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战火中走出来的潮流小提琴家 可以把音乐会开成“脱口秀”

西江都市报 2018-01-26 16:14 大字

纹身、爆炸头、蛇纹裤、亮闪闪的耳坠和手串,如果不提醒,你会以为艾拉·马利肯是一个吉卜赛流浪人。

其实,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小提琴家。马利肯祖籍亚美尼亚,生在黎巴嫩,游走了40多个国家后,如今定居西班牙。

比他的流浪身份更传奇的,是他手中那把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小提琴。

这把琴来自一个土耳其人的馈赠。正是因为这把琴,马利肯的爷爷得以以乐手的身份躲过亚美尼亚的大屠杀。也是因为小提琴技艺,马利肯得以求学德国,逃过了黎巴嫩的战争。

在战争与炮火声中,马利肯的家族与小提琴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这个顶着爆炸头的音乐人,人生三分之二的时间都与小提琴有关。

12岁,马利肯举办了人生第一场独奏音乐会,因为表现出色,获得柏林交响乐团总监汉斯赫伯特青睐,并在后者的帮助下申请到德国政府颁发的全额奖学金;15岁,马利肯成为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有史以来年纪最小的学生;19岁,马利肯开始在世界各大音乐赛事上崭露头角。

这些年来,马利肯的演出足迹踏遍40多个国家,每年举办150~200场音乐会。因为演出风格独到,他也是不少网站上最受欢迎的小提琴家之一。

1月25日,带着这把传奇小提琴,马利肯到访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带来一场现代风格的小提琴音乐会。

“在黎巴嫩时,我们历经战乱,生活艰苦,我那时候都是在防空洞里拉琴,朋友在一旁跳舞。音乐对我来说,是一种慰藉,可以将柠檬变成柠檬汁。”马利肯说。

15岁时,马利肯独自一人来到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求学,因为语言障碍,小提琴成了马利肯唯一的情感发泄出路、唯一的精神伴侣。

这把琴不像三大提琴家族制作的琴那样名贵,却因冥冥中的某种注定,与马利肯结下深厚感情。以至于每次说到这把琴,马利肯都会不自觉用女字旁的“她”来指代。

毕业后,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马利肯都在不同的乐团当小提琴手。然而,他很快对古典乐团一成不变的演奏方式感到厌倦。他开始自立门户,尝试在古典音乐的演绎中加入多样的色彩。

每到一个国家巡演,马利肯都会拼命吸收当地的文化养分,将其内化于自己的演奏风格里。也因此,大家能在他的演奏中听到阿拉伯风格、犹太风格、吉卜赛风格,甚至阿根廷探戈与西班牙弗朗明戈的腔调。

最重要的是摇滚色彩。和其他人端庄的表演风格不同,台上的马利肯是一位造型夸张、肢体语言非常丰富的演奏者,甚至因为太过激情澎湃,他的每场音乐会都会拉断琴弦。

“音乐是有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并没有固定的表演范式,我会加入不同的演绎方式,并在不同的演绎过程中寻找音乐的平衡点。”马利肯说。

马利肯坦言,自己并不喜欢过于呆板的表演方式,音乐是传递情感的符号,而他希望用肢体语言带动观众,把感染力带给观众。“情绪到了,身体语言也就跟着出来了。我那些肢体表演没有刻意为之,很多桥段也不是专门设计的。”

“我的姐姐喜欢摇滚风格,我的父亲喜欢古典风格。父亲在家时,我就拉古典风,姐姐在家时,我就拉摇滚风。”古典与摇滚结合的演奏方式,渐渐成了马利肯的标签。

有意思的是,除了独奏家的身份,马利肯还是西班牙当地有名的脱口秀主持人。因为台风诙谐风趣,他也总能把音乐会开成人人捧腹大笑的“脱口秀”,美国格莱美奖甚至因此称之为“拉小提琴的卓别林”。

马利肯就这样脱颖而出,并得到西班牙国宝级电影导演德佩罗·阿尔莫多瓦的青睐。2001年以来,马利肯先后为阿尔莫多瓦的3部电影配乐,包括中国观众最为熟知的《对她说》。

在西班牙定居之前,马利肯每三四年都会换一个国家待着。如今有了孩子,他不想离家太长时间,每两三个月总要回西班牙一趟。

(据澎湃新闻)

新闻推荐

赛琳娜被质疑全美音乐节假唱

日前落幕的全美音乐奖,赛琳娜·戈麦兹携新单曲《Wolves》复出,结束后有网友质疑她假唱。这是赛琳娜一年多来的首次公开演出,她显然做了格外精心的准备,以全新的金发造型和帅酷的黑色皮裙亮相红毯,现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