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2017年综艺七宗“最”,剖析行业新变化 网综崛起 清流逆袭
半岛全媒体记者王悦
2017年的综艺战况异常激烈。网络叫板卫视势均力敌,200余档节目大浪淘沙始见金,同质化内容正面对垒反响平平,综N代套路依旧难返盛景,爆款均出自稀缺类型。老牌头部综艺仍是卫视主流,网络向原创垂直发展。音乐与竞技类综艺仍是“收视大户”,文化与慢综艺成为荧屏新宠。阅读热了、freestyle火了、国宝“活”了,2017年的国产综艺行业还有哪些新变化,我们以“最”捋顺脉络。
强劲
网综爆发,多元垂直有前景
据腾讯娱乐统计,2017年的卫视综艺共有105档。网络综艺全年上线103档,较去年增加27%。网络综艺与电视综艺之间的作品部数及流量差距进一步缩小。
2017年网综迎来了全面的爆发,14档节目播放量突破10亿。以脱口秀、辩论、访谈为主的语言类,养成、竞技为形式的偶像选秀类,以及亲子萌宠和美食类,成为网综主流类型。与此同时,投资规模、卡司阵容及制作质量不断提升,节目二次售卖价值水涨船高,开发模式向全产业链延伸。网综原创力不断加强,自制综艺发亮发光,多元垂直成为发力点。
凭借粉丝化、互动化、类型化、细分化的特点,平台利用优势牢牢抓住年轻观众这个主流受众,成就了《中国有嘻哈》《明日之子》爆款综艺,也深受广告商的青睐。
标杆
文化智库,高而不冷树口碑
《朗读者》用朗读作为外壳,以分享嘉宾的故事、传递温情为内核,唤醒人们对于文字的记忆与热忱。主持人董卿变身制作人,全程操盘精益求精,大美至简的端庄知性风范,成为周末时光的静谧陪伴。用“综艺”的方式打开文化大门,以“星素结合”有血有肉的故事,做出了“高而不冷”、亲民朴实的节目调性,成为“综艺清流”之中的力作,好评如潮。
2017年12月低调开播,却一夜刷屏、一鸣惊人,豆瓣评分9.2,这就是《国家宝藏》的魅力。节目将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以接地气的话语体系、娱乐化的表达方式,消释了节目的严肃感,有合理想象又不失严谨。巧妙地传播了国宝,博物馆成了不少年轻人的新打卡地。这两档文化类综艺都出自央视之手,精品制作充满质感,树立了行业标杆。
火爆
敢于创新,青春励志造新星
2017年的夏天《中国有嘻哈》横空出世,以多维度的制作,迅速掀起了嘻哈狂潮。一立项就遭赞助商撤资,一发布就被媒体群嘲,《中国有嘻哈》的诞生绝非走运,成功也绝非偶然。相较于万年不变的竞技类音乐综艺,垂直细分类综艺以稀缺性和专业性,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第一期节目就用了70多个机位,50多名后期人员,制作了50天。制作方精准布局,邀请了吴亦凡、潘玮柏、热狗和张震岳这样的顶级明星制作人,还吸引了欧阳靖、Gai、JonyJ、VAVA等中国说唱圈的半壁江山来当选手,于是观众们也被吴亦凡那句“你有freestyle吗?”洗脑了,就连“diss”等嘻哈圈术语一夜间也成为了年度热词。《中国有嘻哈》将小众音乐与大众娱乐有效衔接,也将“地下Rapper”捧为了“台上明星”,最终斩获了29.1亿网播量,开拓出一个新的综艺发展方向与模式。
除了垂直类综艺,以《明日之子》为代表的互联网选秀综艺也是当之无愧的黑马。这档节目目标群体是95后、00后年轻受众,通过三大赛道、九大厂牌,还有直播形式,满足了互联网用户的不同口味。毛不易一首《消愁》火遍大江南北,这个“丧萌”的男孩儿,靠1400多万的粉丝人气拿下冠军。最终,《明日之子》以41.41亿网播量,创下了网综播放量的新纪录。这档节目与《中国有嘻哈》一起把即将沉底的成长型音乐类综艺揪了起来。
套路
王牌遇冷,面临瓶颈需升级
2017年,纵观头部综艺的名单,《奔跑吧》《极限挑战》等火了好几年的综N代仍然是视综的重头戏。然而,即便是王牌节目,收视率也出现了断崖式下跌的现象。《奔跑吧》的收视率从2016年的3.59%下降到了2017年的2.64%,《中国新歌声》的收视率从2.88%下降到了2.00%。虽然,在质量上没有退步,还积攒了多年的观众缘,然而,节目的套路依旧,创新不足,削弱了竞争力。
《爸爸去哪儿》迎来第五季转为网播,平台的转换是其影响力下降的一部分原因,尽管萌娃不同,明星爸爸也有不同的人设,但差不多的内容设定,看多了总会疲倦。
标配
星素结合,荧屏主打待成熟
虽然明星大咖依然是一档综艺能否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但已经不是绝对因素。从2016年开始,注重素人参与,星素互动的节目越来越多,像《我想和你唱》《天籁之战》等,随着全明星阵容节目退出黄金档,到了2017年星素结合成为综艺最常用的节目设置,从《朗读者》到《我们相爱吧第三季》《我们来了2》再到《青春旅社》等,素人成为不少综艺节目努力的新方向。一方面,是受政策影响增加素人比例,另一方面也能够减少一定的明星酬劳方面的成本。
然而,全明星综艺生硬加进素人嘉宾,打乱了节目原有的节奏,素人们身份十分尴尬,看似地位平等,镜头却厚此薄彼。如果仅仅是为了随大流,当标配,素人的存在就不伦不类。如何打好素人这张牌,是综艺节目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星素结合不能当成应付政策的权宜之计。
扎堆
民宿霸屏,题材撞车反响平
从《向往的生活》到《中餐厅》再到《亲爱的·客栈》《青春旅社》《漂亮的房子》《三个院子》,节目组将一群合适的明星放置到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做农夫、学做菜、修房子、开客栈……呈现出相对真实、自然的生活状态,潜移默化地抓住观众的视线。综艺节目由“快”到“慢”,也是迎合观众的口味。身处于快节奏的生活中,观众在休憩之余,看一档有回味空间的节目,让心灵有种舒适感。
当节目走心不走量时,观众还有“诗与远方”的代入感,然而,之后此类题材如雨后春笋般扎堆出现,观众也开始慢慢懂得或深谙导演组的制作套路。即便是“镜像世界”,观众也希望能看到真情实感,而不是明星间的絮絮叨叨。
戏剧
争议不断,透支信任留遗憾
从《演员的诞生》到“流量的诞生”,一档唤起演员对表演初心的综艺,却陷入了舆论的漩涡。每期堪比一场年度大戏的既视感,舞台外衍生话题不断,消耗观众对它的“信任感”。
当然不能否认,这档综艺节目的确让行业重新聚焦起演技,也给了凌潇肃、翟天临、周一围、彭昱畅、蓝盈莹等被忽略的演员一个展示的舞台,让别人重新认识他们的机会。踏踏实实做一档节目,切勿沉迷炒作,才是节目走下去的正道。
新闻推荐
歌手陈楚生于近日在北京举办“七分之一”音乐会,用音乐分享他出道10年的心路历程。陈楚生表示,这场音乐会之所以取名为“七分之一”,是因为自己准备唱满70年,刚刚过完的这10年,刚好是“七分之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