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如果这是梦,就让它开花结果
不得不说,唱歌是一件很暴露年龄的事情。
不信去KTV,听听客人唱什么歌,大约就可猜到他(她)的年龄,这应该比看外貌还要靠谱。唱前苏联歌曲的人一定比唱邓丽君的要年长,唱齐秦、王杰的当然也不会和唱周杰伦的同处一时代,而至于能唱几句李荣浩或毛不易的,那至少应该是90后了。
当然也有个别年轻人喜欢唱老歌,老年人不服老赶时髦唱新歌的也不是绝对没有,但归根到底,这些都不是常态。究其实,个人以为,还是因为听歌本身是一件“年轻”的事。听歌,需要一种“年轻”的心情,听完歌还非得学会唱它,那更是年轻人的标志之一。当年岁增长,俗事缠身,听歌学歌,就成了生活的点缀,就不再那么重要、那么有仪式感了。这也是自然而然的。
所谓“年轻时听不懂,听懂时已不再年轻”,对于许多经典歌曲和它的听者来说,的确如此。
所以上年纪的人总觉得老歌比新歌好听,不是老歌真的有多么好听,而是它见证了整段青春的记忆,不好听才怪。年轻人也不要不服气,等他们老了,也大抵要“厚古薄今”。
最近有档很火的音乐综艺,叫《我们的歌》,号称跨代际潮音竞演,口号叫做“我们的歌,唱出青春样”。形式则是由“榜样艺人”与“新声艺人”进行盲选组合,在组队竞演、对抗踢馆选手中,歌手们不断挑战音乐进阶,共赴巅峰对决。
类似的音乐节目其实过去也有,比如《金曲捞》《围炉音乐会》等,但那些综艺似乎只是简单的老歌展示。《我们的歌》特别的地方在于,一是采取了竞演的方式,二是利用了音乐欣赏独有的“代际冲突”,在冲突中融合,在创新中借鉴。
这一种“融”与“鉴”的决心,带来的不只是节目的观赏性,对当下的华语音乐创作也能起到促进作用。所以有人认为它既有社会价值,还有行业价值,这并非简单的美誉之词。
听歌是一件很私人化的事情,让不同年代的人唱同一首歌,并非易事,但《我们的歌》节目组显然具备这种“挑战不可能”的决心。
有人说他们的撒手锏是当红流量小生肖战,还有“费玉清最后一档综艺”之类的噱头,窃以为并非如此。他们有对音乐的诚意,呈现出专业的高水准,也营造出了代际融合、情怀传承的温馨氛围,这才是它们能够火起来和赢得好口碑(豆瓣评分始终维持在8分以上)的真正原因。
一位大学生歌迷看完《我们的歌》后,很有感触地写道:因为我住校,所以一大遗憾就是不能和家人一起围坐在电视前观看节目,我想如果可以,气氛一定是轻松的,愉快的。当年的歌迷讲着当年的故事,现在的歌迷听着当时的歌,这一份记忆的传承,情怀的传承,才让经典不只属于那个时代,而是现时代的每个人,这才是“我们的歌”。
他写得棒极了。如果有一种综艺,能让经典获得新生,让新声重温经典,那么,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电视,不同年代的人同唱一首歌,就并非不可能。某种意义上,唱响“我们的歌”就像一场昨日的美梦,似乎遥远,又触手可及。正像同名歌曲唱的,“如果这是梦,就让它开花结果”。
《我们的歌》渐入高潮,期盼它能让所有音乐人和爱乐人的梦想开花结果。
新闻推荐
《破冰行动》《全职高手》《长安十二时辰》《小欢喜》《庆余年》《陈情令》2019年,电视剧市场在冷静期徘徊,立项数量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