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家国企缘何一年内竞相摘掉国字牌 —延长县实施﹃国退民进﹄战略、成功进行国企改革纪实
“穷则变,变则通。”一句浅显的民间俗语道出了改革创新对人们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自2008年7月份以来,延长县按照“国退民进”的战略要求,成功地对13家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或政策性破产,或整体性改制,或股份制改造,全部一次改制到位。这13家国有企业缘何一年内竞相摘掉国字牌?其中诸多的标本意义和经验措施值得思考和借鉴。
政策引导——深入细致的政策形势宣传,让职工认识改革,主动参与改革,牢固确立企业是改制主体的地位
建国以来,延长县先后兴建起地方国有企业29户,其中工商企业9户、商贸企业15户、服务性企业5户。2002年以前,这些企业如同全国其它地方的国有企业一样,历经多年的艰难探索和改革实践,从承包制到扩大经营自主权,从利税改革到“砸三铁”到1998年“放开常胜军搞活国有小企业”试点,都由于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企业产权和职工的身份,企
业自身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人员、债务包袱却越来越重,矛雷延明盾和问题积累越来越大。到2002年,除石油企业外,其他27户企业资产只有
1.15亿元,企业债务竟达1.95亿元,全部处于停产停业或半停产停业状态,2124记者名职工大多数下岗,挣不上工资,企业
已名存实亡,职工徒有虚名。基于此,宋伟县委、县政府根据新时期国家关于国有企业改制的政策和“国退民进”的战略
要求,于2003年制定出台了《关于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安排意见》,并对原饮食服务公司进行了“产权整体转移、公开竞价出售、职工有偿安置、组建新的民营企业”的试点性改制。但由于种种原因,改制速度很慢,5年内仅改制了10户企业。到2008年,仍有印刷厂、冷冻厂、福利厂等13家企业没有改制。这些企业债务累计达6800多万元,银行催债,职工上访,严重拖住了全县经济发展的后腿。企业成了众职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成为社会发展极不和谐的音符。
怎么办?如何划破坚冰,改制难题再次摆在了延长县的决策者面前,而2008年又是国家对国企政策性破产改革的最后一年。县委书记吴胜德有个形象的比喻:企业的负债就像恶性肿瘤,时间长了将无法切除,必须尽快开刀。县长刘景堂与书记想法不谋而合。在获得共识的前提下,他们的改制态度更加坚决:国企改制是延长县经济发展绕不开的一道坎儿,不突破,非公有制企业难有活力,整个经济也难以发展。企业改制决不能再拖延下去,我们必须只争朝夕。2008年7月18日,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动用一切力量和资金,对这13家国企进行全面改革。随后,组织成立了由县长刘景堂任组长、副县长李怀清、刘晓勤、李金涛等任副组长的国企改革领导小组,抽调经发局、人劳局、审计局、财政局、公证处、信访局、法院等多个部门人员,组建了国企改制办公室,下设清产核资、职工身份工龄认定与安置、资产评估与零星资产处置、矛盾与纠纷排查处理、档案处理与移交5个职能工作小组。县长刘景堂还放弃两个大礼拜休息日,主持研究制订了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方案。 (下转第四版)
—
新闻推荐
本报讯(雷延明)今年,延长县实施“苹果提质增效”和“畜牧业收入倍增”两大工程,促进农民快速增收。近年来,延长县坚持“产业富民”发展战略不动摇,不断扩大果树栽植面积,到2009年全县苹果面积达30万亩。...
延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