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声音》哑火 音乐综艺嗨不起来了吗
张碧晨金志文周深吴莫愁
《中国好声音2020》即将于近期正式收官。热度而言,本季好声音并未在网络上掀起“出圈”热潮。在持续审美疲劳和低迷的话题输出下,《中国好声音2020》未给这档走过8年的“综N代”力挽狂澜。
坊间有传言,多档热门音乐综艺明年都将暂停“上新”,音乐综艺或将全面“洗牌”。反观《奔跑吧》《极限挑战》等“综N代”无论口碑如何,目前仍是金主爸爸的宠儿。一面拼命创新自救,一面稳定输出热度,音乐“综N代”到底怎么了?
现象
从全民爆款到难以出圈
2012年,中国综艺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在那个投票仍靠短信的时期,“舶来品”的《中国好声音》横空出世。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按下转椅按钮,喊出“I want you(我选择你)”,造就了破4的收视神话,也捧出了梁博、吴莫愁、吉克隽逸、袁娅维、金池等一众至今仍活跃于华语乐坛的中坚力量。
2013年,《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再创收视高峰,但相较第一季,口碑评分下降明显,其中关于真人秀痕迹过重,选手过度“卖惨”的质疑,远大于对音乐的探讨。
选手声量下滑、大众音乐审美的提高,令2013年到2015年的“中国好声音”如履薄冰。导师从张惠妹、汪峰、齐秦到周杰伦,节目收视率居高不下,金主爸爸投资额也持续加码,唯独口碑急转直下。幸运的是,张碧晨、周深、姚贝娜等选手凭借个人风格,让“中国好声音”仍在华语乐坛保持含金量。《中国好声音》真正的危机出现于2016年。其与节目模式的版权方TALPA的版权攻坚战愈演愈烈,在考量各种因素之后,节目组决定重新出发,更名为《中国新歌声》,并首次将最重要的“转椅”元素更改为下滑式座椅。
创新模式下,实则对好声音挖掘的方式,没有实质性改变。造星能力降低,创新性不足等根本性问题仍持续存在。
直到2018年,《中国好声音》品牌回归,一切看似恢复原来的模样。但江山已逝。
变化
音乐综艺市场竞争加剧
模式老化导致的审美疲劳,已是老生常谈,音乐综艺并非首当其冲的唯一品类。但江湖易主,往往不仅源于内部实力减弱,“外患”同样时移世易。
2012年,中国音乐选秀市场仍处于空白蓝海。上一档现象级选秀品牌还停留在“快男快女”。而《中国好声音》这个在国外成功试验多年的模式,加之其对音乐专业性的注重,填补了观众的需求。《中国好声音》成功之后,《我是歌手》《中国好歌曲》《梦想的声音》《跨界歌王》等大量音乐节目席卷而来,不断更新的模式创意、对素人资源的进一步挖掘,都挑战着“好声音”的市场领先地位。
而2015年视频网站的迅速崛起,也推动市场风向由大众走向垂直。《中国有嘻哈》《偶像练习生》《明日之子》《声入人心》《乐队的夏天》等节目的热播,让音乐综艺趋于细分化,年轻人逐渐向这些“网感”节目倾斜。而曾经参与《中国好声音》的嘻哈、乐队、美声类选手,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在综艺评论人李楠看来,当下乐坛流行的歌手,大多兼顾专业性与市场性——唱得好的,要有作品流传;实力一般的,颜值高也能“出圈”。而例如本季《中国好声音2020》谢霆锋战队的傅欣瑶,拥有极强的艺人特质,声线也独具个人风格,却被观众质疑实力担不起冠军;反观实力不俗的潘虹、苏玮、斑马森林等人,又似乎不符合当下的造星声场。“‘好声音’和其他音乐综艺一样,面临着优质选手资源的匮乏,但同样对于这个大众的音乐审美模式,它也在面临市场快速变化后,如何比其他节目拥有更强造星能力的考验。”
发展
模式老化选手匮乏无法避免
对于音乐综艺的发展,博见传媒创始人吴闻博博士表示,该类型目前遇到的问题主要还是模式的老化,以及选手的匮乏。尤其从《中国好声音》往后,再没有一个音乐节目,能够因为装置的使用,形成“全民共嗨”的局面。无论是《歌手》、《我们的歌》,还是《中国有嘻哈》、《乐队的夏天》,都是靠轻规则、重人设的方式解构整季节目。“这种方式是靠叙事的内在推动,而不是视觉的感官刺激。所以音乐节目发展到现在,与其说视觉疲劳,不妨说已经没有了视觉刺激点。”
而这种视觉衰落的现状,也进而导致观众的着力点,完全放在了选手的身上。节目对优质选手的大量需求,造成了当下优质素人选手普遍的“回锅肉”现象。“但这些人的真人秀空间比较小,不太有惊喜的空间,反反复复也就是那么几首歌,很快又造成内容疲劳。”(综合)
新闻推荐
11月1日,B站首档说唱综艺《说唱新世代》收官,豆瓣评分定格在9.1分。至此,今年的三档说唱综艺告一段落。随着潮流文化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