代巨星的黄金时代我们都是后来才领略的,2011年,70岁的鲍勃·迪伦首次登上中国舞台,在北京、上海等地举行了演唱会,歌迷们发现那个曾戴着墨镜、叼着雪茄的迪伦、那个承载过理想主义和乌托邦记忆的迪伦,已经成了一个皱纹如沟壑纵横,发音混沌不清的长者。对时下的很多年轻人来说,鲍勃·迪伦已经是个陌生的、老朽时代的遥远记忆。

时至今日,他最被人知晓的只剩下曾创作的《像一块滚石》《答案在风中飘扬》等歌曲了。但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并不只是一个有才华的创作型歌手这么简单,生于一个变革时代的鲍勃·迪伦,也始终处在对自我、对艺术的不断革新与追求中,他曾是上世纪60年代反抗文化、垮掉派波西米亚精神的代表,他参与了民谣复兴运动,后来他又不惜背负“背叛民谣”的骂名,用摇滚武装自己。几十年来歌迷目睹着鲍勃·迪伦一次次的转变,到1970年在新专辑《新的早晨》中,他成了“幸福的居家男人”,全新解释着叶芝的诗句。

从早期放荡不羁的颓废状态,到后来光明积极的自我激励,《他是谁?探寻真实的鲍勃·迪伦》的戴维·道尔顿曾说:“他是历史上最多变的灵魂。”始终对主流文化保持警醒,永远有勇气寻找新的方向,坚持做一块坚硬的、在路上的滚石,这是我们所应该真正知晓的鲍勃·迪伦。

人物档案

鲍勃·迪伦生于1941年,美国音乐唱作人、诗人和作家。1961年签约哥伦比亚唱片公司。1962年推出处女专辑《鲍勃·迪伦》,目前为止共发行60多张专辑。他出版过小说,还参演过电影,曾获得格莱美奖、奥斯卡奖、金球奖、普利策奖等。代表作品包括《答案在风中飘扬》《像一块滚石》等。

答案在风中飘扬》

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路

才能称为男子汉

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海面

才能在沙中安眠

炮弹还要掠过天空多少次

才会被永久禁止

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

答案在风中飘

《像一块滚石》

有那么个时候,你衣着光鲜

扔给游民几个小钱,神气活现,有这回事儿吧?

人家都说,“嘿,小妞,你早晚要栽跟头”

你还以为是说着玩儿呢

你总是嘲笑

那些无所事事的人

现在呢,不敢那么大声了吧

不敢那么高傲了吧

因为你下一顿饭都还没有着落呢

这滋味如何

这滋味如何

无家可归

无人问津

像一块滚石

新闻推荐

城阳文化—— 文化超市,满足市民多种需求

文新局把先进的舞台灯光音响设施送到基层群众的家门口,为百姓提供自编自演的平台。文/图半岛记者丁霞记者从城阳区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