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甘泉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

延安日报 2012-08-24 17:57 大字

本报讯(张波)八月桂花遍地开,十里飘香入城来。在这炎炎夏日,当您走进甘泉县时,一座座鳞次栉比的蔬菜大棚和一个个规模化的舍饲养殖小区,都在无声的描绘着安居乐业的田园新景,甘泉县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所展示的勃勃生机与活力,令人瞩目,在这个素有“美水之乡”美誉的小县里,美水孕育出的新型农民正过着甜蜜而幸福的新生活。

近年来,甘泉县坚持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融入产业开发的实际,严格按照“菜畜富民”的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和“基地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产品绿色化、经营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及“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通过实施龙头带动、科技带动、示范带动、品牌带动,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努力建设农业产业大县的进程中,初步建立并形成了洛河沿岸绿色蔬菜产业和特色养殖产业开发带,走出了一条龙头企业引领、“一村一品”布局、“菜-畜-沼”结合、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循环农业发展路子。

甘泉县牢牢抓住国家农业部把延安确定为全国仅有的两个现代农业园区之一,省委、省政府又把今年确定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年”的历史机遇,坚持“以菜为主、以畜为辅、以菜带畜、以畜促菜、菜畜结合、优势互补、种养结合”思路,在十二五期间,共规划了菜畜两大产业现代园区20个,实行一次规划,逐年实施。计划到十二五末建成省级示范园区3-4个、市级示范园区5-6个、县级示范园区10-12个。在园区建设上,该县按照现代化农业产业建设的思路,所有农业建设资金全部实行捆绑使用,一律统筹兼顾,集中建设园区,在产业发展中不再零星建

棚,不插空补充,一律按照园区建设标准,实行一次性规划,逐年实施,使全县建棚标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今年,该县还专门出台了《甘泉县农业产业建设扶持办法》,拿出1600万元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化建设。目前,全县新建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区4个,原有的纪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经被认定为省级示范园区,劳山乡劳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下寺湾镇下寺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被初步认定为市级示范园区。同时,该县按照“创业富民、创业强县”的发展战略,从有效实施土地流转为切入点,以招商引资、企业推动和资金捆绑实施为手段,以高标准、高质量建园为基础,加大政府扶持、职业农民、产业工人培训力度,拓展农产品市场推广,完善“公司+基地+市场”的园区建设及产品销售一体化经营体系,保障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健康发展。利用全县十万亩川台地的有利条件,积极带头开发陕北旱塬第二粮仓,加速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机械化经营,以万亩园区出台激励政策,优先支持从事规模化粮食生产经营的职业农民,按照目标是有机食品,措施是加大农产品优质安全的监管的思路,在全省率先建立粮食生产园区。

同时,在土地流转方面,该县计划分两类进行,一类是设施农业土地流转,该县在这方面已经在“甘泉现代农业示范园”形成了科学而且完整的成功的经验,并将之命名为“纪丰模式”,“甘泉现代农业示范园”是由纪丰农业公司承建,集工厂化育苗、蔬菜种植、生猪养殖、沼气综合利用以及蔬菜产品加工、包装、储藏、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循环农业生产示范基地。为了很好的解决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用地问题,纪丰农业公司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突破传统思维,采取以粮食折算现金的

租地模式,租用道镇寺沟河村和富县茶坊镇黄甫店村农耕地315亩,涉及两个县2镇3村6个村民小组126户群众。以粮食折算现金的租地模式,即纪丰农业公司每年以每亩700斤玉米产量折算现金支付农民租地款,每年6月底前一次性付清当年的土地租赁款,每隔5年由企业和土地出租方协商调整一次玉米平均价格,租地期限为20年,并明确了国家有关示范园用地的政策性补贴以及政策调整带来的土地直接受益归出租土地的农民,从根本上维护了出租土地农民的利益。纪丰农业租地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示范园区的建设用地问题,而且实现了跨县、跨乡镇有序流转土地的新突破。通过企业化运作的这一有效方式,该县先后在劳山乡杨庄科村流转土地96亩,建成了劳山鸡业公司加工生产基地;在道镇纸坊村流转土地200亩、南义沟村流转土地128亩,分别建成了200亩日光温室蔬菜和128亩大棚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农民在保障种粮收益的基础上将土地租赁给企业,从耕地上解放出来,放手从事劳务、商业等其它行业,进而实现再就业,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第二类重点是常规农业的土地流转,在追求土地利用率最大化过程中,通过实行“土地银行”的方式,针对目前城乡统筹总体规划农民大量进城问题以及存在真正在农村务农的农民均为40岁以上的老人、妇女等不是主要劳力等问题,计划采取土地分类(川、台、沟)入股的办法,“实行集中经营,风险共担,能人统领,年底分红”的办法,力争三至五年,十万亩川台地,通过流转,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由能人统领,职业农民操作和实施,彻底改变城乡统筹后农民进城,劳动者结构的调整,土地利用率不高,产出率低的问题,让农民实现“一份耕

地,两份资源和财富”的增收效应。

就现实来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农业经济和农村工作的有效选择,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路径,甘泉县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甘泉撤县设区重大历史机遇,按照“依托延安、服务延安、发展甘泉”的工作思路,从四个方面做农民增收的文章。一是打造全产业链,甘泉县根据农业产业链种子种苗、农资等产前环节,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等产中环节以及农产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产后环节,针对全县粮油、畜牧、林果、瓜菜四大农业产业各个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加以完善提高,加强产业链之间各环节的分工合作。在该县县委政府的努力下,该县承担起了延安蔬菜供销直通车项目,其目的就是以农业示范园区为基地,以蔬菜配送中心为平台,以龙头企业为纽带,采取店车结合的方式(菜农-车-居民,菜园子-车-菜篮子)将甘泉的鲜活农产品直接送进延安普通社区居民家中,提供便民服务,这样既填补了延安市的市场需求,方便了延安市群众日常生活,同时也拓展了甘泉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可谓是一举多得。目前延安已有多家蔬菜批发市场、宾馆、学校和甘泉县签订了蔬菜直供意向书,总价值达9000余万。之后,该县还计划在3年内,投资5000万元,在全市辖区内建成4个配送中心,200个直营店、100个加盟店,100个车辆停靠销售点和13个标准化蔬菜市场,将甘泉建成西北地区稳定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打造陕北第一菜园。二是建设农业综合体,甘泉2007年就建成万棚蔬菜县,目前拥有成片的精品菜畜种养基地。而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周末、节假日里,驱车赴城郊景区、农庄、生态园区休闲,已成为都市人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新时尚。该县以农业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对都市休闲市场的引领,无疑是在传统的种养之后,对农业发展实现“再度开发”。形成一批可看可

吃可玩、串点成线的园区线路,建设农业综合体,必将成为该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首选。十二五期间,该县预计并正在东沟、高哨中心社区、劳山乡建设现代休闲旅游及工业园区,拓展休闲观光、采摘、餐饮等功能,增加农业附加值。三是发展农业现代服务业,随着该县土地流转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越来越多的各类资本到甘泉投资现代高效农业,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对劳动力的需求陡然增加,为此该县积极探索农业劳动力中介服务,大力发展农业现代服务业,不仅为以工促农提供了产业路径,而且在加快现代县域农业建设步伐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等生产组织形式,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走向一体化,农业与工业、商业、金融、科技等不同领域相互融合,有利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农业现代服务业,高度注重信息、技术、生产资料、销售等领域的服务,大力建设生产型、加工型、营销型、服务型等服务组织,同时充分利用电子网络技术,逐步走上“智能化、机械化、集成化、社会化”的农业现代服务业轨道。四是开展生态循环种养,该县坚持以资源利用集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化肥农药减量化为主线,探索生态工程方法,大力推广农牧结合、种养结合、湿地农业等新型生产模式和技术,发展生态高效的循环农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也将是今后几年甘泉农业发展的突破点之一。

芳菲旖旎景色新,美水之乡画图美。如今甘泉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不仅扩大了产能,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实现了农村发展、百姓增收和环境保护的高度统一,现代循环农业已经成为“美水之乡”最靓丽的一道风景,展示着这块土地的生机与神奇,我们有幸目睹,甘泉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已然步履坚实,甘泉农民的日子正在一天更比一天富起来、美起来、幸福起来。B⑧

新闻推荐

改造路段留“尾巴”路面坑洼难出行甘泉县幸福路急盼修复

幸福路坑洼积水路难行本报讯(记者董新银)“这条路不下雨时颠簸,下雨了泥泞,给过往行人和车辆带来了诸多不便,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将这段路面修好。”近日,甘泉县一居民向本报新闻热线反映称,幸福路出行难...

甘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