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庙鼓隆隆声犹震 记者探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楚庙鼓

烟台晚报 2022-02-10 08:14 大字

芝罘融媒记者 冬辉 摄影报道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的人们都知道烟台文艺活动有“三大亮点”:芝罘咯鞭舞、世回尧抬阁以及只楚庙鼓,其中只楚庙鼓更是一度辉煌无比,在五一、十一等节假日的游街庆祝活动中,永远是只楚庙鼓队走在最前列,以声震数里的鼓声为庆祝队伍开路。为探寻只楚庙鼓的传承,记者经多方联系,找到原南上坊村居民,现今家住康和新城的王泽升,他正是只楚庙鼓的第三代传承人。今年71岁的王泽升精神矍铄,他向记者讲述那些年只楚庙鼓的传奇故事。

只楚庙鼓的传奇故事

只楚庙鼓,即在“龙母庙”前击鼓求雨时所打的鼓。这项技艺的传承主要分布在芝罘区、福山区、开发区三区交界处,发源地便是只楚街道原南上坊村。据王泽升介绍,在南上坊村,有一座建成年代不详的“龙母庙”,南上坊村民有庙前祈雨的习俗,每逢天大旱,就抬鼓到“龙母庙”前,年轻的小伙子打着赤膊,抡起鼓槌,击鼓求雨,因此有了“庙鼓”之称。

南上坊村主要以邹姓为主,1880年,有邹姓人在烟台海关任要职,南上坊村通过他联系到德国驻烟台的盎斯商会,并由烟台盎斯商会出资从福建买到十六面大鼓,随鼓而来的还有鼓谱及动作图解,只是缺少鼓槌。庙鼓运到村中后,引起了村中年轻人的欢呼,他们急不可耐,庙鼓运到的当夜就跑到了夹河上游的珠岩河边上偷割了柳树,架起大锅将柳木煮熟晒干后送至烟台旋木铺,用车床加工刻出八支龙头鼓槌,柳木所制的龙头鼓槌轻便又结实,正好适宜了庙鼓“一人一鼓一槌”的表演形式。只楚庙鼓和龙头鼓槌碰撞在一起,正像年轻人的冲动热情和激昂的庙鼓鼓声交织,在这一刻,发源于福建鼓曲、鼓谱的只楚庙鼓像是有了“魂”,和烟台的土地、烟台的年轻人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从此,南上坊村庙鼓表演队便浩浩荡荡地组织了起来,每逢重要节庆日,总少不了南上坊庙鼓队的参与。尤其正月的毓璜顶庙会,南上坊村庙鼓队一路打着庙鼓前去表演,声势浩大鼓声雷鸣,一路上总引得大人小孩为之侧目。

只楚庙鼓传承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它是只楚人民世代传承留下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原始形态和不可替代性。它的兴衰记录着当地当时的文化发展,对研究地方文化史和民俗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击打庙鼓可使人们强身健体、振奋精神,历代庙鼓表演者大都身体健康,童颜鹤龄。只楚庙鼓的传承发展,对烟台的民俗文化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王泽升回忆,最初与庙鼓“相识”时,他只有十几岁。1966年,王泽升就读于烟台六中,赶上庙鼓队来学校挑选适合打鼓的好苗子,身材高大健硕的他一下子就被选中,成了八个学庙鼓的学生之一。他说,当时用的庙鼓仍是最初的那一批大鼓,庙鼓与我们常见的红漆大鼓有很大区别,庙鼓整体以黑漆涂饰,高三十公分、直径六十公分,以黄牛皮蒙制鼓面,一只庙鼓近20斤重。王泽升这八位鼓手的服饰也特别,头围白毛巾、上穿白色大褂、下穿白色长裤、脚蹬黑布鞋,看起来分外精神。

“当时穿上衣服也觉得美了、精神了,但训练时候就累了,近20斤的鼓坠在肚前,平常人走几步都困难,何况我们还要边走边打呢。”王泽升笑着说。因为之前从未接触过庙鼓这门技艺,八个学生学起来分外辛苦,白天学鼓步,晚上敲鼓点,可能正是因为学鼓具有挑战性,反而激起了少年人的好胜心,时日不长,王泽升和其余七位学生便进步神速,行进脚步、击鼓动作、目光神情,都已颇具神韵。

王泽升几人打鼓打出了模样,便跟随庙鼓队参与游街演出活动。走在最前方的庙鼓队总是备受关注,庙鼓队队员们身穿白衣,左手叉腰,右手执槌,击鼓时,鼓槌尾部长长的鼓穗随击鼓动作在空中翻飞,和着鼓声和号子,场面分外震撼。只楚庙鼓在那段时期一度声震四方,曾多次在市级省级活动中参与表演。

只楚庙鼓亟待传承

“庙鼓百余年传承,长期依赖师徒教授,口口相传,这种方式虽然保留了只楚庙鼓从始至终的原始纯粹,但当发生断代后,很大可能将面临失传风险。”王泽升表示。

受时代的影响,王泽升等一批鼓手,便基本没有参加过庙鼓表演,庙鼓技艺也一度面临失传。好在庙鼓传承并未因此彻底断绝,21世纪初,原南上坊村书记在只楚庙鼓基础上,加入小鼓、镲钹等乐器,组建了一支“威风锣鼓队”,再度受到人们的热烈喜爱。开业商演和节日庙会上,也再次响起了那沉雄威武的“咚咚”庙鼓声。

随着南上坊村的搬迁,威风锣鼓队的鼓手队员也分散在各地,传承发展再次变得艰难。“庙鼓传承目前走的艰难,从诞生之日起,只楚庙鼓便和年轻人的冲劲热血紧密相连,传承发展不能只靠一帮老人,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喜欢这门技艺,将它代代传下去。”王泽升话语里饱含着对只楚庙鼓未来的期许。

新闻推荐

开发区一餐饮企业 被罚款并限期整改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张孙小娱通讯员鞠秀峰)近日,烟台开发区燃气指挥部根据《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对辖区一家餐饮企业作...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