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烟台市芝罘区委关于制定 烟台市芝罘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烟台晚报 2020-12-31 11:14 大字

(上接C01版)人民生活更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加快建设高端产业集聚区。全面构建竞争力强劲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商贸服务、金融产业、医养健康、海洋经济等传统优势产业向更高水平转调升级,扶持相关骨干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提升规模质量,确保产业优势始终走在省市前面。瞄准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大高端优质项目的招引力度,抢占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制高点。重点发挥特色楼宇和产业园区的承载功能,大力招引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龙头,以及适合在中心城区发展的“高、精、尖”都市工业项目,延伸拉长、做粗做强产业上下游链条,着力打造出一批动力强劲、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推动全区产业发展总量规模、质量效益全面提升。

——加快建设幸福宜居魅力区。全面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高标准抓好老旧小区修缮改造,稳妥有序加快推进老旧区片更新改造,全面提速棚户区改造步伐,统筹抓好道路、管网、绿地、停车场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推动城市形象面貌更加现代靓丽,城市功能品质更加完善优化,城市管理更加长效精细。围绕民生保障改善,高品质建设一批学校、医院、社区、养老、市场等服务设施,建立高效解决群众反映问题体制机制,不断拉长民生领域短板,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打造成为“让本地人喜爱、外地人向往”的魅力城市。

——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名胜区。充分发挥全区自然风光优美、资源禀赋优良、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以芝罘仙境、海上世界为龙头,串联“山、海、河、岛、湾”等旅游资源,深度挖掘“开埠、海防、妈祖、葡萄酒酿造”等历史文化内涵,传承延续保存城市记忆。突出抓好旅游功能完善和品牌特色培育,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整合从东炮台到芝罘岛滨海黄金旅游岸线资源,统筹抓好崆峒岛、大南山、夹河、勤河等保护性开发,加大对外包装推介力度,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文旅产业项目,提升城市文化旅游产业层次和水平,努力打造全省、全国富有影响力的城市旅游最佳目的地。

——加快建设改革创新先行区。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围绕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出更多改革新举措,打造富有成效的芝罘改革经验,持续增强改革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统筹推进园区、企业、“放管服”、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释放改革更大红利。聚焦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既激发市场活力、把该放的权放到位,又实现有效的政府监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梯次培育高素质创新型企业集群,集成打造一批高端研发平台,持续强化与高校院所的合作交流,精准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全面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实力和水平。

——加快建设社会治理示范区。充分发挥“全国基层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的辐射效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建强夯实基层党组织,促进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推动社区、居民区、改制公司、“两新”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全面铺开网格化治理模式,进一步细化完善基层网格架构,建立健全网格事项收集、交办、处置机制,持续狠抓社区网格员、楼片长队伍建设,切实提升网格化治理实效。坚持传统服务方式和智能化创新并行,大幅提升智能化治理水平,打造“上下贯通、左右协调、数据共享”的治理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的治理局面。

三、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面激发创新驱动发展活力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科教强区、人才兴区战略,加快打造人才引领优势、创新策源优势、产业创新优势和创新生态优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7.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按照“一个产业集群、一个科创平台”的思路,加快建设明石研究院、海上航天创新中心等省级科创平台,鼓励冰轮集团、鲁银药业等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构建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发挥好区内海军航空大学、鲁东大学等高校科研优势,依托烟台新旧动能转换研究院、西南交大信息技术研究院等科创平台,吸引更多高端团队和企业入驻,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加速实现产业化应用。培育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大力招引“国字号”实验室、设计院、科研中心落户。聚焦“引领创新、带动产业、辐射区域”,沿夹河东岸加快布局高端科创园区和创新型项目,规划建设创新要素高度聚集的“夹河科创带”。

8.培育高素质创新型企业集群。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以骨干企业引领完善全域创新布局。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支持规上工业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海工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推动关键性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培育一批研发实力雄厚、科技成果领先、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实施“全链条创新”工程,支持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向产业上下游链条延伸,打造一批高科技产业集群。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组建创新创造联合体。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实施“雏鹰”“瞪羚”“隐形冠军”计划,推动中小微企业走出一条“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9.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优化升级“芝罘英才”政策,深化实施“人才飞地”工程,按照“一人一策”“一企一策”等方式,促进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海外人才落户创业。重点做好“产才”融合文章,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推动产业需求和人才供给精准匹配、深度对接,实现人才、项目、产业一体化引进。充分发挥本地高端人才的引领作用,持续开展“芝罘突出贡献英才”“芝罘杰出英才”评选,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全面优化人才环境,实施人才服务“暖巢”工程,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模式,营造“尊才爱才惜才”浓厚氛围。

10.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优化科技创新投入机制,设立企业引导基金,完善科技创新融资机制,着力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设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转化和运营,促进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高效对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机制,选派一批科技特派员定期上门走访,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建立创新容错机制,加强科研诚信建设,重视科普工作,营造“崇尚创新、尊重创新”的社会氛围。

四、坚定不移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构建富有竞争力现代产业体系

持续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集群化、高端化,逐步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全面构建起“以传统优势产业为根基、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11.优化升级优势产业集群。以“突出特色、突破高端”为目标,以创新、转型、提质为导向,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形成集群,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与核心竞争力,持续巩固提升主导产业的优势地位。金融产业,高标准建设山东省区域性基金管理中心,发挥好区财金集团和烟台山基金小镇作用,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创新发展,吸引国内外知名基金公司来区投资,打造全省、全市的基金积聚洼地和金融服务高地。商贸服务业,发挥好烟台三站市场作用,放大振华、万达、大悦城等骨干企业辐射效应,加快建设烟台大商城市乐园、阳光100二期等大型商贸综合体,科学布局一批特色商业街、便民利民店,打造胶东乃至全省小商品批发集散地和高端商品购买首选地。文化旅游业,以芝罘仙境、海上世界重点片区开发为引领,做好山、海、河、岛、湾旅游文章,下大力气招引布局龙头文旅项目,不断丰富拓展城市旅游业态,提升全区旅游业在全省、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海洋经济,培育壮大以中集来福士为龙头的海工装备制造集群,突破发展现代海洋牧场和海洋服务业,依托海中宝、九田等重点水产品市场,打造全国知名的水产品加工交易基地。

12.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大力招引培育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电子芯片、量子科学等未来产业,对标国内先进地区引进相应科研院所,抢占产业发展先机。加快壮大医养健康、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各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信息技术及智能制造产业,重点扶持东方电子、冰轮、未来自动等企业自主创新,依托烟台物联网产业园、烟台工业互联网产业园等载体,积极招引物联网、机器人、工业设计等企业入驻,有序引导老城区一些成长性好的先进制造企业退城进园,向城郊布局、集聚发展。医养健康业,充分发挥瑞康、宏远、冰科、康佳等骨干企业带动作用,以医疗智能配送、医药产品研发、高端高值医疗器械制造为重点方向,培育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快建成一批高品质医养结合综合体,打造全产业链医养健康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利用美尔森石墨、石川密封、金润核电、凯实工业、银河新材料等骨干企业基础,聚焦研发、生产、储存、供应、销售等各个环节布局企业,逐步完善产业链条和体系,继续招引石墨烯、碳纳米、氢能源等新兴材料集聚发展,把新材料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

13.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推动公共服务业向普惠性和均等化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支持朗越物流、渤海轮渡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物流行业,大力培育发展智能物流、电商物流等板块,搭建现代化物流信息平台,打造烟台城市高效配送物流枢纽。人力资源业,发挥烟台人力资源产业园“国家级”园区牌子作用,吸引更多高水平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落户园区,助力招才引智、带动人力资源业蓬勃发展,有效解决辖区企业高端人才紧缺的现状。跨境电商业,依托烟台国家级电子商务产业园载体,招引龙头跨境电商企业入驻,完善电子商务配套服务体系,拓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的进出口贸易新路子,做大做强跨境电商产业。会展服务业,加快海上世界会展场馆建设,推动会展商务和会展旅游融合发展,构建集展览、会议、食宿、购物、商务、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新型会展商务区,打造最具吸引力的会展目的地城市。

14.加快发展总部楼宇经济。坚持把总部经济作为产业发展主攻方向,把楼宇作为培育总部经济的主要载体,高标准做好楼宇规划定位,有针对性地引导关联行业总部企业向同一楼宇聚集,打造出一批特色化、专业化总部楼宇。制定出台发展总部楼宇经济的意见,大力支持本土总部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将其研发设计、商贸营销、品牌推广、财务结算等环节向楼宇布局、向高端升级,形成特色聚集效应。下大力气抓好闲置楼宇启动利用,通过政策激励、资金补贴等方式,吸引国内外企业集团区域性总部、研发总部、营销总部等入驻楼宇,全面提升总部楼宇层级、提高单位面积税收产值。围绕总部楼宇搭建产业链条,吸引相关配套企业集中布局,实现“打造一幢总部楼宇、带动一批关联企业、形成一个产业集群”。优化总部楼宇管理服务,用好楼宇经济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加强日常联系走访,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促进总部楼宇经济快速发展、产生更大溢出效应。

五、全面加快城市更新步伐,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形象

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方位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通过城市有机更新,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引入高端优质产业项目,补齐城市建设短板,改善群众生活居住环境条件,全面提升中心城区整体面貌和功能品质。

15.构建中心城市发展新格局。坚持以重大片区开发为支撑,通过全速推进重大片区开发建设,进一步拓展城市功能,增强发展动能,构建“北部快速成势、南部拓展提升、西部加快崛起、东中部重塑优化”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北部快速成势,抢抓市委、市政府北部滨海一线管理运营体制调整的重大机遇,加快推进幸福新城、海上世界、芝罘仙境3个重中之重片区建设,围绕征迁、规划、招商、配套等工作全面提速加力,连点连线开发、规模成片运作,以最快速度向前推进,力争快出形象、快速成势,全面塑造北部滨海黄金岸线魅力形象。南部拓展提升,抓住高铁新区建设的机遇,按照烟台南部新门户的定位,将世回尧、卧龙、黄务作为整体通盘考虑,超前谋划区域产业空间规划,加快蓝白、海和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提档升级机场路沿线汽车销售产业。按照“治水、塑景、兴城”三位一体的思路,加快启动勤河综合开发,统筹抓好河流综合治理、岸线景观塑造、高端产业植入、功能配套完善等工作,打造全市沿河开发建设样板,带动建设现代化南部新城。西部加快崛起,重点加快夹河东岸只楚片区开发建设,充分发挥“与幸福新城南北相邻、与开发区福山区隔河相望”的区位优势,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城区西部布局,在夹河沿线崛起新的经济增长极。抢抓水源地保护调整等重大机遇,提速新一轮腾笼换鸟步伐,重点发展智能制造、高新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打造“山水相依、产城融合”的智慧生态新城。东中部重塑优化,主要对中心老城区内建设年代久远、开发长期停滞的一些区片实施更新改造,对基础条件稍好的老旧小区进行基础修缮改造,注重与有实力的城市运营商合作,全方位加快老城区有机更新和产业迭代升级,加大历史遗留问题区片破解力度,积极融入新兴发展业态,使老城区焕发出新活力。

16.高标准抓好老旧小区修缮改造。计划利用3年时间,对筛选确定的62个2005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分期分批进行基础修缮改造。统筹推进“基础类、提升类、完善类”三项工程,有序修缮改造社区道路、管网、楼体等基础设施,科学布局绿地公园、文化活动场所、社区便民食堂等,真正让老旧小区亮起来、绿起来、美起来。用好用活上级改造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引进高水平物业公司抓好后期管理,全面提升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便利水平。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改造最高标准,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确保把工作干到群众心坎上,赢得群众满意认可。

17.稳妥有序推进老旧区片更新改造。利用4年时间,对上世纪70、80年代建成的大海阳路两侧、捷敏街、白石、楚凤等老旧区片,超前谋划、充分论证、分期分批纳入城市更新改造计划。在区级层面设立城市更新基金,坚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形象账、算民生账,探索通过“收益地块+更新片区”捆绑合并开发模式,吸引有实力社会资本参与,不断增强更新改造项目的吸引力和可持续性。在改造过程中,坚持凸显芝罘特色和元素,注重挖掘人文特色和内涵,打造高品质城市居住区。坚持和谐拆迁、阳光拆迁,依法依规推进房屋征收和区片开发,科学导入产业项目、民生项目,改善群众生活居住环境,彻底改变老城区形象面貌。

18.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聚焦剩余40个棚改项目提速加力,统筹抓好房屋征收、土地出让、安置房建设等各项工作,确保“十四五”末基本完成棚改任务,不断改善城郊居民生活环境。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积极招引大商强企参与棚改,同步抓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面提升棚改质量和品质。超前考虑群众各方面需求,谋划布局学校、医院、养老、市场等民生项目,保障安置群众顺心上楼、舒心生活。强化棚改对产业拉动作用,高效利用棚改腾出土地资源,高标准引进落户一批产业龙头项目和行业领军企业,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以人口集聚推动产城融合,实现更高水平城市化。

19.持续提升城市基础承载功能。深化“市区一体、共建共享”理念,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区域范围内的市区城建重点项目,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建设中心城区快速路。重点加快电厂东路、通洋路等道路建设,启动前进路、环翠里等市政道路大修。统筹抓好水电暖、水体治理等管网设施改造提升,实施雨污分流排水工程,不断优化城市承载功能。持续提高公共服务配套能级,高标准抓好社区场所、集贸市场升级改造,高水平建设烟台全民健身中心等文体活动场所,高质量打造一批市民社区食堂,为市民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下转C03版)

新闻推荐

看,七区城管是这样清雪的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曲彩云通讯员周玉魁马桂华孔梅力)面对近年来从未遇到的特大降雪,市区城管部门积极投入到道路清雪防滑...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