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高音莫华伦:我不抗拒流行 音乐没有高低之分
男高音歌唱家莫华伦与上海缘分颇深。
1995年,他第一次来上海开演唱会,是和上海交响乐团合作。1996年,他第一次在国内唱歌剧,是和上海歌剧院合作《罗密欧与朱丽叶》。1999年,上海国际艺术节举办第一届,他就登台演唱了歌剧《茶花女》。
“二十多年来,我和上海有数不清、分不开的缘分。”7月20日,对上海很有好感的莫华伦,将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带来“我的太阳——中文经典歌曲音乐会”。
莫华伦
舞台上不只有莫华伦,也有活跃在欧洲歌剧舞台的女高音王冰冰,以及意大利跨界四重奏。
一般的声乐音乐会都是用钢琴、交响乐队伴奏,这场音乐会却是用钢琴、小提琴、手风琴、低音大提琴伴奏,更少见的是手风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手风琴被用来代替很多乐器,非常重要,我们也把手风琴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上,听起来会很有亲切感。”
莫华伦将音乐会的主题定为“古典也流行”,既有耳熟能详的歌剧咏叹调、意大利民歌,也穿插了《喜欢你》《万里长城永不倒》《传奇》等流行歌曲,不过,这些歌都是用美声来唱,意在让不那么熟悉美声的观众了解——美声究竟是什么。
有人说,音乐圈存在一个鄙视链,比如古典乐迷看不上流行乐迷,莫华伦说,他个人对流行音乐没有抗拒感,什么音乐好听就听什么,“我开车大部分时间都在听流行音乐,有时困倦了也会放摇滚音乐,让自己振作起来。音乐是为人的情绪服务的,没有高低之分。”
莫华伦出生于北京,幼时随父母迁居香港,后来又去了美国,毕业于美国夏威夷大学音乐系和曼哈顿音乐学院。美国的流行音乐文化非常兴盛,而他也是听迈克尔·杰克逊长大的一代。
“流行音乐也是有唱歌技巧的,流行歌星也会上声乐课,所以不用将美声和流行唱法分得太开,它们有很多共同点。当然,我们的发声位置不一样,唱流行会用麦克风,有了麦克风就不需要考虑声音传得远不远,唱古典不用麦克风,需要考虑声音能不能传递到整个剧场。”
在美国读书时,有没有特别打动自己的中文流行歌曲?莫华伦回忆,1980年代,他在国外听的最多的是《教我如何不想她》《大江东去》《红豆词》等中国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这些歌曲曾在美国华侨圈广为流传,到了1990年代,中国流行歌曲才传到美国华侨圈。
过去,人们会觉得美声阳春白雪、遥不可及,因为《声入人心》等综艺节目的推广,美声在年轻人里受欢迎起来。
莫华伦说,虽然节目还是以帅哥为主,注重形象,最后推出来的人多是唱音乐剧的,美声比较少,但也是好事一桩,“很多人通过这个节目对美声有了初步了解,特别是年轻一代。”
在他看来,古典音乐永远不会衰退,就像一个博物馆,永远有它存在的价值。所以应该推行古典音乐,这也是考验一个国家音乐水平的衡量尺。
“打个比方,奥林匹克运动会有哪一项运动是中国人发明的吗?零,为什么我们要去竞争呢?古典音乐也是一样。我们要把我们的文化事业真真正正推出去,除了把本民族的音乐弘扬光大,国际上的音乐水平也必须提高。”
年过60,莫华伦的演出日程仍然绵密。
前不久,他刚在国家大剧院唱完《图兰朵》《假面舞会》。7月9日,上海夏季音乐节,香港管弦乐团声部首席献演了贝里奥《民歌》、斯特拉文斯基《士兵的故事》,担任叙述人的正是莫华伦。作为香港歌剧院的艺术总监,他每年还会在香港做3部歌剧。
“马不停蹄!我是一生献给了音乐,喜欢这行,爱这行,什么时候腻了就退休了,但目前为止,退休这两个字在我脑子里不存在。”莫华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