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请把音乐还给音乐

安徽工人日报 2020-06-28 00:57 大字

有关音乐综艺,如何平衡音乐和综艺,恐怕是个严肃的问题。

最近关注度颇高的《我是唱作人2》,口号赫然为“把音乐还于音乐”,听起来很让人神往,但看节目,“音乐”似乎并未全部还于音乐,有时还不得不让位于“综艺”。

且不说节目中唱作人之间的各种交往、互动,或搞笑或冲突,已尽显各种综艺套路,单说一个“开饭啦唱作人”环节,和音乐又有多大关系呢?倒是每周不重样的饭菜,让人疑心,走进了美食综艺的现场。真有点好奇唱作人吃这样的饭,会开心吗?

音乐不够,综艺来凑,固然已成套路,也不排除有观众就是爱看唱作人的生活,音乐倒是成了其次,但显然,对于一款音乐节目来说,决定其品质的最终还是音乐本身。

何况,节目的主角们不是普通的歌手,而是有创作能力的歌手——所谓唱作人是也。综艺感,对于这些人来说,大多是弱项,创作才是他们的强项,那么,突出他们的弱项,弱化他们的强项,又是几个意思呢?

或许有人要说,总不能让他们干唱吧,那节目能好看吗?

是的,节目好看很重要,综艺元素可以有,但需适可而止,不能偏离音乐太多,否则一定会让人有喧宾夺主、节奏拖沓之感。“开饭啦唱作人”环节如此,demo(样曲)展示,也如此。到最后,唱作人们都藏着掖着,不好好唱demo了。既然这样,又何必多此一举,不如记录下歌手的创作过程,那不是更综艺吗?而且还更能体现节目特色。

平心而论,《我是唱作人2》挺用心的。请来的唱作人,既有郑钧这样的摇滚老炮,也有刘思鉴这样的新“声”力量,既有张艺兴这样的流量艺人,也有很少浮出水面的网络歌手(隔壁老樊),且涵盖摇滚、说唱、国风、民谣、R&B等不同曲风,充分体现了音乐的多元性和丰富性,是华语乐坛应有的样子。但唱作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想集中写出那么多的新歌曲,还得应付节目组的各种综艺设计,又谈何容易。难怪陈粒在节目中一度崩溃痛哭。好歹她是唯一的女唱作人,那么,想哭就哭吧。

看《我是唱作人2》,我还经常有一些不合时宜的联想。

比如想到《歌手》。

这倒不是因为许多歌手曾出现在那档节目中,主要还是因为竞演的模式太像了,各种挑战赛制也像。补位歌手、踢馆什么的,都似曾相识。但蒙大方之家赐教,音乐其实是不适合竞演的,音乐没有第一第二之分,只有喜欢不喜欢之说。《歌手》竞演还好理解,毕竟歌手是以唱为主,但唱作人且唱且作,《我是唱作人》就不能跳出竞演的窠臼吗?

千万别告诉我“观众不答应”,你问都没问,又怎知道他们不答应呢?

我甚至想起了《中国好歌曲》。

这节目距离现在有点久远了,偏偏还短命,只做了三季就无疾而终,但它贡献了《卷珠帘》《当你老了》《野子》等那么多好歌曲,至今传唱;它还唱红了霍尊、苏运莹等新生代歌手——这两位都出现在了《我是唱作人2》节目中,又怎能不让人浮想联翩。

说白了,对于音乐综艺来说,热度和收视都只是暂时的,拿作品说话,才更有说服力。这是我们多年以后,还怀念《中国好歌曲》的理由。

所以,我们对音乐综艺的期待也很简单,将音乐还给音乐,少些噱头,少些话题炒作,多挖掘好歌手,多留下些能传唱的好作品。

如此而已。

新闻推荐

姐姐们“悄然”来了

《乘风破浪的姐姐》播出首期,热度口碑都不赖芒果TV未播先火的大杀器——《乘风破浪的姐姐》,在微博热搜暂停更新的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